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芙蓉文学双年榜”20部上榜作品揭晓
韩少功李修文摘得桂冠
2023-05-21
收藏
摘要: 入选第一届“芙蓉文学双年榜•芙蓉文学图书榜”的作品分别是:韩少功《人生忽然》、东西《回响》、胡学文《有生》、张新颖《三行集》、陈继明《平安批》、卢一萍《扶贫志》、陈春成《夜晚的潜水艇》、南翔《伯爵猫》、孙频《以鸟兽之名》、王威廉《野未来》,榜首《人生忽然》为桂冠作品。入选第一届“芙蓉文学双年榜•芙蓉杂志榜”的作品分别是李修文《致母亲》、李宏伟《月球隐士》、林森《书空录》、胡性能《三把刀》、塞壬《缓缓归途》、杨知寒《出徒》、刘羊《乡里人的说话方式(组诗)》、范小青《我们服了魏红霞》、鲍尔吉·原野《乌兰牧骑的孩子:铁木耳与海兰花》、傅菲《红嘴山鸦之死》,榜首《致母亲》为桂冠作品。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记者张中江发自湖南汨罗)第一届“芙蓉文学双年榜•芙蓉文学盛典”5月20日在汨罗举行,现场揭晓20部上榜作品,韩少功《人生忽然》、李修文《致母亲》,分别获得图书榜、芙蓉杂志榜榜首。

第一届“芙蓉文学双年榜•芙蓉文学盛典”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指导,中共岳阳市委宣传部、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芙蓉杂志社、中共汨罗市委、汨罗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汨罗市委宣传部、汨罗市文旅集团有限公司承办,汨罗市文旅广电局、汨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汨罗市作家协会、汨罗市融媒体中心、汨罗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屈子文化园事务中心、湖南省楚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汨罗芒果文旅有限公司协办。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省版权局)局长卿立新,湖南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夏义生,湖南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胡革平,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王跃文,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汤素兰,中共岳阳市委宣传部部长刘启峰,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祝平良,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出版处处长张云峰,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出版处副处长王歆,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书记、副主席、机关党委书记游和平,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彭玻,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编辑、总经理杨壮,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党委委员、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总经理舒斌,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杨俊杰等领导出席此次盛典。

出席盛典的汨罗市领导有中共汨罗市委书记朱平波、市委副书记、市长林恒求以及相关部门领导。出席盛典的还有上榜作家们、芙蓉杂志部分编委、湖南出版集团相关部室领导、岳阳市相关领导、湖南其他兄弟市县的相关领导、岳阳市作协主席团的作家们以及湖南文艺出版社、芙蓉杂志社相关负责人。  

1684404066(1)

两份榜单榜首都给了散文

盛典现场,嘉宾们为大家共同揭晓第一届“芙蓉文学双年榜”20部上榜作品。

入选第一届“芙蓉文学双年榜•芙蓉文学图书榜”的作品分别是:韩少功《人生忽然》、东西《回响》、胡学文《有生》、张新颖《三行集》、陈继明《平安批》、卢一萍《扶贫志》、陈春成《夜晚的潜水艇》、南翔《伯爵猫》、孙频《以鸟兽之名》、王威廉《野未来》,榜首《人生忽然》为桂冠作品。

入选第一届“芙蓉文学双年榜•芙蓉杂志榜”的作品分别是李修文《致母亲》、李宏伟《月球隐士》、林森《书空录》、胡性能《三把刀》、塞壬《缓缓归途》、杨知寒《出徒》、刘羊《乡里人的说话方式(组诗)》、范小青《我们服了魏红霞》、鲍尔吉·原野《乌兰牧骑的孩子:铁木耳与海兰花》、傅菲《红嘴山鸦之死》,榜首《致母亲》为桂冠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首次颁出的“芙蓉文学双年榜”,两份榜单的桂冠作品,均属于散文随笔。与国内其他大型综合文学评选多以长篇小说为重相比,体现出此次评选的综合考量和独特之处。

