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中龙虎,虎虎生威,虎虎有生气,如虎添翼……虎从古至今一直是正面和生机勃勃的形象,是鼓励人们积极进取的重要动力。民间有些地方把虎画在门上,作为守护神,古代持有虎符,虎节,虎头牌的官员级别都很高,虎将虎士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由此,过好虎年,让自己和虎产生美好的联系,是一件值得重视的事情,可惜的是,很多人忽视了,甚至把虎年过得和羊年猴年没什么区别,甚至有些人已经对过一个令人难忘的虎年没有了期待……
来自山海经的君子虎
心理学家彭凯平教授认为这个问题需要提升节日创新能力来改变,积极心理学专家任俊教授认为需要提升乐商(乐le),增加品味生活中点滴快乐的能力。彭凯平教授还认为我们应该提升审美力,也就是彭教授提出的ACE概念中的A,即创造性地做一些让自己、家人、同事难以忘怀的,给人留下美感和幸福感的实事,任俊教授也在《乐商》中建议,要学会经常回味曾经留下美好记忆的事情,以提升自己的比智商和情商更能影响学业事业的乐商。那么,我们行动起来,去发现美好春节需要的新鲜事物,值得人们回味一年的臻美作品吧。
近年来火爆的山海经创新图画书和文创潮流,作品极其繁多,但是,找到一个和春节结合密切且有意义的,却不容易。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套君子虎概念山海经文创,以稀有的概念美,唤醒每个人君子虎之梦。
君子虎的创意灵感是受陈丝雨绘制的君子国启发产生的。《山海经》中海外东经记载了君子国,那里人人都是君子,都“衣冠带剑,使二文虎在旁,其人好让不争。”君子国的君子身边都有两只猛虎,在翩翩君子身边,这些猛虎俊美安宁,堪称君子虎,和君子们有一样品格,能力强大,却好让不争。
虎头神YYDS
想象一下,如果虎年开头能在墙上贴一幅集古典美与现代美于一体的虎头神,一家人该多么舒心啊。我们发现,《山海经》里还真的有一个虎头神,而且他也是一个强大而善良的君子虎!
这个君子虎叫做彊良(彊 qiang),《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录了他:“有一座山,名叫北极天柜。在这座山里有一位神,有着老虎的头,人的身体,能衔蛇操蛇,名叫彊良。”(摘自《山海经全本:译注精解,孙见坤注,2017》)
看到这只半遮面的美虎神,我们不妨放飞灵魂畅想,虎头神彊良作为一位能衔蛇操蛇的大神,自然可以从容不迫地将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烦恼琐事都轻松掌控,就像掌控小蛇一样,所以说,不仅仅是虎年需要他,他是YYDS。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山海经概念文创,2022有虎头神开年,这个虎年少不了好福气!
这是一个有书名和版权信息的文创挂画年历。主书名——门风优美君子国,耐人寻味。“门风优美”来自陈寅恪点赞的中世纪美好家风,而君子国则来自山海经,君子国里的人都配有宝剑,且有两只老虎相伴,实力强大,却好让不争。有这样寓意美好又好看的挂画,家里的“墙文化”可是会改变不小。寓意这是一个门风优美的君子之家! 强大且善良,勇猛而仁慈,好让而不争,实力派君子+两只威严君子虎守护的美好家庭。副书名——壬寅山海君子虎,自强不息臻美育!自强不息,来自清华校训: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臻美育”来自美育专家李凌老师的《自然的美育》和清华附小优秀美育教师聂炎著作——《直指生命的臻美教育》。美育的滋养,名校的校训,让我们的孩子成为品格优势人才。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随着物质的丰富,我们可以馈赠的礼品越来越多,可是能让人记住的礼品,能在赠送者手上留下“余香”的佳礼,却不容易找到。大多数人或许不再对年历感兴趣,但是,山海经君子虎概念年历,即使你不挂自己家里,也可以作为佳礼,赠送珍爱的亲友,让他们感受你对他们“门风优美君子国”的敬意和祝福,相信你奉送之后,会留香许久。
有很多挂画和年历,打开很好看很平展,但随着时间流逝会慢慢卷起来,怎么也无法平复,为避免这样的尴尬,细心的设计者特意选择了特种高定纸张,这种纸打开后略有点卷,但是,数日内会越来越平复,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悬垂感,而一旦平复之后就会紧贴墙面,永远不再卷边。
更稀奇的是日历的设计还体现了装饰作用,采用仿专色金设计,当年可以作为日历查看,过后成为一幅绝美图片的装饰边,即使岁月已过,不再需要日历的功用,但仍然可作美丽的“花边”衬托着耐看的画。也就是说,虎年内可以作为应景的年画,虎年过后可作为增加家庭创新及祥瑞气氛的永久挂画。例如,失败时,可以打开“败至尽头仍回首”,让自己勇气倍增;意气风发时,可打开“凤皇腾飞”,期待美好的未来……
