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由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和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人间烟火与诗意成长——赵丽宏长篇新作《手足琴》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隆重举行。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著名作家李敬泽,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儿童文学委员会原主任,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高洪波,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创研部主任,著名诗人、评论家何向阳,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原主席、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原副主席海飞,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原副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儿童电影工作委员会会长,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剧作家张之路,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北京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著名评论家马光复,《儿童文学》原主编,著名评论家、出版人徐德霞,鲁迅文学院副院长,著名作家、评论家李东华,《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著名作家徐则臣,《文艺报》副总编辑,著名评论家刘颋,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评论家陈晖,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兼秘书纳杨,《光明日报》评论版主编王国平,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教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葛竞,《中华读书报》总编助理、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陈香陈香,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赵丽宏,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毕华,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兵,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何龙,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总编辑姚磊,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版业务部副部长蒋海鸥,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胡同印,长江少年儿童出版集团儿童文学分社编辑,以及多家媒体代表出席研讨会。本次会议由姚磊主持。
《手足琴》是著名作家赵丽宏的全新长篇儿童小说。作家以细腻、诗意的笔触,谱写了一首兄弟共同成长的生命协奏曲,深情描绘了普通人于平凡生活处心怀赤诚的理想,命运沉浮中不泯热忱的人生画卷。该书已入选2023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新时代文学研究”主题专项,为该专项“儿童文学”类别唯一作品。6月15日,在本次BIBF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通过沙特的文化部官方平台和沙特数字未来出版社,《手足琴》阿拉伯文版权输出协议已达成。
毕华在致辞时表示,除散文、诗歌作品外,赵丽宏近年创作的五部高质量的儿童文学长篇小说,均广获赞誉,其中有两部由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下属出版社推出,这是作家对集团的高度信任。作为湖北省资产规模最大、经营实力最强的国有文化产业集团,长期以来,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突出主责主业,秉承工匠精神,强化精品出版,通过聚集高端的作家资源,催生原创精品力作。《手足琴》传递出了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相信该书能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滋养,让他们充分地享受美好的阅读体验。
