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赵向阳所写的一篇雄文,或者说奇文,在官员、企业家群体中引爆。这篇名为《大变局下的中国管理:从以英美为师,转向与德日同行》本来是赵向阳应邀在“中国管理50人论坛”上发表的主题演讲,但让他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文章首发于网络后,就已经引起了巨大反响。
这篇文章具有很强的预见性。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先不论我国,就拿与德国和日本进行对比,美国、英国的表现(尤其是美国)让人大跌眼镜,后者们的防疫方针与方法相形见绌。
美国知名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至全球后,曾预言这将深刻地改变世界政治、社会和经济,甚至具有了单独纪年的意义——2020年即所谓的“新冠元年”。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我国要通过深层次改革来推进发展,保障民生,降低社会各个层面受到的冲击和影响。2021年以来,有关部门加大了反垄断监管和调查力度,整治教育培训行业,防止经济的过度金融化,抑制金融泡沫的过快滋长。
这些举措恰恰在《大变局下的中国管理:从以英美为师,转向与德日同行》一文中的建议部分均有所展现,可以认为是一种巧合性的回应。或者说,赵向阳副教授在内的有识之士的睿智洞见,获得了有关决策层的重视和采纳。
在该文中,赵向阳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走上了与美国类似的道路,即主要依靠房地产、金融业、互联网、服务业实现发展——这种情况下,人才、资金等资源主要流向少数可以“赚大钱”、“挣快钱”的领域,而制造业面临的融资、人才等方面的挑战变得日益突出。更值得重视的是,英美模式本身带有很强的不平衡性,即政府-企业-社会三端主要倾斜于企业一端,社会贫富分化严重,由此带来的制造业空心化、经济泡沫化,使得中间阶层加速沉沦为底层,这是近年来美国政治和社会发生严重动荡的制度性原因。实际上,这也可以清楚地解释疫情爆发后,英美国家表现出的应对无措。
相比之下,无论是2008年金融危机,还是20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头20年的其他经济、政治等层面的冲击,德国和日本尽管陷入了较为突出的增长停滞,一定程度上也缺位于互联网革命,但发展却没有落后,因为这两个国家并没有像美国那样将制造业悉数外包,而是促成制造业以及相关的科技研发环节的升级,依托于高端制造及其关联的研发、服务,保持着相对缓慢却良性的发展,而其核心产业的竞争力迄今仍然显著。相对而言,德国和日本在许多产业领域,都拥有华为这样的世界顶尖水平的科技企业。
《大变局下的中国管理:从以英美为师,转向与德日同行》一文认为,相比英美模式,德日经验对于我国政府、企业、社会都更具学习借鉴的价值。第一,德日更崇尚商业伦理。以日本为例,稻盛和夫的敬天爱人思想产生了很强的示范作用。相比之下,美国企业家对于伦理、规则的重视程度更低。第二,强调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机制。英美模式过度强调股东利益至上,而德日企业更注重利益相关者责任,包括要让员工及其家人幸福,要让供应链伙伴的员工幸福,要让顾客、社区以及股东幸福,这也是德日企业的价值优先度排序。第三,相对和谐的劳动关系。第四,选择高端制造业作为战略性产业。第五,积极培育隐形冠军和长寿企业,而不是像美国的创业家那样,追求快速做大,然后上市变现。近年来,我国政府和企业界都在强调工匠精神,而这恰恰是德日企业的经营理念精髓。第六,鼓励企业之间的合作与联盟,鼓励有序竞争,同行企业之间的协作紧密。第七,相对保守的金融体系,降低了金融运行风险。赵向阳副教授指出,我国目前仅有华为这样一家顶尖公司,坚定地拒绝上市,拒绝被外部资本控制,这其实也是多家德日家族企业永续经营的关键所在。第八,企业以及院校重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及其融通,在应用研究中注重精益制造和现场改进。第九,长期雇佣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双元制教育体系。第十,有效控制企业中高级管理者与基层员工的薪酬差距,积极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近日出版了赵向阳所著的《大变局下的中国管理》一书。这本书收入了书作者近年来从不同层面就新型全球化背景下,从中国企业调整管理方式,到国家层面的发展方式调整学习对象的多篇流传甚广的长文。
书作者指出,我国放下许多热点创业活动都出现了令人担忧的问题,究其根本,就是创始企业家价值观念过度贴合美式创富的观念,存在过度营销、消费主义、股东价值最大化、效率至上而忽视稳健经营、忽视员工和顾客利益等问题。换言之,这些创业活动其实并没有凸显创新,而是更多地在存量调整上做文章,因而这样的创业不可避免就要伤害现有的产业、从业者以及相应的经济和社会秩序。《大变局下的中国管理》书中专门谈到了以色列创新创业的经验,指出以色列创业家更加注重通过科技创新创造新的价值、开拓新的领域,而不是在旧领域用新模式来撬动他人利益。
必须指出的是,这本书谈到的“大变局”,其实近几年来就已经逐步凸显,主要表现为新技术、新进入者、新竞争者和广泛跨界、融合的存在,改变了各个行业的传统竞争方式和经营规则,这加剧了企业经营的脆弱性、面对的不确定性、降低了旧有模式和体系的适应性。书作者认为,中国企业要在大变局下予以适应,首先要增强内部的容错性,允许“摔坏东西”,也就是说要更加主动地开展试错,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外部冲击;第二,要用杠铃策略部署内部创业;第三,推行扁平化组织,开展平台协作;第四,寻找新的业绩考核方式,让员工获得真正的激励。
书名:《大变局下的中国管理》
作者:赵向阳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