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让儿童了解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从小培养其开放包容的心态非常有必要。近些年,北京蒲蒲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下简称“蒲蒲兰”),一直致力于出品让孩子大开眼界的多样性绘本与童书,让孩子享受快乐阅读的同时开拓思维。在11月19日上午,蒲蒲兰邀请了著名童书作家、译者常立先生与著名诗人、童书作家蓝蓝女士,以及绘本创作神仙伴侣薛雯兮、刘玉峰夫妇和人气新人绘本作家鹿一舟女士,做客上海童书展专业论坛区,为近百位绘本爱好者带来一场关于“绘本的多样性”的主题讲座活动。
成人儿童都能深度共鸣的陈志勇绘本
现场,最受关注的就是蒲蒲兰最新出品的两本陈志勇先生绘本——《红树》、《纪念树》。活动刚开始,陈志勇通过视频向中国读者表达了感谢,也提及了两本书所蕴含的主题多样性,他感慨道:向读者传递尽可能多的内容,而自己不做太多主题表述,这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也许自己创作某些书的最终目的,是提供一个可以讨论的话题点。这就像是从侧门进入房子,而不是正门进入。绘本是谈论感受和情绪的绝佳安全空间,尤其是那些难易表达的感受和情绪。
《红树》是一本用画面传递情绪的绘本。尽管不好的感受无法避免,但它们终会被希望所冲淡。陈志勇通过截然不同的意象和各自独立的画面,构建出一本情绪之书,邀请读者解读属于自己的意义。本书曾经在国内被引进过,时隔多年再次由蒲蒲兰重新引进,蒲蒲兰编辑做了很多重大调整与回归。现场诗人蓝蓝觉得本书的翻译非常到位,她说,本书的书名最终翻译为《红树》是非常符合本书主题的——单纯直接而有力量。通过阅读本书可以知道,在书里,陈志勇画面里的红树只是一种红色的树,而不是一种现实中具体的树,是一种幻想的树,重要的是代表希望的“红色”。而这一点陈志勇先生表示非常认同。他也很认可再次出版,本书的中文译名。
在本书出版前,陈志勇先生受邀与诗人蓝蓝老师进行了一次线上对谈,他提到:在许多方面,孩子都是完美的测试受众,也是非常好的读者群体。当涉及到艺术和文学时,他们相对不受社会和教育规范的限制,不受太多知识或期望的干扰。他们似乎能更自由地利用自身富有创造性的智慧,去坦率地探索世界。因而《红树》这本书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非常适合阅读,孩子将注意到每一页藏着的“红叶”细节,大人将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绪变化。
诗人、童书作家 蓝蓝老师
诗人蓝蓝在现场还特别揭秘,她注意到陈志勇在很多作品中,比如《纪念树》、《红树》,都是以诗人的方式在工作。譬如,这些作品是以虚构表达最真实的内心感受;它们不像小说那样遵循线性的叙述顺序,它们通常很跳跃——每一页和下一页看似没有情节上的关联;这之间的空白,呼唤着读者丰富的想象力加入,使它们之间建立关系。
画面不遵循线性叙事方式的《纪念树》非常的特别,这本书通过一棵树,串联一个家庭中四代人的人生。它是陈志勇和盖瑞·克鲁继《观像器》后第二部合作绘本,期望带领读者共同探寻记忆的真实本质。在现场,本书的作者盖瑞·克鲁通过视频,向中国读者表达了本书的创作深意。他认为,即使纪念树,或者墓碑、雕像,以及其他东西,被摧毁了,对逝去的人的记忆也不会被摧毁。对于逝者的记忆,都会永远地存留在我们的脑海和心灵中。《纪念树》探讨的是我们应该如何记住,以及如何回顾那些我们失去的人和事。
本书的译者、童书作者常立老师,非常喜爱本书,他在现场感慨道,如果遮掉文字,阅读这本书会有一番别样的滋味。大幅图画和小幅连续景框共同组成了图画的复调叙事。没错,即使只看图画,也不是只有一条叙事线索。最主要的故事,当然是纪念树的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以及四代人和纪念树互动的吉光片羽。
童书作家、译者 常立老师
