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融融人心暖,书香郁郁气度华。2021年12月26日-27日,《家门外的自然课》创作研讨会在袁洪峪楸林雅筑举办。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张波,秘书长李莉、“家门外的自然课”系列图书部分图文作者、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赵猛、总编辑苑嗣文及BOX童书馆的全体编辑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家门外的自然课”系列自2016年第一本出版以来已经走过了五个年头,“家门外”系列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有“看、哇、噢”三个系列,《看!蜗牛》《看!树木》《看!草儿》《看!蚯蚓》《哇!大熊猫》《看!蚂蚁》《哇!水母》《哇!萤火虫》《噢!中草药》9本书组成的“大家族”,还有许多家族的新成员在创作之中。
12月26日下午,本次创作研讨会在济南电台主持人嘉丽的主持中开场。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总编辑苑嗣文致欢迎辞,总结了“家门外的自然课”系列的发展,强调了本系列图书对儿童科普的价值,对参加本次研讨会的嘉宾表示了欢迎,希望科技和艺术的碰撞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儿童科普绘本。
会上,图文作者撒沙、唐玮、孙文新、邱振菡、徐建明、刘阳等跟大家分享了正在创作的“家门外的自然课”系列新书的进展及绘本背后的故事。阅读推广人刘雪梅、赵克芳等介绍了儿童阅读推广的现状及自己对儿童阅读的体会及思考。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张波、秘书长李莉,跟大家分享了参与此次研讨会的感受及对“家门外的自然课”系列的意见及建议。最后,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赵猛做了总结发言。
撒沙在分享创作体会时说,她小时候的梦想是做一名科学家,后来因为家庭环境的影响,成为了一名艺术家,她对科学研究非常迷恋,在创作这套书的时候,她把书中的主人公蜗牛、蚯蚓等都请回了家里,以便于观察细节;在创作新书《看!蘑菇》的过程中,她更是成为了一名“蘑菇专家”,去野外寻找蘑菇,观察蘑菇,她画的蘑菇惟妙惟肖,简直以假乱真。她既有科学家缜密的思维习惯,同时又有艺术家对美独特的感受力。这套书里很多细节的呈现也是对撒沙的这一特质最好的诠释。
《哇!大熊猫》的作者邱振菡说,她是个熊猫迷。她的手机里存着超过一万张熊猫的照片,单从大熊猫那在大部分人看来千篇一律黑白分明的背影,她就能够清楚分辨出每只熊猫的姓名、性别、年龄、生活习性和宗亲关系,如数家珍。开始创作《哇!甲虫》之后,她又成为了一名甲虫饲养员,连不同甲虫的口味喜好都摸得清清楚楚。正是由于作者们这种对于自然的热爱,这种格物致知的精神,才成就了这套书,使这套书得到孩子们的认可,才让“家门外的自然课”的创作团队人气越来越旺。
“家门外的自然课”系列自推出以来已经举行了几百场线下活动,赢得了许多绘本馆馆长、家长和小读者的青睐。“家门外”在关注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关注社会效益,从绘本馆的讲座到“我最喜爱的童书”读书会;从“图书馆之夜”到阿布扎比的新书发布会;从《家门外的自然课》亲子微夏令营到“科学达人进校园活动”公益直播课,“家门外的自然课”系列的推广活动无不体现着“用艺术的眼光看自然,用自然的眼光看世界”的初衷。
27日上午的讨论沙龙,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能够更深入地交流,碰撞出更多的火花的机会。讨论中大家各抒己见,畅聊读书、写书、成书的心路历程,为“家门外的自然课”系列日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意见。
时岁更替,岁物丰成。“家门外的自然课”系列的成长离不开作者们的日夜勤勉、笔耕不辍,也离不开领导们的支持和关心。本次研讨会让“家门外”的家人们,拓展了自己知识盲点、保持深度思考,让“家门外的自然课”系列的前行更加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