由广大网友在红网平台投票选出的第一届“芙蓉文学双年榜”最受读者喜爱图书、杂志作品分别是:《扶贫志》、《三把刀》。

按“芙蓉文学双年榜”规则设定,第一届“芙蓉文学双年榜•芙蓉文学图书榜”桂冠作品奖金为50万元,其他9部上榜作品均为10万元,第一届“芙蓉文学双年榜•芙蓉杂志榜”桂冠作品奖金10万元,其他9部上榜作品均为2万元。

据介绍,“芙蓉文学双年榜”是芙蓉杂志社特别策划的大型文学品牌活动,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指导,芙蓉杂志社、当届“芙蓉文学盛典”合作城市联合主办,每两年举办一届,第一届“芙蓉文学双年榜”合作城市为汨罗市。其目的在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参与建设新时代优质文学生活,深入中国文学现场,致力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当代文学评价体系,为中国当代文学呈现湖南维度。评选分为作品推荐、初评、复评、终评以及“芙蓉文学盛典”等环节,影响力辐射整个业界。榜单作品推荐、评审专家均为当代文坛最活跃的评论家、作家、学者、出版家、媒体人。

据“芙蓉文学双年榜”组委会透露,第一届芙蓉文学双年榜的评选历时近一年,程序非常严格,作品推荐工作于2022年8月完成,“芙蓉文学图书榜”共收到41位国内知名专家的推荐书单,推荐图书共计116本;“芙蓉杂志榜”邀请15位专家进行作品推荐,推荐作品共计71部。初评工作于2022年10月完成,“芙蓉文学图书榜”邀请权威评论家、学者共12人担任初评专家,根据评选规则进行严格评选,最终确定50本图书进入复评环节;“芙蓉杂志榜”邀请初评专家4人,根据评选规则进行严格评选,最终确定43部作品进入复评环节。复评会于2022年12月15日以线下会议的方式举行,邀请“芙蓉文学图书榜”审读专家9人,“芙蓉杂志榜”审读专家5人,两组专家分别在现场评出“芙蓉文学图书榜”20部入围作品,芙蓉杂志榜”20部入围作品进入终评。2023年3月,杂志社以线下会议和通讯评分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了终评会,由终评专家组评选出第一届“芙蓉文学双年榜”最终上榜作品,其中,“芙蓉文学图书榜”由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担任评委会主任,“芙蓉杂志榜”由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邱华栋担任评委会主任。

吴义勤说,“芙蓉文学双年榜”的评审标准严格,初评、复评、终评各评审程序和评审环节科学、严谨、规范,真正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有很强的公信力。“芙蓉文学双年榜”体现了鲜明的湖南风格和湖南出版风格,是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传统在新时代的一次特别绽放。“我相信,在未来,‘芙蓉文学双年榜’一定会不断积淀、丰富、发展、壮大自身的特色与优势,逐步形成自身的评审文化、评审传统和评审生态,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繁荣和健康文学评审生态的建立做出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贡献。”

邱华栋寄语道,“芙蓉文学双年榜”是芙蓉杂志社特别策划的大型文学活动,是在新时代擦亮文学期刊名片的重要举措,是湖南出版人的魄力和湖南文学人追寻的价值。“我相信,第一届‘芙蓉文学双年榜’的举办,必将激发广大作家的创作活力,为中国文坛注入一股新力量,形成一种具有湖南特色的文学审美体系,探索一种扩大文学作品影响的优质渠道,为中国文学从高原走向高峰和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作出独特贡献。”

配合上榜作品编排演出,文学魅力在舞台延伸

盛典现场,上榜作家傅菲说,自己的作品是一部土地之书,既是过去之书,更是未来之书,近年一直专注于自然与乡村写作,注重生活体验和田野调查,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偏远的山区,“能入榜,是对我近年写作最大的鼓励”。

上榜作家杨知寒说,《出徒》的写作过程,其实正好体现了青年写作的难度与光亮,“要感谢《芙蓉》杂志对我这样的青年作者,长期的鼓励和信任,这也是青年作家写作中的光亮所在”。

