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蓓佳新作《黎明动物园》出版
木木 | 2023-09-06
收藏

近期,黄蓓佳新作《黎明动物园》正式出版。本报记者特别专访黄蓓佳,讲述该书的创作出版过程。

祝贺黄蓓佳老师新作《黎明动物园》的出版。仅从这本书的标题上看,就让我们感受到一种不同于您以往作品的气息。“动物园”给人一种欢快儿童的基调;“黎明”又有一种背朝黑夜,面向光明的氛围感。您能给我们介绍下这本书的故事情节吗?

答:《黎明动物园》,顾名思义,讲的是一个关于动物园的故事。与我以往的写作有很大不同的是,这是一本科幻作品。

故事说的是某天凌晨,邪恶的十字星联盟为抢夺星球上尚未开发的极其稀有的矿物质,悍然攻入矿产资源地——北崖领地的首都高堡市。战争骤然爆发,原本祥和安宁的黎明动物园被炮火硝烟包围,人们每天都在经历与亲密同事和可爱动物的悲痛别离。园长戴安宁在绝望中做出了破釜沉舟的决定:联系星球动物协会,征集两部大型专用车辆,将园里的部分动物转移至遥远的境外非战之地。连天炮火中,轰轰烈烈的长途迁徙在交战双方的眼皮下悄然进行。动物行为学家贺拉教授怀揣着一个足以改变星球的秘密,与自己的实验对象——黑猩猩芮芮一起登上了卡车。园长14岁的儿子戴克作为志愿者随行。动物转运的过程险象环生,危急时刻,芮芮的大脑被植入了脑机接口电极片,在贺拉教授的操作下,它成了一只可以与人类进行“脑机对话”的智能黑猩猩。这支寄托着生存希望的转运车队能否泅渡过战争的迷雾,抵达和平的彼岸?

我希望给予读者的是一次激动人心的阅读,是兴奋、焦虑、悲悯、希望交织在一起的阅读。因为小说中写到了战争的残酷、人性的光亮和幽暗,相对于儿童的惯性阅读,主题更为辽阔,也更具有挑战性,所以我给书中的这家动物园取名为“黎明动物园”:“黎明”意味着光亮、美好、希冀和蓬勃向上的生机。希望孩子们读完这本书,能够感受到我对这个世界的热爱和祝福。

听您的介绍,这确实是一部非常具有创新意识的作品。在我的印象中,这是您第一次在儿童文学中尝试完全架空世界观的创作,这是否是因为作品具有浓厚的科幻色彩,选择用架空设计构建时空背景更容易让您展开情节呢?

答:科幻作品,必须具有的两大要素是科学和幻想,幻想在科学的基础上展开,科学的发展来源于人类的想象。让思想无拘无束地进入未来世界,设想出星际间关系的一万种可能,这是瑰丽奇特的心灵旅程,值得我们去记录和书写。

正因为科幻作品描述的是未来的某种可能性,作品的构想和情节自然无法在现实世界中展开,要由作者自己去架构一个虚拟的时间、虚拟的空间,在这个时空中创造出人物和情节。我这部小说中的“十字星联盟”和“北崖领地”是我设想出来可以发生故事的两个空间。架空的世界给了作者创作的自由,这是我的第一次写作尝试,很希望小读者能够接受和喜欢。

近些年来,科幻类作品一直是文学类的大热门,我们也收获了很多极具国内、国际影响力的科幻长篇佳作,但是少儿科幻在这方面并没有特别强势的异军突起的势头,许多儿童科幻其实更偏向于幻想类作品。您觉得儿童文学作家创作一部科幻作品,最大的难点在哪里?给儿童读的科幻文学,怎么去平衡“科”和“幻”的比例呢?

