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条被子,尽显家国家园情——读《半条棉被》青少版
杨松林 | 2022-04-25
收藏

我是从小听着红色故事长大的孩子。

我生长在乡村,从小就喜欢攀着舅舅的手给我讲故事,尤其喜欢听红军、八路军、志愿军、解放军的故事,一遍一遍,百听不厌。

我在乡村“半边街”学堂上小学时,听过龙老师给我讲革命故事,听过李竹林老嗲嗲给我讲忆苦思甜的故事,至今我都还记得。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半条棉被》的绘本版和青少版两种,都是红色经典故事。对于《半条棉被》的故事,我不陌生。“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情讲述了“半条被子”的故事。

之前,我端坐在电影院观看过电影党课《半条棉被》,在韶山现场静静地聆听了中共郴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特聘教研员徐宝来老师讲述的《半条被子故事的来龙去脉》,和家人一起实地走访了“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汝城县沙洲村。每一次重温这段往事,我的心灵都很受震撼,革命理想信念也更加坚定。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途中,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名女红军战士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看到老人家中贫寒,她们便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了徐解秀。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把红色故事改编成图书和电影,有助于我们青少年全面了解红色中国,传承红色基因。故事重述,有口述方式的,有以电影方式讲述的,也有以图画书方式讲述的。我捧读的这本《半条棉被·青少版》,则是以文字方式向读者讲述的,语言亲切,很有感染力,很适合少年儿童阅读。

在这春日的夜晚,我安静地读着这本红色经典之作。

书的封面上,红色字体的书名“半条棉被”、三位女红军的八角帽、红五星、红领章格外醒目,一下就把我拉回到童年的记忆,直击我的心灵。

轻轻打开书的目录,你会发现,故事分为十八个章节:红三十七团、瑶族少年、送回的棉被、我有家了、炮火中的野战医院、壮大的小分队……十八个小故事前后无缝联结,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有一种想一口气读完的想法。

怀着崇敬之情,我读完了《半条棉被》,掩卷合上,难以忘怀。

——深深的战友情。那些红军战士——三十七团长韩玉山、连长罗卫国,红军野战医院担架排排长董秀云、卫生员王秋兰、报务员廖小湘……“这一握,像是一种嘱托,又像是一场告别”“每一个战士心中的信念和目的是一致的。彼此相互扶持,相互关心,即便前路充满艰辛,可大家依然坚定不移地走着”“不用,我能扛过去!留给更需要的战友吧”“没事,不用管我。你去照顾病人吧”,患难与共,生死相依,深厚的战友情谊在艰难困苦中铸就。

——深深的军民情。“外面冷,你们开门进来吧。”头上包着瑶族特有头巾,衣着朴素的徐解秀温柔亲切的话语,温暖着红军战士。人世间最真挚最朴素的关心与爱护,就在徐解秀朴实的言语里和素净的脸庞上。

“我们一定会治好他的,每一个老百姓都是咱的亲人”“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我们都是你的家人”“不行,一个都不能拿!咱们红军有规定,不能白拿老百姓一针一线。咱们的使命是保护老百姓” ,红军自己缺衣少食,却始终把老百姓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纪律严明,守牢规矩。

——深深的家国情。“我有家了”“阿爸……阿妈……我有家啦!你们能听到吗?我有家了!”这是老百姓对家的渴望,对和平安宁的渴望,对吃饱穿暖温暖的渴望,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为什么参加红军?董秀云说是为了“让孩子们都能睡得踏实,亲人不用再离别”,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家国情怀。小我和大我,小家连着大家,军民不约而同地铸牢着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少年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而今,作为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我,一名党史宣讲员,我更有责任给孩子们讲述好《半条棉被》这样让人刻骨铭心的红色故事,讲到孩子们的心坎里去,让孩子们体悟红色文化,让他们记住这个“中国味道”,让每一棵“小树苗”都茁壮成长。

(本文作者为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小学第六都校区党支部书记、副校长,湖南省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儿童文学学会会员。)

半条棉被
 

适读年龄:《半条棉被·青少版》 7-10岁

作者:潇湘电影集团有限公司 著 杨飞 绘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8月

内容简介:“什么叫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半条被子”的故事经过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的讲述后,迅速传遍温暖了全中国,让人们又一次重温了那段艰苦而光荣的奋斗历程。“半条棉被”系列图书共两册,分青少版和绘本版,根据电影《半条棉被》(潇湘电影集团出品,孟奇担任导演)改编而成。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撤离苏区,开始长征。红军野战医院遭遇敌机轰炸,伤亡惨重,留守野战医院照看伤员的女战士董秀云决定带着伤员,追寻大部队。董秀云沿路收留了落单的各部队战士们,组成了一支特殊的小分队。小分队来到沙洲村后,三位女红军住进了徐解秀家。临别时,董秀云把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了一半送给徐解秀……图书以尊重史实的视角、生动的人物、紧凑的情节、真挚的感情再现了这一段峥嵘岁月里的不凡往事。“半条被子”承载的是军民鱼水情深的一段历史,是共产党⼈宁愿自己受苦也不让群众受苦的初心和使命。图书以红色文化滋养青少年的心灵世界,传承红色基因,让长征精神在孩子们中间代代相传。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