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下午,聂震宁长篇小说《书生行》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张宏,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分别致辞。该书作者聂震宁参加会议。王蒙、李敬泽、邬书林、郭义强、张平、何向阳、梁晓声、潘凯雄、梁鸿鹰、贺绍俊、陈晓明、卜键、刘琼、舒晋瑜等著名作家、评论家对《书生行》的文学价值与社会价值等方面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会议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赵萍主持。
《书生行》今年4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是出版家、阅读学专家聂震宁首部长篇小说作品。八十年代初,聂震宁以《暗河》《长乐》等中短篇小说崭露头角,引起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后进入出版行业,从漓江出版社社长、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到中国出版集团总裁,承担着中国出版业重要岗位的工作。近十五年,聂震宁作为 “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人之一,不断推广全民阅读,取得了巨大成效。长篇小说《书生行》是聂震宁先生自1994年放下创作之笔三十年余后的小说回归之作。
张宏介绍,《书生行》源自六十年前聂震宁的求学经历,小说中对广西山川风貌的细致白描、对时代话语的准确叙述,倾注了作者浓厚的感情与深沉的爱意。可以说,这本书是作者的倾情之作,也是向那些奉献教育、播撒爱和智慧的老师们的致敬之作。
《书生行》讲述了上世纪中期,北京某大学的青年教师秦子岩为了爱人舒甄好回到家乡的大山里,一起从事中学教育,在特殊年代的狂飙中,这对夫妇和一群毕业于一流高校的教师坚守爱的理念,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教学实验。
对于这样一部回归之作,臧永清表示,六十年前的老师们秉持“爱”的教育理念做人做事,这是真实发生在作者少年时代的奇迹,是他自此深藏于内心并精心守护的一粒珍贵火种。六十年前校园的钟声持久回响在人生之路上,点点师恩化育出坚固的价值理念并塑形了自我。《书生行》的写作是把这珍贵火种点燃,燃烧到绚丽,足以用这一群人的精神照亮一段历史。
与会嘉宾们谈到,《书生行》是一部新中国的教育心史,呈现了共和国经验里的一条宝贵脉络,散发着苏俄经验所影响的人文主义理想,这是对共和国精神发展史的重要补白。《书生行》对历史经验的一种记忆和书写,展现了如实的全文现实主义,纯朴善良的历史主义,对新时代的文化发展有着强力的推动作用。
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王蒙表示,非常高兴有一本非常诚恳认真的教育小说,教育文学。《书生行》丰富了文学题材的类型和多样化。
同时,这是一种如实的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详细的、全面的现实主义。他有些写法是令人惊异的,比如开书单,写情况汇报,夫妻之间的信,从头到尾写,如同尺牍一样地写。在看惯了魔幻的或者是那种幻想型的小说以后,忽然看到跟翻档案一样的作品,很受启发。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提到,《书生行》呈现了共和国经验里特别珍贵的一条脉络。聂震宁几乎以一种微观史学的方法,尽量客观、扎实地去写一个故事,透过一个小小的单元,站在新中国七十多年道路的后见之明上,重新去体认那一代人他们的理想主义、他们的牺牲奉献,而这种体认不仅仅是历史意义上的,实际上也是此时此刻站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这个大的脉络中,重新和他们建立起精神上的联系,重新和那代人的理想主义发生精神上的共鸣。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认为,《书生行》是一本用心、用情的书,聂震宁把他的真实感情、个人经历写进小说,写得那么真切,爱憎分明。他对政治的看法、对教育的看法、对苦难的、丑恶东西的看法,都拿捏得十分妥贴。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提到,《书生行》对教书育人事业是忠诚的,对引导阅读是真诚的,对爱情的生活是赤诚的,他写了一种向上、向善、向美的东西,对我们今天也有启迪和陶冶作用。
在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中国民盟原专职副主席、中国文联原副主席张平看来,《书生行》的成功是多方面的,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让这部作品能够时时处处打动你、吸引你,令人深思,催人警醒。
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何向阳则认为,这是一部初心之作,聂震宁以自己的爱恋去点燃他人的爱恋之火,它是爱之作、爱之书。
这也是一部诚实之书。写作态度特别诚实。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梁晓声盛赞聂震宁的《书生行》,称其放在整个文学史来看是可以填补空白的,因为他写了一群以教育为荣、不忘初心的老师们。
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委员会副主任潘凯雄提到,这个作品真正的价值是反映了一个时代的人和他们的理想。可以说,时代和理想才是这个作品里面最重要的要素。
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梁鸿鹰表示,在我们当代文学当中有两个最重要的题材被忽略,一个题材是学校,所谓教育;一个就是医院,就是医疗,而恰恰教育界是最出故事的。《书生行》这部小说有一种诙谐的气质,可以概括成“回忆性写作当中的情感控制”问题。他在行文中把历史陈旧的东西,以一种非常有意思的笔触一带而过,当中有幽默,有诙谐,有跟荒诞时代告别的那种轻松,笔调非常有趣。
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贺绍俊认为,《书生行》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高尚的、怀揣大爱的教师形象,这也是有特别意义的。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陈晓明表示,这本小说是历史生活的映画,非常鲜明,非常生动,非常具像,非常有力度,笔法白描朴实,但非常有力道。同时,这是对一段特殊时期人们生活的实录,以中学作为社会的缩影。
《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刘琼认为,这是一个书生关于书生的激情书写,文学书写的价值也在于对历史中的人的精神、思想和心灵的记录。
《中华读书报》总编辑助理舒晋瑜提到,《书生行》是打着聂震宁深刻的成长烙印和职业烙印的一部作品,也是他的教育理想、文学理想和出版理想,集合这三种理想的凝结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