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4日,在中国出版协会公布的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评奖结果中,由著名学者陈俊民教授和三秦出版社历经数年携力打造的一部集中反映关学学派思想精华的重要学术文献——《关学经典集成》荣获图书提名奖,进一步肯定了这部图书在古籍整理出版和中国古典哲学研究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关学经典集成》是为纪念北宋大儒张载诞辰1000年,于2020年出版面世的。这是一套底本精良、校勘精当、标点准确、便于流通使用的关学古籍整理丛书,共辑录整理了关学创始人张载以及继承赓续关学思想或者引领关学变轨转型的吕柟、冯从吾,李二曲等10多位代表人物所撰经典18种,按外在时序和内在思想传承编次,共分9卷12册。综观全套丛书,具有文献辑录全、校本精良、体例完备、适度创新等特点。
陈俊民先生在《关学经典导读》一书开篇辨析张载关学思想的主题时,指出要在周—张—程—朱的理学发展脉络中考察其思想逻辑,按照其论著《横渠易说》《西铭》《正蒙》的成书时序和内容联系厘清他关学思想的脉络,在破“体用殊绝”“天人二本”中发现他理论创新的缘起,确立“天人一气”“万物一体”的思想主题,进而达到“究天人之际”的新阶段,解决“最高问题”,获得“完全的意义”。
关学创始人张载的哲学贡献。张载为儒学传承发展作出过杰出贡献,更深刻地影响了关中一域乃至更广范围内生活的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古今中外,对张载哲学贡献的褒扬与肯定是一致的、一贯的。综合各方评价,结合陈俊民先生的研究成果,张载的哲学贡献应有以下几点:其一,他主动肩负起拯救汉唐以来儒学理论危机的责任,既批判佛道二教“万物幻化”“有无之分”理论偏失,也纠正汉唐宋初儒学自身存在的“体用殊绝”的问题,引导出“天人一气”“万物一体”的关学主题。其二,他经过艰苦卓绝的理论探索,开创性地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气一元论哲学体系,为宋明理学初创时期奠定了本体论的基础,在整个中国古代哲学史上都具有独特的“新意”。其三,“民胞物与”四个字集中表达了他关学思想的最高理想境界,也把儒家的境界形而上学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阶段。其四,张载作为关中理学的创始者,提出了“太虚即气”“气质之性”“德性所知”等一系列基本范畴和命题,奠定了学派基本思想旨趣和发展方向,关学学派从此形成,一直延续到明清之际。
关学精神的传承依托于关学学统的传承。陈俊民先生在《关学经典集成》各卷中以宋至清代关学经典文本以依据,遵循对“关中理学”具有建构传续意义的原则,详细梳理张载以后著名关中理学代表人物的思想,厘清了关中理学思想传承的基本脉络,总结出“民胞物与”——“横渠四句”正是贯穿这一学统框架的精神命脉的结论。他说:“这便是张载关学之所以能累作累替、世代相传、与时俱进、走向世界的根本精神所在。”而张载的弟子及其后学均用理论和实践诠释了关学的基本精神。
陈俊民先生之于关学精神的传承。陈俊民先生曾总结自己一生从事学术研究的体悟:“欲求创新、必先传承;学贵探索,更贵自得”。在《关学经典集成》中,呈现出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在独立深入思考中研究关学。其穷神研几的探究精神,与张载“俯而读,仰而思”,“学贵心悟,守旧无功”似有时空呼应。二是在关学研究中重构关学。他曾自述带着重构中国传统哲学逻辑发展的现代诠释体系这一理想目标而开启关学研究的,并且做到了一以贯之。三是在原典文本中研究关学。书中论述的关学思想和传承都以历代关学学者的著作文本为基础,不凭空而谈。四是以开放包容态度研究关学。他非常注重研究方法的开放、客观、系统、兼容,重视在研究学术上有探索、有突破,还继承和发扬了明清关学学者“会通中西”的旨趣,并把学术争论中遇到的诘难和学术研究中经历的苦难化为“惟精惟一”的动力,激励其在深化和创新关学研究方面实现了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