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之都景德镇,这里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精美的瓷器,这里有很多制瓷大师,他们热爱这项工艺,他们孜孜不倦,究其一生,就是为了延续工匠精神,传承精湛的传统工艺。新春到来之际,一本以景德镇陶瓷工艺为背景,表现制瓷大师成长故事的绘本——《玩泥的男孩》在上海举行了新书首发。该书作者、儿童文学作家彭学军来到现场,和读者朋友们分享自己的创作历程。活动由新蕾出版社与采芹人文化、上海学悦风咏书社联合举办。
新蕾出版社出版的《玩泥的男孩》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绘本,陶瓷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深藏其中。它的文字故事沉静含蓄,写实又诗意;绘图细腻柔又韵味无穷,就像一幅唯美的天青色烟雨图,安静的美让人回味无穷。在老街中穿行的男孩,走过四季,走过历史;身边的风景在变,不变的是最初被瓷器俘获的心。破碎的,必定被修复;被修复的,终将被超越。这座千年的瓷都里,永远都会有一个玩泥的男孩,向着远方用力奔跑……
为什么要写这本图画书?彭学军提到,是受到《卢利尤伯伯》的影响。这本书讲的是一位老人为一个小女孩修补旧书的故事。修补旧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用到六十多道复杂的工序,在欧洲有专门修补旧书的工匠,这是一个流传了四百多年的手工技艺。读完《卢利尤伯伯》,彭学军想到了中国瓷器。陶瓷是中国文化的经典代表,从一团瓷泥到一件精美的瓷器,练泥、拉坯、利坯、画坯、施釉……要经过七十二道工序的层层把控。这样一个精湛的制瓷过程,可以通过故事告诉小读者。
要讲瓷器的故事,就会想到瓷都江西景德镇。故事从哪里来?彭学军说道,“前几年只要自己有时间就去景德镇,去听、去看、去感受。她喜欢寻找景德镇的陶瓷世家,和陶瓷世家的后代们聊天,听他们讲小时候的故事,与瓷泥、陶泥和黏土的故事。”她和现场的小读者分享到,在景德镇的孩子们会用瓷泥制作出各种玩具,做自己喜爱的东西。有时候也会做一些瓷器去市场上卖,如果有人买了,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件特别有成就感的事情。
“让我感觉到了一种力量,一种传承的力量,这种力量它不是特别强大,也不是特别迅猛,它是很绵长的,它是无处不在的,它是润物无声的。”这是彭学军在听陶瓷世家的传人们讲故事后感受到的。“我的手没有摸过泥巴,好像感觉写不出一本关于陶瓷的书。”为了能够写出一个好的故事,把陶瓷千年传承的力量融入进去。彭学军跟读者分享了她自己去作坊学习体验一周的制瓷感受,她觉得只有亲身感受才能把这种力量写到文字里。
彭学军说:“我写这本书希望让孩子们对中国陶瓷文化和制作过程有一个了解,从书中画家唯美诗意的画作中感受到器物之美。一个好读的故事,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作家的创新,更来源于作家独特的构思,作家强调了这一点。
绘本故事书,书中的插图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该书绘画作者周雪,在绘本的创作期间,与编辑一起去景德镇实地考察,用手中的笔一点一点为读者呈现制瓷的人、物和景。活动现场周雪用视频带领观众观看了她的创作历程,二十多张插图,她用彩铅慢慢构图,细细琢磨,将故事与所看所想融合,把陶瓷工艺的制作和文化传承的意义绘于画里。
新蕾出版社副总编辑杨丽萍专门制作了视频,祝贺该绘本在沪首发,她和读者分享了这本书编辑背后的故事,尤其是印制前后的出片看片,一点也不敢放松,才使得这本绘本的呈现更加精美,把传统文化的韵味传递给读者。
现场小读者们与作家进行了愉快地互动。他们用自己善于发现的眼睛提出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现场讨论热烈,新书发布活动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