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红色题材反穿越作品 作家出版社《来自1942的重修生》分享会在苏举行
焦翊 | 2023-07-03
收藏

7月1日下午,由作家出版社主办的“手持接力棒,青年如何蓬勃笃定前行——赖尔著《来自1942的重修生》分享会”在第十三届江苏书展现场举行。此次分享会是该书出版后的首次线下活动,知名网络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新四军研究会特邀文学创作员、南京市青联委员、该书作者赖尔,著名作家、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苏州大学教授房伟,该书青年读者代表、三江学院大三学生乙子言出席了活动。

赖尔坦言,创作红色题材作品很大原因来自于从小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家庭的影响。“从小生活在南京,每年12月13日都会听到警报声,那是在提醒人们勿忘国耻,勿忘在南京这座城市里曾经发生过怎样的惨绝人寰的悲剧。而小学和初中时学校会组织清明祭扫、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或者是雨花台烈士陵园。所以,自己对这段历史始终抱着敬畏又严谨的态度,在创作红色题材作品时,尊重史实是自己的首要考量。”她同时表示,不能因为敬畏历史就一成不变,就摒弃创新手法的尝试。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之上,自己希望采用现代年轻人能够喜欢的手法,不让他们觉得隔阂和无趣,而是能在阅读中代入自己,甚至产生共情,而这样的“脑洞”,恰恰是网络作家擅长的。

房伟认为,在党的生日这样一个红色节日分享赖尔的《来自1942的重修生》非常有意义。该书充分体现了网络文学接地气、精彩好读的特点,却没有常见网络小说文学性不强、消解价值感和意义感的弊端,而是有效传输正能量的主流价值观,聚焦精神、信仰等纯文学惯于表达的主题,在主旋律写作方面作出了独特而有益的尝试。对网络文学有专门研究的房伟特别强调,“反穿越”的写法是本书的一大特色,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促成了当下年轻人对革命先烈的理解、亲近和追随,也使当代青年人的精神和情感困惑被看见、被理解,真正实现了两代人的精神对话,充满了人性温暖。在“唐穿”“宋穿”“明穿”“清穿”盛行的网络文学写作中,赖尔的穿越小说可谓独树一帜,《来自1942的重修生》连同她之前创作的同类题材的《我和爷爷是战友》等多部作品共同构成了一个新的穿越类型,或许可以将其命名为“红穿”,具有关注和研究的价值。同时,作为一位父亲,房伟分享了自己在儿子成长过程中的心得,他说,置身内卷时代的现代人普遍过度焦虑,“不优秀”可以是一种状态,更应该是一种权利,父母和社会不应强加给孩子单一的幸福和成功标准和模式,允许孩子活成自己,真正为他们蓬勃笃定地前行“赋能”而不是“施压”。

 

乙子言表示,如果无数革命先烈是肩负起我们静好岁月生活的 “脊梁”,书展能够的周水生就是这脊梁中一个普通的“骨节”,平凡却伟大。陆芸芸是芸芸众生、莘莘学子中平凡的一个,有她成长的烦恼,也有连自己都不曾意识的追求和信仰。周水生面临着生死的选择,新时代年轻人面临着复杂境遇下价值、方向等的判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幸福和机遇,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苦闷和重任。乙子言非常认同书中的一段表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周水生的长征已经结束,而属于自己这代人的长征刚刚开始。”

据悉,《来自1942的重修生》一书是网络作家赖尔(本名周丽)创作的反穿越小说,讲述了抗日战中一位年轻的小班长穿越80年时空,与新时代大学生短暂生活交流,最终实现精神对话、互相治愈,从而更加坚定信仰的故事。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