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读书会(第173期)邀请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原副主席张抗抗,著名诗人、中国诗歌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协原副主席吉狄马加,著名出版家、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著名作家、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著名评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陈晓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监事长、沈阳师大特聘教授孟繁华,著名散文家冯秋子,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著名作家、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计文君,做客北京SKP-S 2F SKP RENDEZ-VOUS,举办“回望与回响:张抗抗文集新书分享会”。通过10卷张抗抗文集,共同分享张抗抗五十余年的文学创作生涯,见证一个作家的深情呼唤在时代中激起的回响与余音。活动分为上下半场,全程由央视《读书》栏目的主持人兼制片人李潘主持。现场嘉宾对“张抗抗文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从各自角度发表了最深入而中肯的评价。
历时两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出版“张抗抗文集”,包括《北极光》《把灯光调亮》《何以解忧》《隐形伴侣》《赤彤丹朱》《情爱画廊》《作女》《牡丹的拒绝》《乌镇的倒影》《仰望星空》,共计10卷,集中呈现了著名作家张抗抗不同时期的小说、散文随笔等创作成就。内容丰富多彩,创作风格多样,是一套丰富、厚重,值得收藏的张抗抗文学创作集大成之作。铁凝、萧乾、刘再复、陈晓明、孟繁华、戴锦华等著名作家、评论家联袂推荐,“张抗抗文集”甫一出版便引起文学界和读书界广泛关注。
吉狄马加表示,从张抗抗在1972年最初发表作品至今,她的几乎所有作品他都读过。他评价张抗抗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在五十余年、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她一直保持着对现实的高度敏感和责任感,同时一直在坚持创新,她的每部小说在结构、叙述方式等方面,几乎都有很大的变化。“可以说张抗抗在每一个历史阶段,伴随着整个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她的作品都是非常有建筑感的,从这一点反映出一个作家的使命感。她既在为个人的心理写作同时也在为人类写作,同时也是在为历史社会进程中的真善美写作,同时她也不回避揭露,对一些社会真相的呈现。另外,她很早就获得了诸如全国短篇、中篇小说奖即鲁迅文学奖的前身等声誉,这些公允客观的评选,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作为出版家,聂震宁认为这套文集意义重大,他从选题开始就极力给予支持,他说:“我觉得我们的出版社要作有责任感的出版有使命感的出版,随时在文化上和专业上做好积累和创新这两件事。推出新作品当然是了不起的,令人高兴的,但是能够给读者积累更好的阅读读物,让作家作者能够更好地形成更好地回望也是一种积累,这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是从文学创作者的角度,在八十年代看到张抗抗的作品也非常有惊艳之感,聂震宁说,尤其是《北极光》展现的当代青年在急剧变革时期的心理冲突和生存状态,让他觉得很惊艳。
邱华栋谈起他与张抗抗的情谊,从少年时期初读张抗抗的作品,到后来在报社作为编辑负责张抗抗写的名家专栏,他对她的作品感到格外熟悉亲切,并且她本人同时富有生活情趣,“她作为一个作家对美的感觉,也贯穿在她的生活里,我们读她的后记也会发现她认为写作并不是极其重要的事,它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邱华栋着重评价了张抗抗的短篇小说集《何以解忧》,他认为短篇小说最见一个作家的功力,其中从《爱的权利》到《干涸》非常精彩地呈现了张抗抗作为从70年代末到现在的中国作家的创作变化,《爱的权利》展现了走出历史阴影后追求个人权利的主张,《干涸》最后导向了高级微妙的象征和寓言,另外《白罂粟》、《红罂粟》、《黄罂粟》及《夏》也特别值得关注。
冯秋子和张抗抗有着38年的深厚情谊,但她们的交集缘起于冯秋子在25岁时担任张抗抗《隐形伴侣》的责编。不打不相识,张抗抗在初见冯秋子之时就通过一系列专业的文学问题考察她,从那以后,二人就因工作保持着密切往来。有一次冯秋子勇敢地提出了她对《隐形伴侣》结构上的意见,而她也因编辑的高度责任感和对文学的敏锐,得到了张抗抗发自内心的认可。不出意外,冯秋子后来成为了优秀的散文家,而张抗抗经历了时代中的炼狱,仍然难能可贵地坚持自我,她对朋友的体贴入微,彼此的珍重,让她们互为良师益友,结下了美好真挚的友情。冯秋子认为这套文集的出版是一个非常完满的结果,因为张抗抗依然保持着最好的创作状态和自我审视的自觉,她的阅读和写作在照亮她自己的同时也能照亮更多人以及这片土地上一些艰难的过程。
