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第二届“童阅中国”阅读嘉年华活动首日,中国和平出版社《时间的历史》科普知识分享会在中国儿童中心举办,分享会的主题是“让我们来一场奇妙的时间之旅”。活动现场,本书作者、数学科普教育专家曲少云与现场小朋友一起手工制作日晷等,讲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时间。
曲少云不仅是数学科普教育专家,也是教育心理硕士,她拥有20多年数学教龄,对中国孩子的数学学习和发展轨迹了如指掌,能够系统、科学地指导孩子进行数学学习和训练。
分享会现场,曲少云老师给孩子们讲解时间发展的历史长河,对儿童全面了解时间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可以为他们积累丰富的科普知识。分享内容从最早大自然中独特的生物钟,“虫钟”“鸟钟”“花钟”,到智慧的古人在“漏壶”的基础上发展演变出精巧的箭漏、称漏、莲花漏等,再到伟大发明日晷,最后到每一天的“时辰”、一年的 “节气”,人们对时间的了解越来越准确、清晰、完整,对时间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期间,曲少云跟孩子们一起手工制作日晷,了解沙漏等。一位小朋友说:“原来时间是能看得见的,当太阳照到日晷的针上,在表座上有了影子,我们就能看到是几点几分。”还有一位家长谈到自己的感受时说,这次活动能让孩子感受到时间测量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还能让孩子认识到时间的重要,珍惜时间,学会时间管理,促进孩子成长。
《时间的历史》是“厉害了!我的数学”系列中的一册,讲述了时间发展的历史长河,语言清晰明快,飘逸生动,绘图形象贴切,展示了珍贵的文献资料记载,让孩子们深切了解时间是如何一步步发展演进,人们是如何将“自然”与“工具制造”完美结合,从而认识和运用时间的,对小学低年级儿童学习时间具有很好的辅助指导作用,可以为他们积累丰富的课外知识。
书名:时间的历史
作者:曲少云/著 李卓颖/图
定价:22元
适读年龄:6-9岁
出版单位:中国和平出版社
图书特色:《时间的历史》带领小读者穿越灿烂星河,进行一次奇妙的时间旅行。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非洲的报时虫, 南非的大叶树,南美洲的第纳鸟,成了人们最早感知时间的“生物钟”。
随着生活日益丰富,技术逐渐发展,漏水的陶器竟被当作“漏壶”用来计时,智慧的古人还在此基础上发展演变出更为精巧的箭漏、称漏、莲花漏等,这些古老的计时工具至今还保存在古观象台博物院中。伟大发明日晷的诞生,让每一天开始有了“时辰”,随之有了“一个月”“一年”“夏至”和“冬至”之分,人们对时间和节气有了越来越准确、完整、清晰的认识。而现代机械制造让计时更为方便,我们能很轻松地用钟表读出每一分、每一秒,时区的划分更是让我们与全球各地沟通都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