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简史》洞见科技底层逻辑 帮助读者认清科技的真正面貌
2021-12-29
收藏

近日,《科技简史》由酷威文化策划出品、台海出版社出版上市。该书不同于一般科技史相关图书,没有刻板地线性论述,而是融合了认知科学、认知考古学、美学、技术哲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用大历史观审视科技与人类的关系,多角度分析两者间的相互塑造和影响。尤其适用于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能帮助读者认清科技的真正面貌,并更好地与科技世界相处。

人类的认知往往受限于身体感知,所在时空。当我们通过科技观察并改造这个世界时,对于世界来说,我们与科技也就没有了距离,科技就是我们。

书名:《科技简史》

作者:[意]弗朗切斯科·帕里西

出版:台海出版社

出品:酷威文化


下文摘自《科技简史》:

身体错觉帮了大忙!

运动、演奏乐器、开车,你可能至少有其中一种经历。让我们以开车为例,当我们成为老司机时——我指的是能够熟练且轻松驾驶汽车的人,会发生两件事情。

一是我们在刚学会开车时执行迟缓且小心翼翼的一系列动作,变成了一个动作、一个整体的行为。

二是汽车变成了我们身体的延伸,假如车门蹭到我们曾发誓要躲开的那根柱子上,我们自身也会痛苦不堪。

在开车这个例子中发生的情况,对骑自行车,弹吉他和挥舞网球拍同样适用,即某种工具的持续使用改变了我们神经元的态度,神经元开始将这件工具视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工具因此不再是我们之外的其他东西,而成为我们的“肢体”。

我们稍后将看到一些实验,并为以下假设提供支撑点,即主体和世界的界限不是清晰、稳定的,而是根据有机体所处的生态媒介条件而发生变化。

我们将继续探讨身体与人造物之间的关系。并深入研究一种特殊类型的内化,即体化的过程。这个术语通常用在认知科学领域,我打算用它来明确定义一个工具变为身体一部分的过程。

我们可以说身体在工具上得到了延伸。举个简单的例子,想想普通的近视眼镜:身体通过眼镜延伸了自己,因为这使得观察者的原始生物状态得到了增强。因此,我们也可以说,眼镜被有机体(身体)体化了。

只要系统正常工作,眼镜就会成为我们的一部分,因为我们忘记了它的存在。

然而,这种体化是不稳定的:出现意外时,如我们累了或镜片脏了,延伸的组件依然存在,但体化的感觉却消失了。

具体而言,要想实现体化,延伸工具必须消失。但要想让它消失,必须满足一系列具体条件。让我们的身体感觉不到它的具体条件。

日本神经生物学家入来笃史(Atsushi Iriki)与其同事们进行的开创性实验显示,如果训练猕猴使用耙子来取回食物,通常参与手臂映射的体感接收区也包括了耙子。

更准确地说,这些学者们发现,当刺激物靠近手时,视觉接收场的神经元并没有被激活,但当其靠近耙子的末端时,神经元却被激活了。

实际上,设备的使用完全延伸了猕猴的超个人空间,使其适应了耙子带来的新的运动可能性。

在某些情况下,技术既可以通过变为假体(工具)而被体化,也可以作为纯粹的工具而延伸;所有这些都与我们的运动、感觉或一般认知能力有关。但是,是否总是且必须是这样呢?

假设我们要去一个未知空间寻找某个东西,我们可以使用一个工具,或者直接使用双手。我们会怎么做?例如黑猩猩会使用双手来打开装着食物的盒子,而用工具去打开它不知道内部是什么的盒子。

延伸和体化可以由其他原则支配。

如今很著名的橡胶手错觉便是一种展示我们身体的假体融合程度的状态。这种错觉的基础在于使接受实验测试的主体,像体验自己的手一样体验一只橡胶手。

首先通过一系列措施制造错觉。

隐藏被测试者自己的手。

该手受到外界刺激的同时,一只出现在被测试者视野内的橡胶手也同样受到刺激。

由此,实验者可以诱导被测试者产生对橡胶手的拥有感。

通常,实验者们会用触觉刺激这两只手(生物手和橡胶手),使受测试者看到橡胶手受到的刺激,而感受到自己的生物手的刺激(但他看不见生物手)。最后,多重感官的融合引导,让受测试者相信,自己感受到了橡胶手受到的刺激。

已经证明,“拥有”的错觉甚至可以同时在两只橡胶手上得到体验,甚至可以在大理石手或机械手上得到体验。

换句话说,我们可以感觉那只假手长在我们身上。

科学界一致认为,大脑是一个能够进行可塑性适应的器官,它能够极尽所能,不会过于僵化地服从既定的遗传程序。

既然大脑是可塑的,且能够融合新的输入源,那替换装置就能应运而生。它允许人们通过“替换”获得视觉或听觉,这种技术通常被用于康复目的,使聋人或盲人能够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缺失的感觉。

两位美国学者大卫·伊格曼(David Eagleman)和司各特·诺维奇(Scott Novich)就发明了一种“触觉——听觉”替代仪器,取名为VEST(versatile extra sensory transducer,多功能额外感觉传感器),并为之申请了专利。

这个VEST是一件实在的背心(vest恰好为背心、马甲之意),它通过对穿戴者的上半身进行触觉刺激传递信息。

该背心的最初几次公开展示大获成功,为他们赢得了一些私人投资,使VEST不再是实验性项目,成了商业项目。

事实上,VEST最初的治疗目标又被转移到两个手环上,这两个手环能帮助聋人重新获得声学信息。通过皮肤传递信息:震动触觉信号。

开发该项目的首要问题是了解最大的“皮肤振幅”,即我们身体传递可辨别信息范围最广泛的器官——皮肤的生物能力在哪里。剩下的就是测试大脑的可塑性要有多大,才能保证模糊的触觉刺激流变成一种重要体验。

后来,NeoSensory公司决定重新定位VEST,将其转移到更具未来主义的领域。比如,通过感受飞行干扰来操控无人机、强化游戏体验、感知只包含某个特定标签的推特内容!

通过利用“身体——背心”系统的可塑性,将明显无序的一般输入转换为有意义的延伸体验,最终丰富人类的知觉库。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