答:我小时候很喜欢读科幻作品,像叶永烈先生的《小灵通漫游未来》,我还喜欢看像《十万个为什么》这样的科普知识读本。九十年代初,看过一部科幻电影《ET》,我非常震撼也非常喜欢,从此知道了科幻作品还可以这么呈现——表现出让人动心的温度和人情味,仿佛未知世界的一切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发生,在我们身边发生。很多年之后,另一部让我难忘的科幻电影是《星际穿越》。看到科学家历经艰险返回地球重见家人的那一幕,我感慨一部科幻电影除了表现“探索”和“拯救”的宏大主题,还可以淋漓尽致地展现人类情感中浓烈到极致的“爱”。这远远超越了我以前对“星球大战”这类电影的诸多认知。我于是发愿要写一部科幻作品。

我是文科生,可一直以来我对数学、物理、空间科学、人工智能这些都有兴趣,闲时也生吞活剥、勉为其难地读过一些这方面的科普书。我最初想写的一部作品连名字都有了,叫《永不停息的列车》,也是拯救和爱的主题。疫情期间闷在家里,我为写这本书买了很多科幻小说回来读,但我始终没想通这部小说要如何收尾:主人公上了这部列车之后,该怎么下来呢?脑子不够使,想不出来我就只能放弃。

正在苦恼时,偶然在手机上读到一篇文章,讲疫情之中一家动物园艰难生存的故事。读完之后,我想,一场疫情就能给人类和动物们造成这么大的苦恼,如果是洪水呢?如果是地震呢?再进一步,如果是战争呢?战争中的动物们该如何生存下去?这样,就有了今天的这本小说《黎明动物园》。

给孩子们读的科幻作品,肯定是要写到未来科技的。未来科技到底是什么样子?能走到哪一步?我们自己也不知道,只能尽力想象,根植于现实科技成果去想象。而且,因为是写给孩子看的,科幻这方面内容不能写得太多太深,不宜写很多知识点的介绍以及艰深的名词阐释,否则孩子看不懂,就会不耐烦往下读,尤其是年纪小一点的孩子。我觉得电影《ET》这方面就平衡得很好。对于儿童科幻小说来说,超前的理论和科技论点不重要,生动的人物和好看的故事才重要。

我注意到,《黎明动物园》中的角色不仅有人类,还有动物,比如那只叫“芮芮”的黑猩猩,就是作品中分量很重的主要角色。其他的一些动物角色也非常惹人喜爱,比如大象曼妮和小象婕妮母女、白虎兄弟大威小威、黑熊莫莫、兔狲小咪等等,它们个性鲜明、可爱有趣,让读者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生命的温暖和力量。您为了写好这些角色,做了哪些前期的准备呢?

答:我女儿小时候喜欢动物,四五岁时,每个周末我都必须带她去动物园(那时的动物园距离我家不算远,骑上车就能到)。借着女儿跟动物交谈的机会,我也仔细观察过不少动物的长相、习性、标志性动作。写这部小说时,过往的观察经验就全部用上来了。再有,现在资迅发达,所有的动物的图像、生长环境、身高体重、生活习惯,手机上一搜就能查到,对写作者帮助多多。

大致来说,文学创作靠的还是想象,掌握了一种动物的外貌习性之后,想象出它们面对人类和外部环境时所能够表现出来的种种娇憨、狡猾、威吓、耍赖、依恋、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的一些小小的聪明把戏,描写到位之后,动物们的可爱之处自然就出来了。

还有,动物也是有爱的,夫妻之间,兄弟之间,母女之间,同伴之间,爱恋之情不见得逊于人类,写出动物和动物之间的爱,动物对人类的爱,作品中便有了很多令人动容的细节。文学作品的力量便在这些细节之中。

前段时间看您的朋友圈,您到肯尼亚去旅游,拍摄了很多大草原上动物迁徙、生活的视频和照片,从中能够感觉到您对动物、对自然、对生命的珍爱之情和敬畏之心。在《黎明动物园》中,有很多段落都着力于描写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牵绊与执着守望。通过这部作品,您想向孩子们传递怎样的生命观、动物观呢?

答:我去肯尼亚,是被《动物世界》《蓝色星球》这些拍摄得无与伦比的纪录片吸引,也是被类似于《走出非洲》这样的电影里的非洲镜头吸引。当然,还有海明威笔下的《乞力马扎罗的雪》。

苍凉广袤的非洲大地果然非同凡响,肯尼亚全体国民对动物的保护和尊重同样让人印象深刻。他们将海量的国土划为动物保护区,那些保护区不修路、不建房屋,杜绝一切人类生活。在那里,游客们被关进越野吉普车,成为大小动物的观察对象。在那里,有树木的地方必有狮子猎豹,有水草的地方必有河马犀牛,大象和长颈鹿在草原上昂首阔步,斑马角马成群地奔驰。坐上热气球,看火红的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看脚下土地上动物们迁徙追逐,看无边草原上一棵又一棵清奇秀美的伞形大树,心里有莫名的感动。既便汽车行走在高速公路,路两边依然可以看到一晃而过的长颈鹿、大象和斑马。住在酒店里,羚羊们旁若无人地在餐厅外吃草,漂亮的孔雀一早就守候在小木屋廊下,等着为你骄傲开屏。人和自然、人和动物完全地混居在一起,和谐相处,珍爱守望,生死与共。那真是世间最美好的景象,最叫人感慨的场景。

