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中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文创中心副总经理)、迟红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文创中心创意策划部主任)
出版社在多年的出版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内容资源,如何消解并重构这些原来以纸质产品形式呈现的内容资源就成为出版人面对的新课题,尤其是在新冠疫情难以在短时间内结束的无奈现实面前,如何化‘危’为‘机’就成为出版人必须面对的新问题、新挑战。
进几年来,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获得蓬勃的发展,并呈现出多样化与细分化的趋势,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方兴未艾的文创产业中出现了多家出版社的活跃身影,很多既有文化内涵又有品质的文创产品不仅堂而皇之地走进了人们的视线,还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和赞许。多家出版社的战略规划中已经将文创产品的竞争力提升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以下简称“外研社”)也不例外,如何在出版的红海中开辟出一条新的发展途径也成为外研人必须思索的问题。
在2021年的上半年,我们认真梳理了我社出版的文化资源,对那些优质、具有可持续开发潜质的文化资源我们制定了系统化、阶段化的开发思路,形成从根本上抓内容质量、抓核心创意,把握要素条件和消费导向的开发策略。强调精良的文化创意产品不只是制作出来的,更是用创新思维设计出来的。顾名思义创意是文创产业的核心资源,想象力是创意的根本来源,而创意者、设计师则是想象力的基础保证。我们认为在今天“人人创意”的互联网时代,专业的创意者、设计师和知识工作者应进一步从两个方面提升创意设计的赋能价值:一是加强对传统优秀文化内容的解读与转换,另一个是提升传统产业与文创产业的融合与借力。
我社出版的“英诗经典名家名译”系列书籍获得市场与消费者的一致好评,那些精美绝伦感情浓烈而真挚的词句不仅一涤我们心灵上的尘垢,更为我们打开一扇扇充满异国情调的大门,它唤醒了我们桎梏的心灵,让我们情感的枷锁怦然而开,莎士比亚、朗费罗、狄金森的那些瑰丽的华章如美丽的音符般摇荡我们的心旌,在那夏日清晨中、含苞未放的花朵里、晶莹明亮的露珠上,我们的心灵也变得生机勃勃了。
我们尝试将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第18首歌颂爱人的诗歌转化为丝巾,我们并没有将自己禁锢在诗歌的一词一句中,而是诗意的解读了诗人所营造的世界,设计师精心挑选了生机盎然的无名小花与代表着爱与祝福的郁金香做为图案主体,创意地在层层叠叠的花海中蜷伏着一只只可爱的小鹿,在这些可爱生灵的眼中盛放着的美好与纯洁正像诗人眼中的爱人般洁白无暇,同时,鹿在中国文化中美好寓意也助力我们表达对使用者的敬意与关爱,在解读与领悟原诗内容的基础上更加入我们的创新和想象,这种互动与交流的视角体现了现代多元文化背景下东西文化互学互鉴的生存共相。
在色彩上更是以东方美学推崇的清新淡雅、婉约清丽的设色风格体现着中国人含蓄内敛、温柔精致的诗意世界,如果说书籍为我们带来了西方的浓情世界,我们希望我们的产品能在这一基础上更能给大家带来一缕温婉恬静的东方之美。在材质上选用桑蚕丝,纯然的材质特性令使用者在舒适中更能感受到如爱人般的温暖与关怀。
未来,我们会从东西文化交流互融的视野下开发一些列不同规格、材质与价格的丝巾、围巾、手包、胸针、旅行箱、领带等文创产品来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我们也会从提升传统产业与文创产业的融合与借力为着眼点,让书籍产品与文创产品组合成不同产品套装共同面对消费者不断增长的个性化需求,我们认为出版社的内容资源开发的重点应由“巨内容”向“微内容”转移, 即那些具有普遍兴趣和意义的内容尽管是重要的但它们仅仅是参与竞争的“及格线”标准, 真正能够在及格线之上加分的内容将主要取决于对于分众的、个性化的丰富内容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文创产品无疑会抗起满足不同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大旗,弥补传统出版行业书籍产品个性化差异弱这一短板,这不是1+1=2而是1+1>2。
不管我们接受与否,传统的那种固守于一种产品介质形态的经营模式将被打破,随着人们消费媒介和使用媒介方式的“碎片化”( 即资讯的获得不再执著于某个媒体“全程依赖”,而是在不同的方面、不同的环节上使用不同的媒介) 时代的到来。内容资源越来越需要通过不同产品介质的关联组合,来形成一个适应于人们新的媒介消费习惯的“产品链”与“服务链”, 这种有计划的“产品链”与“服务链”是未来出版行业能否具有可持续发展力的重要途径,而文创产品本身的多样性与个性化特色恰好可以承担着这一功能。
从书籍到文创产品这是出版行业面对竞争日趋激烈化的市场现状而采取的一种积极的适应姿态,也是对于出版产业发展逻辑的一种深化和拓展,我们有信心期待更多更好的出版行业的文化创意产品横空出世,在带给我们新奇与惊喜同时更带给我们文化与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