上榜作家胡性能回忆,自己近年的写作力图往现实人物的内心深处走,在现实人物的心理体验上着力,写出现实在心灵上的投影,揭开一个活生生的“现实世界”。他说:“要对此次‘芙蓉文学双年榜’主办单位的开阔胸襟表达由衷的敬意,因为这个湖南的文学榜,有着令人敬佩的全国视野。”

上榜作家张新颖认为,诗人要尽可能释放字、词、句本身的能量,让它们自由自在。他的作品《三行集》一页只印三行字,大量留空白。作品刚交给出版社时,张新颖还有点忐忑,“今天它能登上‘芙蓉文学双年榜’,说明了这个榜单在文学上的纯粹”。上榜作家南翔,大学毕业后不久,就开始在《芙蓉》杂志发表中篇小说。他说,《芙蓉》对自己的写作道路产生了重要影响。

上榜作家陈继明说,下南洋这段历史在潮汕仍然十分鲜活,它们是由大地、海洋和普通人讲述的,历史学家还来不及把它们写进史书,就被《平安批》请回来了,现在借着第一届“芙蓉文学双年榜”,它们更是大大方方回来了,回到了潮汕人心目中的中原,“这次上榜将激励我用更多的热情和专注去写小说”。

桂冠作品获得者李修文说,写作《致母亲》的时候,正在社区帮扶,那些平日里耳熟能详的劳作,在当时变得格外深重,那些被他不断回忆起来的古诗词,也越来越像一桩桩铁证,封印和指认着生命,他由此想到,我们仍然有可能用自己的生活和写作,去呼应艾略特的断言:传统不是凝固的,也不仅仅只在我们的身后,而是要通过我们的加入,使它悄悄挪动步伐。“前几年正是在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山河袈裟》,使我重新成为一个写作者,所以,每一次在《芙蓉》发表作品,我都当作自己正在回家。”

桂冠作品获得者韩少功介绍,汨罗是他的文学原乡,他十六岁就来到这里,在汨罗生活过十年。眼前这一片辽阔山水,当年抚慰了他的青春,滋养了他的心灵,磨砺了他的体肤与筋骨,让他开始懂得什么是社会与人性。“文学贵在新变,但变中有恒也不值得奇怪。这就像我们无论跋涉多远和漂泊何方,梦中永有故乡。无论我们被命运折腾得如何苍老如何疲惫如何伤痕累累,归来仍是天真赤子和快乐少年。”

与众多文学典礼相比,当晚在汨罗江畔屈子文化公园内诗歌交流中心举行的这台晚会,文艺演出都尽量与上榜作品相配合,尽可能将文学的魅力延伸到舞台表演的领域。

主办方分别从上榜作品中选取部分内容策划系列节目,基调雅而美,内容小而精,深具文学性和汨罗地域文化特色。“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盛典以《芙蓉花开》大型舞蹈开场,重温屈子披卉如旗的极致浪漫,发榜环节穿插由部分上榜作品改编的原创文学节目,《故乡的祷词》诉说对故乡的祝福,《草原上》展现孩子们的纯洁与童真,《致母亲》讲述自古以来人们对母亲的深厚情感,《以鸟兽之名》用口技表演呈现山林中动物、植物、山川、草木、鸟兽以及不同时节的生态视景,《回响》用现代舞表现小说中人物之间情感的极致拉扯和人性幽微,《人生忽然》则用现代舞的形式演绎成长、爱情、事业、垂暮的四个人生阶段,正如作品所言:一次性的生命其实都至尊无价,都是不可重复的奇缘所在。且让我们相互记住,哪怕记不了太久,哪怕一切往事都在鸿飞雪化,尽在忽然瞬间。

盛典以岳阳当地特色节目、大型舞蹈《楚凤来仪》结束,《楚凤来仪》据楚文化改编,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永恒魅力。

附:第一届“芙蓉文学双年榜”上榜辞

芙蓉文学图书榜

韩少功《人生忽然》

(湖南文艺出版社,2021年10月出版)

