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4届北京冬残奥会的开闭幕式上,张艺谋导演以其一以贯之的情怀淋漓尽致地诠释了中国人的浪漫,让世人为之动容,令世界为之震撼。由此我们意识到,浪漫可以在跨文化沟通中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当2022年第十个“国际幸福日”来临之际,我们不禁想到,是否可以通过感受浪漫、表达浪漫、创造浪漫,来提升我们的幸福指数?曾经,浪漫的反义词是“古板”、“朴实”;但在我们将浪漫和幸福联系起来后,浪漫的反义词就变成了降低幸福感的“悲伤”、“沮丧”。
2012年6月28日,第66届联合国大会提议将每年的3月20日定为“国际幸福日”,并列出了若干提升幸福指数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要“消除降低幸福感的因素”。现如今,激发浪漫情绪能够消解幸福感偏低的沮丧感受,已经成为不同文化的共识。本届冬残奥会开闭幕式上经由浪漫艺术开启的跨文化盛会,也印证了这一点。
我们认为,影响浪漫情绪的主要因素有三个:诗意、童心、创新。没有诗意是很难有浪漫感受的,没有童心也是浪漫不起来的,而没有创新的浪漫更是无趣的。深入挖掘我们的传统文化发现,作为我国流传至今体系最为完整的志怪奇书——《山海经》,可谓完美地蕴含了这三个要素。
陶渊明早在1000年前就表达了《山海经》曾带给他强烈的幸福感受。现在,我们试图利用积极心理学的科学思维,挖掘《山海经中的积极心理学》,也许能够促进现代人和远古文明的文化交流,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继而激发起当代人普遍缺乏的浪漫思维,提升幸福感知。
玉台凌霞秀,王母怡妙颜——越浪漫,越幸福
古往今来,在诗意表达的浪漫中,出镜率最高的是“颜值”。如今,“颜值”对我们幸福感的影响也很大,却是我们一直希望回避,而又无法回避的浪漫因素。因为除了“颜值”的正面影响,由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一直如影随形。那有没有能带给人们更为纯粹的“颜值即正义”的浪漫幸福的方法呢?
深入探究后我们发现,“颜值”的负面影响很可能来自成年人的固化思维。普林斯顿大学的亚历克斯·托多罗夫关于陌生人的实验、戴恩关于照片后效的实验,都得出了关于“颜值”的积极结论。
抚今追昔,我们也可以从原始《山海经》中找到远古“颜值”所带来的极致浪漫和幸福感受。这一极致浪漫的幸福感受已经被陶渊明用优美的诗句表达出来了:“流观山海图,不乐复何如?” 同时,他又写了以童心观览“颜值”所带来的奇妙感受:“玉台凌霞秀,王母怡妙颜!”
我们无法想象,陶渊明是看到了一幅多么惊艳的西王母画像,竟然让他写出了此等意境的诗句。不过,我们可以从诗句中体会到,由原始山海图的“颜值”所激发的浪漫思维,让陶渊明沉浸在了极致的福流状态,从而写出了妙颜千古的幸福诗篇。
然而,《山海经》原文所描写的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据此,如果让一位缺乏浪漫思维的“直男”来描绘西王母,他多半会很朴实地给西王母画上他曾见过的动物虎齿和豹尾(这是无需创新的直接临摹);而“蓬发戴胜”则会画成乱蓬蓬的头发(但原文只是蓬发,不是乱蓬蓬的头发),再于乱发上加一些金片、宝石点缀……
此类缺乏童心、浪漫状态所描绘的西王母画像,和陶渊明的诗句所描写的形象相差不可以道理计,也不可能让陶渊明在”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之后,产生“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的感受!直到看到毕业于清华美院的插画师陈丝雨的作品:西王母画像,才体会到他把“蓬发戴胜”的西王母画出了“怡妙颜”的样子(P77,如下图)。
陈丝雨以其童心焕发的想象力、敏锐的色彩感知和精确到毫米的工匠精神,以及用蓬到360度的巨量发量,在二维平面上极致地展现了“蓬发”。在“戴胜”的正中间,镶着一枚硕大的红色宝石。因为在古代,只有最高贵的女子才有资格用红色作为衣饰,这颗无与伦比的红色宝石,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西王母至尊的地位,也才配得上“玉台凌霞秀”。
这幅西王母图像把金子谦老师指导的两位小学生“美”哭了。可是,有些不浪漫的成年人,却觉得这幅西王母画像太现代了。实际上,回归人之初的每一颗童心,都会发现:该画像可能是迄今为止最为契合陶渊明诗句的。也许,具有童真浪漫感受能力的人,才能更好地挖掘古典文化的精华,也才能体会到陶渊明的诗意所蕴含的极致感受。
过去,因误解太史公“吾不敢言”,导致《山海经》一直在主流文化之外寂然存在。如今,穿越千年的《山海经》在当代走向辉煌——西王母的妙颜光环效应,可能在其中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尤其是,这个光环效应的时空半径在跨越了1000年后依然没有衰减!
