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考古遗址公园的建立,这座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遗址申遗已进入实际阶段,红山文化玉器的鉴赏也在国内外持续升温,但大量仿造的红山玉器鱼目混珠,真假难辨,如何鉴定真伪已成学术界、收藏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
2022年2月,被誉为“红山文化第一人”的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名誉院长、著名考古学家郭大顺先生与著名红山文化学者、鉴赏家洪殿旭主编的《红山文化玉器鉴赏》第三版新书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并正式向国内外出版发行。这本书不仅是两位先生多年研究的心血所得,更是目前红山文化玉器鉴赏的权威之作,第三版新书还增加了一些最新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殊为难得。
《红山文化玉器鉴赏》一、二、三版
《红山文化玉器鉴赏》收录红山文化玉器标本近220件(组),包括辽宁、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河南、陕西、上海等国内专业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发掘品和旧藏品,以及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博物馆的早年收藏品,并根据这些标本发现和收藏的实际情况,按正式发掘品、有出土单位、出土遗址、出土地点、出土地区和其他珍贵品分别加以分类编排,体现了科学的严谨性。
郭大顺先生从选料、磨光、饰纹、埋葬习俗等四个方面,讲述了自己多年研究红山文化玉器的心得。
洪殿旭先生详细介绍了“红山文化玉器鉴定的基本方法”,提出古代玉器的鉴定,包括理论与实践结合两个方面,经过较长时间的实际探索,找出其历史发展的规律,进而总结出一套切合实际的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被固有的信条束缚,才有所突破,有所建树。
目前红山文化玉器除在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等遗址正式考古发掘出土以外,散见于各地的藏品也有不少,还没有一本集中介绍这批散见品的书籍,因此这本书的出版不仅是鉴赏红山文化玉器的必读书,对于红山文化玉器的研究,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洪殿旭与郭大順(左)在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