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文化自信 记录“非遗”丰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介绍
张弛 | 2022-07-20
收藏

在刚刚过去的6月,我们度过了我国第十六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下,各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为主题的宣传、展示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令人感叹,从21世纪初刚刚进入人们视野、模糊费解的学术名词,到如今引起广泛关注的文化现象,“非遗”这一概念已深入人心。

与“非遗”共同成长的,还有这部由近六百名专家、学者组成团队,历时六年编纂完成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有近二十年的实践,积累了大量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保护实绩和理论研究成果。但该领域内还未出现一部具有权威性、学术性、综合性、系统性、实用性的专业工具书。崇文书局作为以辞书出版见长的专业出版社,于2016年底策划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以下简称《大辞典》)这一辞书选题,历时六年,于2022年初完成出版。

《大辞典》由王文章(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担任主编,吕品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罗微(副研究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李荣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化艺术理论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三位专家担任副主编。以刘魁立、乌丙安、朝戈金、叶涛、诸国本、徐利明、冯时、高丙中、罗桑开珠、崔乐泉、巴莫曲布嫫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资深专家、学者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能力的骨干力量共同参与编纂,辞条撰稿作者共576人。

这是首部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理论、概念和保护实践,全面介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总体反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就的专科辞典。全书共计320万字,6636条,正文分为基本理论、制度机制、实践活动、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五大部分。

正文的前三部分分别为基本理论、制度机制、实践活动。这三部分辞条的设立与撰写,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构思,既体现了辞书体例的严谨科学,又富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的专业特色。为了保证这部分辞条的学术质量,著名的文化学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资深专家刘魁立、朝戈金、高丙中等参与了撰稿、审稿。

正文第四部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主要收录国务院公布的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其子项目。建立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重要内容。自2006年至2021年,国务院共公布了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557项,并按照申报地区或单位进行逐一统计,共计3610个子项。这些经过层层甄选出来的,具有典型意义和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是中华民族情感与精神的基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大辞典》遵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分类体系,将这部分所收辞条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十大类别。每一类别的条目按照第一批至第五批的顺序排列,以便于修订时增补新批次的项目辞条。辞条的释文包括条目界定、获得国家级代表性项目的批次、分布区域、历史沿革、技艺特点、主要价值、传承情况等内容。

正文第五部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主要收录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代表性人及增补的优秀代表性传承人。这些代表性传承人不仅掌握着绝技、绝艺,而且具有执着、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文化遗产,其核心是人。在众多代表性传承人的记忆和技艺中,文化乃至文明的传承得以实现。传承人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薪火,而对他们的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核心。根据国务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截至2018年,文化部已相继评定并公布了五批共3068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大辞典》此部分辞条的释文内容包括:传承人基本信息(生卒年月、性别、籍贯、民族、所传承的项目名称、获得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批次)、师承情况、传承实践、主要成就等。

为了更好地体现出《大辞典》的学术性和前瞻性,本书编委会经多次研讨、仔细筛选,增补了115位尚未列入国家级名录的传承人辞条。其中包括早期部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华艺文奖获得者、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薪传奖获得者、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客座研究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推荐的有水平、有创新、有影响力的中青年传承人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第一次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保护工作做了全面详实的整理与记录。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