虽然已经脱下军装,但他依然保持着军人情怀,笔下始终书写反映军旅生活的作品,一直为军队、为战友倾注着情感。
活动现场
八一前夕(7月31日),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主办,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浙江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窗口——陈灿诗选》新书发布暨研讨会在杭州举行。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杲,浙江出版联合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总裁鲍洪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原党组书记金炳华,中共浙江省委原常委、浙江省军区原司令员王贺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陈加元,浙江省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曹启文等与会研讨。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著名诗人吉狄马加发来贺信。作者陈灿和与会嘉宾一同为新书揭幕,分享写作历程。
作者陈灿与嘉宾一起为新书揭幕
陈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赴云南老山前线参加边境防御作战并开始诗歌创作,被誉为“战士诗人”。《窗口——陈灿诗选》是他向新时代中国的敬献之作,共收录他近年来创作的100首诗歌,以政治抒情长诗和军旅诗为主,聚焦抒写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光辉“四史”以及新时代伟业的英雄诗篇。
《窗口——陈灿诗选》
陈灿 著
怀着对党和国家的赤子之心、对军队的血肉情缘、对人民的一往情深、对故土的至深爱恋,讴歌伟大的党、伟大的人民军队,歌颂美丽中国、锦绣山河,陈灿的几乎每一首诗都写得激情饱满、感人至深,饱含一个军人的至深大爱、家国情怀,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他以深沉大爱和赤诚之心,抒发了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深入思考,表达了对党、国家和人民坚定的信念和赤忱的热爱。
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杲
李杲现场发言讲道:“今天是7月31日,明天就是我们建军的纪念日。在这个时间点,我们开这个新书发布会,有特殊的纪念意义。希望我们的出版单位可以以陈灿《窗口》诗集出版为契机,传承守护好我们的红色根脉,打造精品力作,为我们浙江的主题出版推出更多反映新时代新气象,讴歌浙江人民的出版精品。”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总裁鲍洪俊
鲍洪俊表示:在建党百年的华彩时刻,我们出版这本《窗口》诗集,恰逢其时,具有特殊意义。这些诗歌从嘉兴南湖走来,从井冈山走来,从老山前线走来,走在民族复兴的伟大道路上,迸发出奔竞不息、勇往直前的磅礴力量。透过《窗口》,我们分明看见南湖红船的身影,感受万里长征的艰辛,亲历改革开放的壮美,聆听时代铿锵的足音,满怀共同富裕的憧憬。浙江出版将坚持“思想引领时代,知识服务用户”价值观,赓续红色血脉,心怀国之大者,用更多《窗口》一样的精品出版物,努力为浙江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作出更大的出版贡献。
吉狄马加评价道:新时代文学是有道德、有筋骨、有温度的文学,新时代诗歌更应是有道德、有筋骨、有温度的诗歌,可以说,陈灿的诗完全达到了这一要求,题材独到、感情真挚、笔力雄健、震撼人心,读之给人以思想与力量,永远不失“战士诗人”的本色。
著名作家、编剧麦家为该书写下评语:陈灿的诗有一种抓住本质的能力、点石成金的本事……具有强劲的穿透力和表现力。有人说,是死神教会了他写诗,我倒以为,他天生是诗人,死神不过是替他卸了俗世的重力,让他飞扬起来。
原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著名评论家朱向前评价:陈灿是一个真正的战士 ——无论阵地如何转换,始终以生命做笔,饱蘸着深情和忠诚,倾力书写对大地、对祖国、对人民的滚烫诗篇。《窗口》就是这样一部奉献给建党百年的厚重的新时代诗歌选本。
《解放军文艺》原主编、著名诗人刘立云认为:参加过战争,经历过死亡,陈灿的诗用他的灿烂生命告诉我们,什么叫家国情怀,什么叫生死契阔,什么叫柔肠寸断。读他的诗,你将跟随他穿越风暴、雷霆、历史的峰回路转,也将听见他的呻吟、歌哭和如同江河那样写在大地上的百感千情。
回看陈灿的诗歌创作历程,可以说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在战场,二是在野战医院养伤,三是在现职工作岗位上。这样的三个阶段,似乎都是“没有诗意”的。回首过往,那时候,他在生命随时都可能会消失的战场上,利用战斗的间隙躲在猫耳洞里写诗;在战场负伤以后,他的思维绕开无边的痛苦,躺在病床上写诗,在不能写的那些日子里,就口述请医护人员帮着记录;而在眼下的工作岗位上,即使整天都要面对成堆的“问题”,但他仍然会在夜深人静之时,寻找另一个通道,悄悄与诗歌对话。
作者陈灿
可以说,在生命最艰难、最痛苦的日子里,是诗歌陪伴着陈灿,诗歌对他来讲就如一柄精神的拐杖,把他当年倒下去的肉体和灵魂支撑了起来。今天,诗歌依然清洁干净着他的内心,提醒着他的脚步,时时排除刈割着那些无病呻吟的荒草,怀揣一颗忠诚感恩的心,去抒发家国情怀,去书写那些一起出生入死、没能走到今天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