据说地球上已经被定义和命名的生物有一千万种左右,还有一千万种尚未定义和命名。地球是个很大的家园,人类只是万种生物中的一种。《黎明动物园》写的是战争的残酷,拯救的艰难,智能动物对人类的反哺,其实我想表达的是:地球上何时才能没有战争?繁荣和发展可不可以不要伤及无辜?

让我们来聊一聊这部作品的结构和人物。小说从第五章开始,就分出了两条故事线:志愿者们帮助动物园将部分比较珍贵又方便转运的动物运送至愿意接受动物寄存的国家;园长戴安宁带领员工们死守着剩下的动物,在侵略者的眼皮底下,为它们争取一线生机。这个决定让戴安宁一家遭遇了痛苦的分离,14岁的戴克和12岁的戴莉也因此面对了不同的挑战。勇敢突围与艰难守成两条故事线时而并行,时而相交,这种双线推进的写法在操作上其实很有难度。您是如何把握两条线的叙事节奏,让整个故事在紧张但不凌乱的氛围下稳步推进,抵达最后的高潮呢?

答:当战争来临,动物园的日常运作不能正常维系时,园长艰难而痛苦地做出决定:必须转移一部分珍贵又方便移动的动物,替它们寻求生存之路。剩下那些老弱病残和过于大型无法转运的动物,还得有人留守照看,帮助它们泅渡过那一段悲惨的生命旅程。人道、人性、爱、责任,完全地体现在这个决定之中。如此一来,转运和留守必然分出小说中的两条主线,缺一不可,只写转运或者只关注留守,都不能完美呈现我的作品主题,情节上也会少了很多的丰富和跌宕。

两条线中,写动物转运的这一条是主线,因为作品的两个主人公——少年戴克和智能黑猩猩芮芮,都是这条线上的人物。这条线上的故事比较多,我尽量写得欢乐和欢快,写得明亮和幽默,以吻合孩子们的阅读口味。这条线上的人物和动物的个性也大都单纯可爱,是朝着光明这一面走的,虽然围绕他们的是枪林弹雨,是火焰、流血和死亡,但是希望在前,信念在前,他们都有着同舟共济往前奔的那一股子劲,作品最后的高潮也由他们来完成。

写动物留守的一条线是副线。留守,顾名思义是原地不动,重点是留守员工给动物们解决吃喝拉撒的问题。人物不动,每天面对的场景和困境相似,情绪上便比较郁闷,情节也就很难生动起来,于是我就在人物的复杂性上用功夫,把人物写透,写到位,写出他们的渴望、挣扎、忽明忽暗的心思、欲罢还休的人物关系,使这条副线虽然阴郁,却比主线的人物更加立体,人性味更足。写一部小说,情节的推进很重要,人物的千回百转也重要,两者都写到极致,作品才有意蕴,读者的情绪也才会跟随故事进展层层递进。

主线和副线,用戴克和戴莉这一对兄妹之间的信息交流串连起来,明暗交织,动静相间,保持一个好的节奏感,这是我最初对作品的设想。想象总是美好的,实际做到并不容易,《黎明动物园》做到了几分,我说得天花乱坠也不算,还得靠读者评判。

其实《黎明动物园》也可以看作是一部少年成长小说,只不过它表现的是一种危境中的成长。戴克和戴莉在不同的境遇中,各自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痛苦的抉择,强压之下,他们身上迸发出的爱与勇气,让这部作品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辉。困难让人成长,爱与责任也会让人成长,这是您对少年成长的思考和理解吗?

