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第二十届北京国际图书节在北京首钢园服贸会展区开幕。本届图书节在主会场设置了“喜迎二十大”出版物展区、全民阅读展区、传统文化展区、“书香京城”展区、儿童光影阅读区以及“名家大讲堂”专区,以多角度、全方位的文化内容和高品位、高质量的出版发行权产业链服务,为全球服务贸易的融合发展贡献阅读与文化的力量。其中,中国书店携200册连环画旧书、100套连环画新书亮相书香京城展区的“连环画专展”。在“中国好书”、“获奖图书”专台专架光环的包围之下,连环画专展亦成为了一个别具特色的亮眼角落。
本次专展不仅陈列了中国书店收藏的非售卖连环画,也带来了可供当下读者购买的新版产品。旧版连环画大多于20世纪70至80年代出版,专展展出了《孙悟空故事》等国内外文学名著改编作品、《岳母刺字》等传统文化故事,也提供了《血战沙河》《最后一颗子弹》等抗战主题连环画,以及1988年版的《三毛流浪记》等耳熟能详的作品。旧版连环画读物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其中,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供稿,根据上海市木偶剧团同名木偶剧改编的作品《小八路》,以彩图的还原了一部老电影的质感,具有十足的纪念意义。这些连环画一般经由文学作品改编后配图,故事往往短小精悍,引人入胜,充分体现了连环画出版一直以来产出优质作品的能力和实力。
虽然时代在变化,连环画的定价从几毛几分钱涨到了几块钱一册,但它精巧的开本、精细的画风,却依然保留了“当年的味道”。由连环画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连环画经典故事系列”包括了“古代故事精选”“水浒传故事”等产品,是对经典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的精选和改编,受到读者好评。“红色经典故事系列”则收纳了《江姐》《董存瑞》等英雄人物故事,历史教育意义突出。此外,专展也特别展出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连环画》《中国历史人物》《中国诗歌古诗》等套装,以不变的质朴和更为精致的装帧吸引读者驻足。在连环画出版物百花齐放的年代,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等深耕于此的出版社,依托其原有的作品资源和作者资源不断发掘古典文学作品的魅力,在挑选、改编和配图的过程中还原故事应有的面貌,当下也在积极探索、适应新生读者的阅读模式。由他们出版的优质“小人书”,成为了几代人成长过程中最初的色彩和长久的陪伴。
对于一部分读者来说,相比于购买和阅读,连环画读物“怀旧和收藏的意味更浓”。新媒体时代的连环画出版面临着挑战和机遇。随着当前娱乐方式日益多元,读者的阅读条件也不再受限,连环画是否会逐渐在历史舞台中淡去,这个问题或许可以在本次书展的现场找到答案。途经展台的读者抚摸着泛黄的书页,纷纷透露出见到这些儿时读物时的欣喜。一位读者斟酌良久,为自己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挑选了一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小时候我就是看连环画长大的”,在怀念昔日连环画风格的同时,这位读者表示,“也想让我的孩子看看我曾经看过的书”。另一位读者则提到,“连环画把经典名著拆成了许多小故事,配上精美的图画,更容易让孩子理解、吸收”。也有读者认为,如今的童书十分重视功能性和可玩性,连环画读物则在故事性上有着一如既往的质量保证。在百花丛中,连环画读物成为了能够让儿童排除干扰、潜心阅读的那一类,得到了部分家长的信赖。无论是具有收藏意义的旧书,还是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新书,连环画出版物在北京国际图书节上展示出的,或许是它褪去怀旧意味之后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