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收藏》:从更宽广的角度看待收藏
穆宏志 | 2021-12-15
收藏

12月15日,“荣程·百花文艺周”活动之《大宋收藏》读者分享会在天津津读书苑举行,活动由百花文艺出版社承办。《大宋收藏》作者、天津博物馆副馆长白俊峰与《天津日报》读书版编辑刘颖、《小说月报·原创版》执行主编韩新枝两位嘉宾,就宋代收藏文化展开对谈,分享宋代收藏文化中一些有趣的故事。

白俊峰毕业于南开大学,主管天津博物馆书画部、历史部、器物部等业务部门,致力于宋代艺术史、收藏史和本土艺术史、收藏史研究。他对收藏的兴趣来自于对书画艺术以及鉴赏的热爱,收藏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交叉学科,涉及历史、艺术、考古等诸多领域,有许多有待拓荒的领域。而自己又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希望这本书对我国的收藏史研究有小小的贡献。

刘颖提到,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艺术高峰时代,诗词、绘画、金石、瓷器……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宋朝的美学影响至今。因为所学专业的原因,对宋朝更多的了解是文人,看了该书知道,大家耳熟能详的苏轼、米芾、欧阳修等也是收藏家。

作为该书的策划人,韩新枝说,收藏史是一个新颖独特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写作角度,收藏史的研究对象既有收藏者,也有藏品,还有收藏交易等活动,甚至包括对藏品的欣赏、品评以及书写记录等内容。《大宋收藏》以一种宏观的视野,择取微观的角度来观察宋人收藏行为和观念,同时透过这些收藏活动,也展现了宋代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情况。就此来说,该书在收藏史研究方面是一本非常有分量的著作,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本土收藏史研究方面的空白。

收藏话题在现代越来越热门,收藏中蕴含的文化、历史更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这次分享会,为读者从更宽广的角度看待收藏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也更深刻地理解到,收藏的重点不仅仅是藏品的稀缺与升值,更是文化的传承、历史的延续。

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大宋收藏》,摒弃了通常的以时间或藏品为脉络的写作方式,从宋人的收藏主体和行为入手,将收藏分为帝王和士大夫两大类,深入系统地分别考察皇家与士大夫的藏品搜集、保存、整理以及由此生发的政治功用、文化活动、社会现象乃至历史事件等。同时又围绕宋人的收藏活动,提炼收藏对宋人美学生活的影响,在收藏的行为逻辑上串联成线,试图勾勒出宋代收藏的图景。书中引证丰富,大量考据宋人笔记和史料,同时参考最新研究成果,并配了一些文物和书画艺术品的照片,不仅可以窥见宋代收藏活动,而且可以领略影响至今的宋代美学生活。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