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二十四日》以节气为底蕴讲述历史典故和人文风貌
2021-10-18
收藏

10月17日,中华书局在成都举办著名作家安意如新书《二十四日》的读者见面会活动。在此次活动中,安意如与广大读者畅谈了自己的阅读和创作故事,同时,也倾情分享了有关节日节气、传统文化、旅行与美食等诸多趣事。

1634470792272011693.jpg

《二十四日》是安意如的最新作品,以中国传统物候农谚“二十四节气”为依托,唯美灵动地将岁时文化在烟火生活中的诗意品格娓娓道来,并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生活体验融入其中,让全书传递出蓬勃、坚韧、豁达、通透的生命态度。在《二十四日》中,安意如将每一个节气对应了一座城,以节气的特色为底蕴,讲述了城中发生的历史典故和人文风貌。在“雨水”的微茫中,她想到被贬潮州的韩愈,潮州人民用“江山改姓”的方式忆念了韩文公千余年。在麦收的“小满”时节,她想到汉时远嫁乌孙的解忧公主,在如今的伊犁地区,依然能随处看见这位豪气直率、杀伐决断的“乌孙国母”的痕迹。而到了罗云复叠、金风欲来的“立秋”之时,敦煌的盛大华美则与此时的风采最为契合。到了簌簌飘落的“大雪”,东晋王子猷“雪夜访戴”的历史记忆又为绍兴铺垫上了洒脱而浪漫的基调……可以说,作者借由节气,为这些她旅居过的城市作了小传,正如她在书中写道:“有一些思忆皎如日月,照出山河万朵,映衬人间烟火。在外游走的时间愈久,愈觉得,一年一岁一日一时一城一池一人一事都值得用心体味。”

岁时文化背后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围绕着二十四节气,古人形成了众多的信仰、礼仪、娱乐、饮食、传说等民俗活动。根据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记载:孟春应有杏花雨饮桃花水,仲夏应有黄雀风置清凉珠,中秋应有鳜鱼肥喝菊花酒,季冬应有暖玉鞍扣冰鱼。因此,对中国人来说,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一种时间体系,更是一套具有丰富内涵的生活与民俗系统。整场活动读者众多,反响积极而热烈,互动交流中有大量关于节气故事及节令美食的讨论。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