理性的清晰与透澈,情感的沉淀与诚朴,表达的缜密与圆融,构成了这部作品的独有价值。作者以冷静敏悟的心想和注视,确立了独立不倚的思想品质,传递出强劲的辨析力量和饱满的情绪信息,从而成为这个时代不可多得的诗与思的锐笔。

东西《回响》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年6月出版)

小说精细绵密,残酷的刑侦案件与复杂难解的情感关系之间微妙的摆荡,充分显示出东西在小说文体探索中所抵达的高度。悬念丛生的叙事技艺、幽微丰富的人性取舍都于小说中被融为一体,在时代问题、社会景观与人心情感的交界处,《回响》于此回响。

胡学文《有生》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1年1月出版)

小说用一个白天黑夜的轮回,说尽百年来多少生命的劫数。草根百姓与钟鸣鼎食之家,无不在生命绵延的悲喜苦乐中,演绎着民族生息繁衍的伟大史诗。有生之慈悲,无生之哀愍,跌宕严峻的命运叙事中流溢着人道的尊严、人性的温情,给人以向上向善的欢喜与信心。

张新颖《三行集》

(上海文艺出版社,2021年1月出版)

心开意适,三行成诗,记述细微的人事,倾听微弱的声音,即便是关于词语、自我与世界之关系的深沉思索,也低语徘徊、轻声争辩。凝视生活的瞬间,辨析内心的响动,张新颖以他的敏锐、体恤、想象和思力,发现渺小事物的光泽,也守护了语言的尊严。

陈继明《平安批》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花城出版社,2021年10月出版)

在潮汕人郑梦梅下南洋的创业故事里,生动地表现了“侨批”的产生过程及其重要作用。由家事与国事的紧密串结,表现了潮汕人讲信修睦的传统美德和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化史事为小说故事,以小说为“侨批”立传,显示出了作者在小说创作方面超强的叙事能力和高远的艺术追求。

卢一萍《扶贫志》

(湖南文艺出版社,2020年12月出版)

以稳当和稳重的文字记录下了湘西的扶贫工作,对精准扶贫做出了丰富的形象化阐释。既有史的稳重,又有文的风采,文与史交相辉映,是众多反映扶贫工作的报告文学作品中一颗耀眼的明星。

陈春成《夜晚的潜水艇》

(上海三联书店,2020年9月出版)

在颇具中国古典文人气息的叙述风格与精巧的叙事装置中,以历史、艺术、生活中的意象作为虚构的出发点,营造了一个天马行空的幻想意境。穿梭于过去、现实、未来,小说不仅是审美与创造,更成了摆脱现实生活的桎梏、宣示“我思故我在”的方法与手段。

南翔《伯爵猫》

(作家出版社,2021年11月出版)

一次回乡的世事沧桑,一个书店的都市溃遁,种种生存百态的描述,或清水芙蓉,或错彩镂金,或精心构撰,或自在挥洒,一波三折,曲径通幽,在现实与玄幻、历史与在场之间游弋自如。叙事的榫卯严丝合缝,时代脉象的诘问意味深长,尽显短篇小说以小见大的美学精义。

孙频《以鸟兽之名》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年4月出版)

一方土地上吕梁山民生存困境的痛切谛视,强韧生存意志的真切书写,人类学意义上文明落差的深度观照,乡土社会现代转型的独特思考。孙频发端于故乡的小说创作,既是带有鲜明个人烙印的一种新山林文学,也锻造出了一个独属于作家自身的文学根据地。

王威廉《野未来》

(中信出版社,2021年7月出版)

以独特的叙事技巧和生动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充满诗性、幻想与哲思的世界,深入反思了科技、生活与人性的关系。与无处不在的监控探头、无人驾驶、大数据等科学技术构成对照的,是活生生的人,是幽微而无所不至的情感,是使人之为人的哲思与灵魂。

芙蓉杂志榜

李修文《致母亲》

(刊期:2020年第2期)