李敬泽以短视频的方式,参与了本次会议。他表示,《手足琴》讲述的既是一个上海弄堂的故事,也是一个更广大意义上的中国故事,书写的是中国童年和中国情感。“手足琴”也是“手足情”,寄托着中国人悠久的深远的情感,在音乐的境界中得到了完美地表达。作者将这样一个故事写得十分富有诗意,让孩子们领会那份爱、那份情、那份美,是一种爱与美的教育。
高洪波认为,该书关键词为“音乐、岁月、小提琴,历史、人生、手足情”。在儿童文学领域,既描写音乐又表现成长主题的小说题材是罕见的、难得的。小说描写了不同阶层的童年生活,散发着浓郁的“沪味”,音乐描写独到,情节设置精巧,细节精致感人,是一部舒畅的有韵味的小说。
郭义强指出,《手足琴》描写了弄堂里不同阶层人们的生活,哥哥和弟弟成长之路洋溢着善良和温情,烟火气息浓厚,充满了童心、童趣。作品的主人公塑造得比较传神,令人印象深刻。这是一部能让孩子喜欢阅读、读得进去的小说,同时具有温润的艺术质地,是一部优质的儿童文学作品。
何向阳认为,《手足琴》有四个方面特点:首先是成功的人物塑造。不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富有美好的品德,能给儿童以榜样的激励作用。第二是奇迹的人物故事。“手足琴”是核心,也是贯穿小说的灵魂。小说中,大麦做了一把小提琴,他身处物质匮乏的年代,只有小小年纪,却完成了这么一件堪称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这种奇迹感人至深。第三是回溯的小说结构。开头描绘场景,引人入胜,中间章节形成转折,尾声揭开悬念,与开头形成呼应。作者不仅完成了悬念的揭晓,也成就了记忆的书写。第四是年代感的小说叙事。作者没有限定故事发生的具体年代,让故事具有了广泛的外延性,因为母子之爱、邻里之爱、手足之爱是不同时代的共同主题。作者用音乐、爱与美对抗岁月的磨难,这也是小说试图传达的真理。
海飞表示,赵丽宏是海派儿童文学的一面旗帜,《手足琴》是海派儿童文学的又一部精品力作,作品呈现了精彩的弄堂文化,书写了兄弟成长的善良与美好,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作品的选材也是一种突破,以音乐为题,手足之情与音乐之声完美融合,阅读这样的文学作品,读者可以接受音乐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另外,该作品还是一部架构精彩完整的优秀小说,全书人物情感充沛,儿童生活描写十分精彩,可读性极佳。
张之路指出,《手足琴》一书内容丰富,传奇色彩浓烈,人物塑造得有特点、有记忆点。作者通过描写几个不同社会身份的家庭,巧妙地呈现出特殊历史时期背景下,各个阶级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的推进,被精心编织在了一起。读者在惋惜人物处境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人面对命运的无奈和历史的真实。作品以制作小提琴勾连起故事的脉络,在知识和情感双方面都具有极强的可读性,也召唤着读者参与其中。结尾的处理虽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将小说的分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也使得小说更有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曹文轩以短视频的方式,参与了本次会议。他表示,《手足琴》是一部题材新颖的小说。作者本质上是位诗人,自然而然地选择这样的题材,本身就具有诗性。音乐是所有艺术中最神秘的艺术,而所有乐器之中,小提琴最缠绵悱恻、让人灵魂得以纯净,这种乐器本就是诗性的。一把小提琴,将大麦和荞麦的手足情完美地表露出来,美好而温暖。善恶相争中,神奇的、犹如来自天堂的声音,最终让恶悄然隐去,而善之光大放光明。
马光复认为,该书是一部成功的儿童文学长篇小说,取材新颖,内容充满人间真情,以及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最重要的传统文化精神。作者把这一手足真情在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同身受。全书情节步步深入,用人间的孝悌真情启迪着读者的心扉,涤荡着读者的心灵。在《手足琴》里,我们读到的是人生当中的一个不平凡的经历和遭遇、人间的带有传奇性的兄弟亲情以及不能缺失的人世间的爱心。这是一种爱的教育,同时也是一种少有的美和艺术的享受。
徐德霞表示,《手足琴》讲述了一个温暖且美好的故事,体现了音乐之美和诗意之美。小说塑造的儿童形象十分成功,特别是哥哥大麦,他有着儿童的可爱,又具有沉稳、内秀、懂事的优秀品质,弟弟荞麦的形象十分真实,没有脱离一个十岁少年的形象,整部作品像一条小溪缓缓流淌。其次,《手足琴》结构紧凑,主线清晰,叙事节奏把握得十分好,音乐很好地穿插着小说之中,体现着作家的老到功力。
