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足够:约翰·博格的金钱、商业、人生准则》
作者:(美)约翰·博格
译者:高源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21年9月
“计算太多,信任太少”——这是美国“指数基金之父”、先锋领航集团创始人约翰·博格(1929-2019)生前对于美国金融、商业、金融过度推崇量化所提出的批评和反思。
其实,20世纪最为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爱因斯坦就曾指出量化、计算存在局限性,而且还可能造成人们忽视无法或难以量化的事物。但在20世纪后期,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升级换代和普遍应用,提高了人类的数据计算能力,这让人们开始忽略爱因斯坦的忠告。在经济和金融领域,信任、伦理价值等难以衡量的要素要么被忽略,要么则被自信的人们设计出测量方式。
约翰·博格还指出,更严重的是,经济和市场方面的历史数据被我们错误地理解为至理,可以被用来指导未来的投资。事实上,市面上有关投资的指导书籍,或是有关的财经自媒体,大多遵循类似的内里逻辑,以股市、房市或是产业发展的历史数据,来得出推导结论。正如约翰·博格所谈到的,美国股市里还有专业投资顾问和分析师用股票的历史收益率,再纳入概率模型得出投资建议。
约翰·博格在《足够:约翰·博格的金钱、商业、人生准则》一书中指出,过度依赖数字所带来的风险对于资本市场和企业造成了很大侵蚀。许多企业包括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主要通过甚至只通过数据来管理企业,除了接洽投资机构,不接触客户,不深入业务现场。企业定期向投资机构发布的业绩指引,也主要是不包括存货重估和资本冲销等支出的营业收益,这样宽松的会计准则对于投资者造成了相当大的误导——后者也就不会为投资收益的多变性风险以及投机收益的不确定性风险做好准备。
这本书认为,最好的企业成长策略,要建立在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这样一个构建信任的基础上,而后才是盈利目标。事实上,投资者在选择投资目标时,也完全可以根据这项标准,将那些热衷于财务操作,而失却了服务初心、偏离了创新本位的公司给筛除掉。
商业太多,专业太少
《足够:约翰·博格的金钱、商业、人生准则》一书有关商业层面展开的反思,还包括“商业考量太多,专业操作太少”、“销售太多,服务太少”等。
所谓专业操作,指的是企业需要致力于客户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在业务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方面都相当娴熟,拥有专业技能、经验和业绩,能够得出道德判断,有效学习保持创新发展能力,维持团队的专业化。约翰·博格认为,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许多专业领域的机构慢慢偏离了专业性,看重以最节省方式的外包、分包方式,并以最高的利润来完成订单。许多上市公司向高管发放高额薪酬,投资机构、投资者也主要关心商业经营、利润回报,而不是专业操守,问责形同虚设,这也鼓励了高管在任期间以财务操作等方式来粉饰业绩。
“销售太多,服务太少”其实是“商业太多,专业太少”的另一种表现。以基金行业为例,热衷于推销销售,会让基金机构获得丰厚的业务费收入,但投资者短线炒作所换来的,只可能是越来越高的交易成本。“我们(基金)用每一个市场潮流,拼命推出新基金去迎合投资大众的口味”,却罔顾这些“推陈出新”的共同基金的低回报率。约翰·博格认为,基金行业需要公平对待投资者,服务投资者的终身利益,为长期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
《足够:约翰·博格的金钱、商业、人生准则》这本书在为投资者、经理人等读者群体提出人生准则建议时,强调了为社会做贡献,重拾启蒙时代、进步时代价值观(更看重创新、创造,通过施展自我才干与聪明才智来回馈社会)的重要性。其实,我们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发展岗位,拥有怎样的财富,都需要参照约翰·博格所说的那样,要具备反思能力,向自我发问,自己追寻的目标是真目标,还是假目标,还要看到,自己施展才干与聪明才智也得益于投资市场、商业环境乃至社会中许多承担了更崇高使命的人、让这些系统正常运转的无名英雄以及组织、团队中的同袍的支持,从而唤醒自我的感恩意识。
复杂太多,简单太少
《足够:约翰·博格的金钱、商业、人生准则》这本书,与书作者生前出版的其他许多著作,都贯穿着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在投资中要保持审慎,持有,注重成本和风险。
在书中,约翰·博格犀利地批评了造成2008年金融风暴的多位华尔街投行的领导者,指出他们领取高额薪酬,却辜负了客户和投资者的信任。再加上对冲基金领域的多位操盘者押注成功而牟取暴利。这印证了美国21世纪初商学院以及大学其他院系顶尖人才流入金融业,而造成其他行业缺乏精英人才注入的现象。
虽然约翰·博格本人就是金融业的重要代表人物,但他明确指出,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就与金融业不但透支了美国经济的资金资源,将实体经济“抽干”,而且还挤占了本可为其他行业作为积极贡献的优秀人才。如此之多的“聪明人”聚集,却造成美国投资市场变得高度复杂,最终让各类风险叠加累积,却没有被及时清除,以至于引发了危机。
约翰·博格曾在其著作中指出,“股票市场极大地分散了人们对投资行为的注意力”,也就是说,投资者过度去关注股市信号,并随波逐流,对于投资的安全性的关注度却高度不足——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样,在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市场中,会计准则的改变意味着许多利好数字实际上是上市公司或其中介商修饰而成的。而投资者后知后觉对这种状况的逐渐洞察,必然使得投资行为变得更为破碎、频繁和紊乱。
举例来说,约翰·博格本人进入美国投资市场时,股票年换手率为25%;到了1998年,这一数字上升到了100%;到了2007年,换手率上升到了惊人的215%。
价值投资、被动投资,这些有违许多投资者“自觉”和习惯的做法,其实其主旨就是要删繁就简。科技日新月异,金融创新的频度也很高,越是如此,就越要警惕比如科技创新的社会影响,以及持有金融创新产品所可能面临的投资损失。2007-2009年金融危机的教训无论在美国,还是其他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已经被投资者所淡忘。人们似乎不再记得创造、销售复杂的金融创新产品,这项利益链条最终难以为继。《足够:约翰·博格的金钱、商业、人生准则》一书再三鼓呼,“在这个追逐复杂的浪潮中,我们是否忘记了这样一个问题,即获利最大的投资是最简单、最稳健、成本最低、课税最少的,也即采取一贯的投资策略、持有时间最长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