是对母亲的深情感念,是将先辈的情感经验、文化感受与现代自我情感相互映照、相互激发的书写,是对人间情谊与古典诗词的重新辨认、重新理解。回到中国文学抒情传统里,李修文以深具才情的写作探究了讲述中国故事的新形式与新方法。这是当代散文创作领域弥足宝贵的收获。

李宏伟《月球隐士》

(刊期:2021年第2期)

立意深邃宏远,以中篇小说里少有的弘阔的时空视野与叙事结构,表达了对人类文明现实处境与未来命运的深刻忧患与反思。对艰难处境中人情、人心、人性的发掘与展现,体现出作者深沉乃至沉痛的大爱、悲悯与期盼之心,在幽邃的现实观照中透出幽微的光亮。

林森《书空录》

(刊期:2020年第5期)

作为新“编辑部的故事”,别具小说的异质性和想象力。作者独辟蹊径,以小人物编务的视角,既贴地而行,又自由穿梭于现实与想象之中,展现了幽暗角落的虚空和希望,以及对人生的终极追问,隐喻而智性,发人深省。小说难以言说的意蕴鲜活蓬勃,无名生长。

胡性能《三把刀》

(刊期:2021年第3期)

以语言的刀锋出入三位人生创痛者的精神暗道,刃刃见骨,句句劲道。小说搅拌着尊严、隐私和财富的三重隐喻,叙述紧张而内敛,步步深入,又引而不发;最终在救赎与自我救赎之时,满身尘土的人物心地洁净,卑微而正大,大时代小人物的故事变成了大家的故事。

塞壬《缓缓归途》

(刊期:2021年第5期)

看似平静、平淡的娓娓讲述中,蕴含着极其浓烈的情感张力。具体而感性地静观和表现普通百姓平常日子中的酸甜苦辣、忧愁哀伤、冷暖悲欣,散发出浓郁的大地气息。不仅是对“我如何成为我”的成长之路的回顾与观照,更是对生活奥秘与生命之路的洞悉与讴歌。

杨知寒《出徒》

(刊期:2020年第6期)

14岁少年被三叔踢的致命一脚,令其身体受伤日,变为心智启蒙时。风声呼啸,寒光闪闪。东北故乡的冰天雪地,家庭与亲人间的仇恨与龃龉,最终化解在杨知寒刀刃锋利的快意文字下,变成温情的和解与自我成长告白。

刘羊《乡里人的说话方式(组诗)》

(刊期:2021年第2期)

刘羊的诗,体现了坚实的诗歌“草根性”。他以可靠的乡土本色打底,始终坚持着对故土记忆以及生活真谛的挖掘。他诗中刻画的父老乡亲,准确地抽取出了群体普遍性,具有“群像”特征。他笔下的乡土性结合了当下的城市生活经验,具有写作上的生长性,呈现了新诗的活力和创造力。

范小青《我们服了魏红霞》

(刊期:2021年第1期)

作家擅于从复杂的社会世相中提炼典型。看似主宰一切的魏红霞,实则一辈子在和他人的比较中过活,也在比较中丧失了自我。小说叙事饱满,温情的语调中暗含讥讽与宽宥。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魏红霞的影子,而这正是每个现代人应该警醒的,也是小说的最大意义所在。

鲍尔吉·原野《乌兰牧骑的孩子:铁木耳与海兰花》

(刊期:2020年第6期)

是作家为草原红色轻骑兵树立的一座纪念碑,塑造了一大批纯朴善良、明朗乐观的草原儿女形象。故事生动而具有感染力,笔触轻松幽默,语言准确鲜活,作品闪耀着温暖、明亮、自然而又和谐的光泽。这是深具童真之美、草原之美、文学之美的写作。

傅菲《红嘴山鸦之死》

(刊期:2020年第3期)

在接地气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细节中,作者通过灵性动物的映衬,深化了人物的情感与内心世界。孤独的人与灵性的鸟真挚交流、生死相依、不离不弃的情义感人至深,充满人性的真、善和美,温情而温润,有着净化人心的力量,也带来对生活与生命的反思与启示。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