李东华认为,赵丽宏是成人文学作家跨界儿童文学写作十分成功的作家,《手足琴》让孩子们在手足之情、音乐之声中体验人生酸甜苦辣的丰富滋味,其着力点在儿童的成长之上。小说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推进情节,细腻地书写了儿童心灵成长过程。作品语言简练,主旨清晰,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少胜多,清晰立体。故事中丰富的音乐知识也体现了一个作家深厚的艺术修养。
徐则臣表示,成人作家在写儿童文学时,往往能看到儿童生活背后的一个更广大的现实世界。小说中关于书信的设置以及小说尾声,体现了儿童视角在现实世界里的延伸。当儿童文学向现实世界敞开时,小说变得更加有张力,有更宏阔的历史背景,赋予了小说更强烈的现实意义。此外,儿童文学不应给孩子营造“无菌”的成长环境,儿童文学不是“阳光房”,不是温室,还可以附着历史的现实的文化元素。儿童文学的目标之一是,教孩子明白善恶美丑,有所心理建设,在踏入真实社会时,能够从容面对人生的“沙尘暴”和“雾霾”。
刘颋认为,《手足琴》是一部具有中国式浪漫与情感表达的儿童文学作品,作品中的兄弟之情、邻里之情、父子之情、母子之情等情感表达,都体现着隐忍含蓄的东方美学。小说的人物形象令人眼前一亮,特别是对哥哥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符合当下的儿童读者心目中对理想的“哥哥”形象的期待,哥哥大麦因为承担着一部分家庭责任,他跨越种种困难,努力帮助弟弟实现愿望的过程令人感动,也是这部作品的华彩之处,即儿童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理想,这也体现了儿童文学跨越时代的普遍价值,那就是坚韧友爱、努力奋斗。
陈晖指出,赵丽宏是一个非常热爱文学创作的作家,对文学有自己的强烈观念和自觉意识,追求文学的戏剧化张力,对于青少年文学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教育责任感,对于爱与美这样一种感召力,有一种执念和信念。《手足琴》在中国文化情感能力方面有明确的指向,聚焦亲情、友情和手足深情,创造性地用文学形式呈现音乐艺术之美,难能可贵,其以真善美建构理想社会的意图,对孩子们成长和进步给予有力支持。此外,作品还试图构建着中外文化的交融互通的一种审美意涵。
纳杨认为,该书情节丝丝入扣,结构集中紧凑,情节发展明晰,线索的设置让人感到回味无穷。作者在人物的塑造上别出心裁,一方面,音乐成为主角的天赋和道路;另一方面,兄弟姐妹情谊的刻画极具感染力,能够给当下的孩子们带来心灵慰藉。作品将几个不同的家庭汇集到同一个弄堂中,展现了上海市民生活的多种类型,描绘了一幅幅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场景,也以绵密的细节增添了小说的现实意味。《手足琴》书写了至亲的离世对孩子的生活造成的影响,对于儿童认识生活存在的种种意外与变故具有指导作用,能给当下的孩子带来启迪与感悟。
王国平认为,赵丽宏是一个成熟的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十分成功,立体真实,完全符合儿童本位的要求。《手足琴》不仅文学性强,还具有浓郁的哲思的意味,对小提琴的形与神的意象处理,十分到位。作品对于空间的描写十分出彩,尤其是对于上海里弄的屋顶设定和描摹,使得在文学作品中,呈现了空间的无穷魅力。
葛竞表示,《手足琴》是一部充满背景音乐的儿童小说,全书字里行间具有音乐感,有诗情画意,塑造的人物形象立体、丰满。这也是一部充满人间烟火气的作品,赵丽宏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续写了兄弟情、友邻情等温暖的情感,可读性极强。小说主人公在学琴、制琴的过程中,展现了孩子们对未来的信心与期待,呈现的是一种不虚荣、不炫耀的美好。
陈香指出,《手足琴》对日常生活的诗性表达和写作美感令人印象深刻。作品的叙事节奏如水般流动,细细描摹,娓娓道来,以表现生活的多样性和细微性,体会生活的绵长细致和意味深长。作品中普通的上海弄堂居民的日常生活细节和场景,在作家的笔下,成为了一种审美化的叙述,在展示日常生活形态的人和生命世界的同时,给小读者呈现了一个诗意而唯美的世界。
赵丽宏在致谢时深情回顾了《手足琴》的创作历程,他表示,在写作过程中,他仿佛回到童年时代,心里始终充满着对美好童年、对理想的怀想。《手足琴》是他最新的一部小说,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书中的人物形象都有现实生活的原型,作品浓缩的是他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既写了兄弟之情,也写了孩子们对未来、对生命的美好渴望。虽然距离小说中写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他相信童年、童心以及对人间真情的向往和追求是共通的,相信现在的孩子们也不会对这样一本书感到陌生,希望这本书能给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增添滋味,让孩子们感受到美好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