答:成长无处不在,我这次是把少年人置身在一个极限环境中而已,也因为这是一本科幻小说,架空世界之后,可以放开手脚来写。故事里的艰难和困境当然不可能是当下孩子成长的常态,但正因为其极限,才更能让读者感受到两位小主角身上迸发的勇气和力量。

孩子的成长其实要从压力和动力两个方面看。外部环境急遽改变,这是外在的压力,但是想要孩子主动拥抱成长,则需要他拥有内在的动力。当14岁的戴克作为志愿者随车而行,在战火硝烟中努力像大人一样坚强勇敢时;当12岁的戴莉为了照顾焦躁不安的母象曼妮选择住进象馆,为了留守的动物,克服恐惧和厌恶去参加敌方参谋长的家庭晚餐时,他们的心里,必然充溢着对动物的大爱,充溢着保护心中珍爱的人、事、物不被战争摧毁的决心。我努力向读者们真实地展现了两个孩子的内心,所以这部小说才会读起来会比较热血,也能够给人力量。

虽然这部作品在您的创作中颇具颠覆性,但我从中也能感受到您一贯的创作态度。比如您在之前的作品中,一直试图让儿童读者能够通过文学作品,一窥成人社会的丰富和驳杂。您也喜欢在作品中表现复杂的人性。在《黎明动物园》中,这种气息变得更加明显。比如驻守动物园的戴莉,遇到了“敌方”少女夏伊,因为都喜爱大象,她们彼此产生好感,建立了友谊,但这友谊因为战争,也因为夏伊的自卑、自私而摇摇欲坠。在表现这种复杂、纠结、脆弱的情感时,您没有采用二元对立的方式,而是尽可能地展现感情的多面性,让读者的情感也随着两个女孩的“冲突-和好-冲突”而不断地流动、摇摆。在书写这种复杂情感的时候,您的原则是什么呢?您希望儿童读者们能从中感受到什么呢?

答:人性没有绝对的,要看人物此时此刻遭遇到什么,面对着什么。比如夏伊,她是敌方参谋长的女儿,在被强占的动物园里,这样的身份会让她拥有一定的“特权”,当她在面对戴莉时,有意无意地,会表现出一些高高在上的傲慢。但同时,她也是个因为脸上有伤疤而深感自卑的孩子,她对动物的爱是很真实的,她对友情的渴望、对被接纳的向往,也是真实的。她跟戴莉最大的不同,是傲慢自负的父亲佛明上校没有给她做一个好的“爱的示范”,于是她在表达爱和善意时,常常是不连贯的、尖锐的。戴莉清楚地看到了夏伊身上的可悲和可怜,才会对她的感情不断地摇摆。我觉得好的文学作品,就是要最大可能地表现人性的幽微和复杂。希望儿童读者能够在读书时成长,理解这个世界上的千回百转,懂得宽容,让心胸更加开放。

书的情节中,其实存在着一个“爱与拯救”的圆环。为了拯救动物,戴克和志愿者们冒着生命危险穿越沦陷区和交战区,他们经历了不少牺牲和困难,几乎是在用人类的生命托举动物的生命。而他们拯救的黑猩猩芮芮在拥有超强大脑之后,所做的第一件壮举就是带领团队免于山火的吞噬。它从被拯救者变成了整个团队的拯救者,还在接下来的冒险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不经世事、单纯无畏的小象婕妮是动物园重点照顾的对象,但当动物园陷入困境,即将在缺少饲料和物资的情况下经历残酷的寒冬时,婕妮作为交换动物,为坚守动物园的人和动物赢得了一线生机。这是否蕴含了您对人类和动物命运的哲学思考?这部作品是否含有一定的寓言色彩?

答:人可以拯救动物,动物同样能够拯救人类,这是一种彼此的折射。生活中没有救世主,我们要做的就是互相帮助和守望,尊重法则,和平发展。

不同于您之前的那些关照现实生活的经典长篇,《黎明动物园》是一部根植于幻想的作品。它既展现了人工智能等最新、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又把读者带入到一段瑰奇的想象之旅,以此来展开对复杂的人性、人与动物的关系、少年成长等主题的讨论。您今后会再创作类似的幻想作品吗?还是说,这只是您儿童文学创作中的一个偶然的尝试呢?

答:希望还能继续尝试吧。第一部总是磕磕绊绊写出来的,毕竟对我自己是一次挑战,如果挑战不成功,还要给自己一个机会:跌倒再爬起。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黎明动物园立体书影.jpg

书名:黎明动物园

作者:黄蓓佳

出版日期:2023年9月

出版社: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