在现代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光环效应向来被认为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会给我们带来幸福,也会给我们带来伤害。但作为“颜值”天花板的“怡妙颜”——西王母的光环效应不是双刃剑,而是纯粹的“颜值即正义”,所带来的是可持续的主观幸福感。
亮美觉醒——灵魂在观览山海图中诗意栖息
尽管《山海经》的“颜值”效应令人信服;但在现实中,相貌平平的人还是感受不到幸福。因为人们关于这方面的共识是:相对于颜值,心灵美更为重要。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Cunningham等心理学家专门研究了眼睛和眼神对于幸福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文化的人,尽管审美观很不相同,却都喜欢大眼睛,尤其是明亮的大眼睛。直视明亮的大眼睛,会给人带来愉悦的幸福感;但直视自己喜欢的大眼睛,有时候是危险的。
要安全地体验眼睛和眼神带来的幸福感受,不妨再次浏观山海图。因为《山海经》中关于眼睛的描绘不仅非常丰富,而且非常神奇,超过了其他经典作品。我们通常用“牛眼”来形容特别大的眼睛,而《山海经》中记载的“敏牛”用的是——仓黑大目。“牛眼”已经是大目,大目的大目,难以想象能大到什么程度?会不会大到让人恐惧?
看到这幅画,发现它的眼睛确实大得很,但是一点都不可怕。它闪闪发光,精美绝伦,反而给人迷人的感觉,让人忍不住想走近去。
而这只叫猼訑的神兽,它的眼睛竟然长在背上。正因为猼訑不会让人心生恐惧,所以,即使柔弱的女孩子也会把它的画像做成纹身贴贴在胳膊上,让它做自己的保护神。如果在背上有这样一只眼睛,谁还会担心暗箭伤人呢?
我们在此呈现的山海图都是彩色的。因为若想让现代人通过阅读《山海经》来体验陶渊明曾经的感受,已经不能仅仅依靠黑红配色了。毕竟我们和陶渊明的时代不同了,而且色彩万千的《山海经》更容易让现代人进入沉浸状态。当然,陶渊明的时代,色彩是不丰富的,所以只有一点红色点缀的黑红版《山海经》,可能更符合陶渊明的《读山海经》,也更能满足那些寻找艺术灵感的人的需要。
《山海经》里记载了400多只神兽,而描写眼睛的地方就多达100多处。这些眼睛要么长在头顶上,要么长在背上;可能长在耳朵后面,也可能长在腋下……每一只眼睛都是通向《山海经》宇宙的通道。《山海经》宇宙中的眼睛,似乎都没有存在于我们所处的宇宙里。我们宇宙里的每个生物都标配有两只对称的眼睛,而浏观山海图,感觉所有神兽和神草可以在浑身任何部位长眼睛;并且只要长出来,就一定美不胜收。
眼睛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进行眼神的交流。罗伯特•爱泼斯坦等心理学家发现,在一次眼神交流的实验结束后,竟然有三分之一的人开始约会。这就意味着即使只是短时间的眼神交流,对视双方的关系就可能发生本质的变化。
心理学家的研究让人们更加关注美的眼睛和眼神的交流,甚至颜值。颜值和美丽的眼睛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浪漫和极致的幸福;但在现实世界中,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乐商来把握重视颜值和眼神交流的尺度,也可能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
不过,我们可以尽情地关注《山海图》的“颜值”、凝视山海神兽的眼睛,享受其带给我们神仙般的、浪漫到极致的福流体验。这种感觉就像面对一池又一池焕彩生辉般的青潭,让人忍不住想跳进去,进入到另一个平行宇宙——《山海经》宇宙中,感受山海神兽的妙颜所带来的赏心悦目,以及与它们眼神交流所焕起的奇思妙想,进入婴儿般浪漫沉浸的幸福境界。
(文中图片均来自焕彩光华版《山海经》,并获得清华大学出版社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