绝美画作及美好寓意的启示
凤皇腾飞……
文瑶:丰年万古中华美,有了它,就有了年年有余……
帝之二女:华贵而真心,时空中永恒的相伴……
君子虎山海经概念文创挂画年历的12幅山海经神怪及原始人文插画均选自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年12月出版的五色专金全彩版《山海经》,插画师陈丝雨6年匠心,继黑红版《山海经》后再度赋予山海经无限创意和丰盈色彩。
清华版《山海经》是注重传承与创新并行,科学与艺术融合的《山海经》特色版本。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最早认知的彩色是红色,随后才是蓝色,绿色等更丰富的颜色,越原始的文化,色彩越单一,“原力”越强大;越现代的文化,色彩越丰富,个性越鲜明。经典黑红版《山海经》(亦称“朱墨传神版”)根据科学理论,采用红色点缀的黑白主色调,向远古无限延伸,点线极为复杂,表达了深厚的原始“原力”和中国红为标志的中华美。全新五色专金彩色版《山海经》(亦称“炫彩光华版”),采用色彩不受限的丰富颜色,向未来无限延伸。蕴含并展示了无法言表、只能以艺术展现的——从远古一直到未来,从不缺席并与人类永久伴行的山海经时空。
新的山海图,需要新的画法
对于《山海经》而言,文本与图像同样重要。但非常可惜的是,《山海经》的古图很早就已经失传了。从现有的史料来看,从东汉开始,我们就已经找不到《山海经》古图依旧存世的证据了。因此魏晋时期流传的《山海经图》,很有可能是经过汉人整理甚至二次创作后的版本。但即使是这个版本,到了南北朝时期也失传了。于是,从南朝开始,就不断有人试图重绘山海图,并由此形成了中国艺术史和《山海经》研究史上一个独特的传统。
目前已知第一个重绘山海图的是南朝梁时的大画家张僧繇,也就是成语“画龙点睛”中的主人公。虽然距离陶渊明只过了一百年不到,但曾经令陶渊明感叹“不乐夫如何?”的山海图,在张僧繇的时代可能已经片纸无存。因此张僧繇重绘的山海图,并没有试图复原古本或汉人整理本的《山海经图》,而仅仅是将《山海经》中的神怪异兽予以分类,然后依据书中文字描述逐个画出,最后汇集成卷。而这种画法,也成为了后世一千多年重绘山海图的画家们所共同遵循的方式。
不过,张僧繇的山海图同样没有流传下来。在流传到宋朝初年的时候,就已经残缺不全了。宋真宗咸平二年,曾经在南唐中过状元的学者舒雅,根据残存的张僧繇山海图重新补绘、整理,完成了《山海经图》10卷,共247幅图。但不幸的是,舒雅整理过的这一部《山海经图》也没能流传下来。
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山海图,是收录在明初《永乐大典》中的。不过可惜的是,由于《永乐大典》目前残存的卷帙不足原书的4%,因而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有《海外东经》的奢比之尸和《海内北经》的据比之尸这两幅图。而这两幅图,也可能是目前最接近张僧繇和舒雅旧图的。
图片来源:永乐大典卷910
明清时期,不但《山海经》的研究注释出现了一个新的高峰,重绘、补绘山海图也形成了一股热潮。而且由于版画技术和印刷业的发达,这些重绘、补绘的山海图很多都得到了刊印流传,免于了失传的命运。这些重绘、补绘的山海图,有的出自态度严谨、技法精湛的画师之手,有的则出自文化不高、画技一般的民间画工之手。但是,无论精粗工拙,这些图还都只是以白描线图的形式绘成的,简单的神怪异兽复原图。与曾经令陶渊明如痴如醉的山海图相差不可以道理计。而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这种画法也几乎已经没有再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了。因此,今天再创作《山海经》图,必须有新的手法与视角,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努力探求新的画法。
李政道说:“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学习《山海经》,永远需要提出问题,永远无法得到确切答案。阅读不加修饰和演绎的《山海经全本》,流观与陶渊明共鸣感强烈的山海图,恰是永不衰减的学问源泉。
插画师陈丝雨,本科就读于清华美院,后赴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深造,入选美国插画图鉴,现旅局德国。插画创作,构图和配色富有想象力,创作风格不走寻常路,在《山海经》插画领域不断深耕,不放过每一厘米细节,每一毫米色彩的倔强插画师。
180幅绝美仙草神兽+740mm神怪长卷,11万字配套专业注解。六年呕心绘制五色专金全彩版《山海经》由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年1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