陈晓明直言张抗抗是他心中的文学女神,他是最早把《夏》引入课堂的老师,因为张抗抗带领他们感受到了新生和时代激情。他赞同吉狄马加的观点,认为文学史上张抗抗的作品是不能被轻易翻去的,因为那汇集了八十年代作家们的心血和期望。他讲道,文集中的三部长篇小说可以看作是二十世纪的三部曲——《赤彤丹朱》写了二十世纪早期革命的历史,《隐形伴侣》写了八十年代即知青时代,《情爱画廊》写了九十年代,这漫长的二十世纪是余华、莫言、贾平凹等中国作家都想写满的世纪,也是中国文学独特的惊艳之处。陈晓明认为,《隐形伴侣》无论作为知青文学、伤痕文学还是反思文学,都是那个时代的巅峰之作,它用高明的现代派手法介入到中国人复杂的人性深处和历史的深层,它的主人公有自己性格生长的空间,甚至失去了作者的控制,在艺术上有强大的张力。《赤彤丹朱》写的是张抗抗父母的历史,它将战争和革命年代人生的细节点滴描写得愠而不怒,怒而不伤,凄楚优美,读了这本书才会知道张抗抗名字的来由。《情爱画廊》反映了九十年代中国文学的突破和感性解放,激发了人们面对自己身体的勇气。
孟繁华通过教课了解到张抗抗并与她有了书信往来,后来为她的作品写了两万字的评论,成为相识四十一年的挚友。他说,张抗抗的重要性,在于她是身披八十年代的霞光到来的,而八十年代是思想解放的年代,思想解放中最重要的是人的解放,就是言论和爱的自由,是建立个人主体性。张抗抗的作品比如《淡淡的晨雾》,在改革开放期间为思想解放起到了推动作用。其中最典型的作品《北极光》,这部小说对情感事物的处理在当时石破天惊,陆岑岑对个人恋爱自由的追求、对爱情执着的寻找,在青年读者中风靡一时。孟繁华认为,其他学科处理的都是人的问题,而文学处理的是人的思想情感问题,而张抗抗能在一众知青作家中脱颖而出,就是因为她敢写人性,写人的精神世界。总体上,孟繁华评价张抗抗是一个“有鲜明理想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作家”,她有理想主义的气质,但是她对现实生活、个人情感和社会状况的关注,又是现实主义的。
何向阳着重介绍了文集中的第十卷《仰望星空》,她指出,虽然小说散文构成了张抗抗作品的主体部分,但第十卷含藏了张抗抗之所以成为张抗抗的几乎所有秘密,有访谈、随笔、演讲,还有张抗抗年表及作品目录。从年表上来看,她11岁时就在《少年文艺》上发表作品,所以在跋中“2022年是我从事文学创作活动50周年”是她自谦的讲法。何向阳从年表上看到了她和张抗抗老师的联系——2018年的目录中包含《把灯光调亮》和《北极光》的书籍是她主编的,2001年她和张抗抗老师一起获得了鲁迅文学奖。并且,《仰望星空》有非常好的文学观点,比如关于如何理解文学新人的观点,还有很多可供研究50后作家的材料,这代作家是与共和国共命运的作家,他们的各方面都非常值得研究。此外,何向阳补充道,这本书还介绍了张抗抗很多文学之外的细节,其中最打动她的,是张抗抗作为政协委员连续五年提案提高退休教师的待遇,最终获得通过。因为今天——9月10日,是个特别的日子,“这是一个委员和作家的使命和责任,她对一些被忽略的问题提出良策和建议,她通过坚持和执拗耐心使教师待遇获得了通过,所以应该对张抗抗老师表示敬意”。
青年作家计文君谈到张抗抗这代作家的创作对她的影响时说,在高中语文老师的极力推崇和辅导下,她认真地看完了张抗抗的所有小说,她由衷地感慨道,身为21世纪开始写作的女性创作者,这次回看张抗抗的作品,看到其中所展现出的勇气时,感到有点惭愧。计文君认为,今天的作家还是有太多不够勇敢的地方,应该多看看张抗抗老师的作品。
最后,张抗抗跟大家说,她在和读者交流中获得了很多启发,读者对她的理解、支持和意见,都是她写下去的动力,所以她要感谢所有读者多年来对她的爱护和支持。坚持50多年写作是非常需要耐心的事情,她想感谢这一路上的所有朋友,还有最早鼓励她写作的父母。另外,她想着重感谢和纪念文学编辑们,编辑的指导、把关、纠正引导着她学习成长。
为了表达对文学的看法,张抗抗问自己,如果重新选择人生的话会怎样。张抗抗坦言,她还是会选择文学创作。为什么呢?她解释道,第一,她仰仗文学的力量来度过大半生的艰难,再把这种力量回馈给读者。有些人认为小说是虚构的,是谎言,可是她认为:“但在我看来在大多数情况下被捆绑的被戕害的那个人世间恰恰是充满了谎言的,一个优秀的写作者是通过语言、通过文字、通过故事、通过人物去揭示并消解生活的谎言。虽然他在虚构,但是他不是在说谎,我们是在用我们虚构的故事揭穿谎言,但不一定都能做得到,这是文学的本质和意义,这是我对文学的理解。”第二,她迷恋文学,是因为文学世界是四维空间,可以一直通到时间的尽头,但文学的想象力不是虚拟的美感和自我陶醉,而是要面对现实的苦难和人性的复杂,写作的尊严是独立思考和个性化的表达。“文学所追求的真诚美善可以为灰暗的冷寂的世界带来光亮的”,她说,“但是我讲是孤光自照,因为它首先得照亮我,我要发光的时候我会照亮别人”。第三,她认为,选择了文学,灵魂就有了伴侣,写作时常是很孤独的,灵魂伴侣会让你审视自己,让你的内心不再孤独。
进入21世纪20年代,科技跨越性的发展带来工具性的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不可控的危机,AI完全有可能产生自主意识,但张抗抗认为,AI不可能产生人的灵魂,真正拥有灵魂的作品是AI无法替代的。
现场嘉宾对张抗抗文集的出版表示祝贺的同时,也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编辑团队的严谨认真以及与作者精神风貌的高度融合,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赞扬。
主持人李潘总结道,想要亲近这套书有个捷径,就是看看这套书的序和跋。在序中张抗抗说她是一个追光者,但是她又说她期望她的字只能孤光自照,但是如果她每一个字就是一个萤火虫的话,三百万字,三百万只萤火虫聚集在一起该发出怎样的光亮呢?她用文字寻来的光亮不仅可以孤光自照,还可以映照更多的人,让我们心里都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