“当我们询问“我们应该如何记忆”时,就是在询问“我们应该如何生活”。”现场常立老师分享本句话的时候,引得一众人频频点头。可能这也是本书打动很多中国读者的地方,如同记忆一般,我们的生活也是不完美的,充满遗漏、错误、分岔,也因此我们不必去担心我们将会记得什么,而应该尽心地用自己的方式去创造我们自己的生活。正如常立老师所言,我们的生活,即我们的记忆;我们自己,即一个个“活着的纪念”。
最后,蓝蓝老师和常立老师都认为,其实无论是哪一位艺术家,创作最重要的就是真诚了。“现实或许真的没有童话里那么美好,但是童话并不是骗人的。无论陈志勇故事里的主人公的结尾是什么样的,但是他们内心中都渴望飞翔,渴望爱。这种渴望是真诚的。只有我们怀着真诚的渴望,我们想象的那个更好的未来才会到来。”常立老师在现场感慨道。陈志勇先生非常认同这一点,他说:“我认为一个艺术家的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真诚。要确保有些东西对现实体验来说是真实且准确的。只要它是诚实的、真实的、发自内心的,其他人就会接受——这是我多年来学到的一点。我学会了去相信我的感受与他人并无不同。我相信,不需要强迫或设计,在创造活动中可以发现这种联系。当读者回报这种信任时,我总是非常高兴。”
让人哈哈大笑的微缩景观摄影绘本
绘本的多样性不仅仅表现在主题上,还有画面的艺术呈现形式。《小花厨》就是一本典型的创作媒材多样性绘本:创作前期搭建微缩景观,使用手工人偶加场景实拍的方法,后期运用电脑绘制精修。这本书的创作者是知名绘本创作者薛雯兮、刘玉峰夫妇。幻想文学作家、研究者与推广人彭懿看完书,惊叹道:这本书制作难度高、拍摄难度高,是一本耗时耗力、惊艳时光的作品。两位作者对儿童读者的用心,都在纸页间。
现场读者听两位老师分享《小花厨》乐得合不拢嘴。它讲述了一个巴掌大的小厨师——小花厨,擅长做一种神奇的美食——哈哈饼。备受追捧的哈哈饼,其神奇秘方是从世界各地搜集来的笑声做成的“哈哈油”。笑声藏在一个个不起眼儿的角落里,也藏在小朋友的玩闹里,也许是小狗的笑声。这是一本传递快乐的书。谈起创作灵感来源,薛雯兮老师现场分享说,“有一天我儿子小森忽然问我是否开心,原来是因为我们经常戴口罩,孩子看不到我的笑脸。我赶紧摘下口罩给孩子回应了大大的微笑。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快乐是可以传递的。如果我也能像孩子一样,把自己的快乐传递出去,去感染别人,该多好。这个想法一直在我心里保留着,迁居到云南后,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自制鲜花饼。我就想着,如果把快乐跟鲜花饼结合起来是不是比较好,因为吃美食总是会让人快乐的。”
很多读者比较好奇,书里那些颇富科技感的道具,是老师从哪里采买的。其实,书里的道具几乎可以说是两位老师“变废为宝”创造出来的,比如搜集生活中各种瓶瓶罐罐做成书里的飞行船、厨具家具等。两位老师现场很是感慨,从第一个人物表情开始,到修完最后一张图片,两年多的创作过程真的是承载了太多美好回忆。
“希望大家喜欢《小花厨》,别忘了也把自己的快乐传递出去啊!”现场刘玉峰老师笑着说。
绘本创作者薛雯兮、刘玉峰夫妇
蒲蒲兰首部原创长篇手绘桥梁书
“我看过芦花的故事!之前连载的时候,我一直在追。”接受笔者访问的读者如是说。她所提及的“芦花”是在本次主题论坛上出现的儿童桥梁书主角。这套书全名是芦花和胖头鸟森林系列。本系列书的文字作者鹿一舟老师也来到了现场,为读者揭秘本书所蕴含的文化多样性的创作巧思。
绘本作家 鹿一舟老师
这套书是国内少见的长篇原创手绘桥梁书,画风治愈唯美,脑洞大开又饱含深意,充满了奇思妙想。主人公芦花和一猫一狗在奇幻森林展开一场场冒险之旅,读者将跟随主角团一同冒险,并感受到亲情、友情的可贵,养成乐观向上、勇往直前的态度。
谈到本书的文化多样性,鹿一舟老师从本书的世界观设定展开。有读者现场说,本书仿佛中国版“绿野仙踪”。鹿老师惊呼读者的阅读敏锐度,现场分享道:“在经典童话《绿野仙踪》中,主人公女孩多萝西遇到了没有脑子的稻草人、没有爱心的铁皮人和胆小的狮子开始了神奇的奥兹国之旅。而我很喜欢这个故事,所以在“芦花与胖头鸟森林”的故事中,我也设定了主人公是女孩芦花,遇到了忠诚的多眼狗太阳和自由的流星猫伊卡,他们三个好朋友也在胖头鸟森林的冒险中寻找各自的意义。不过和多萝西不同的是,芦花旅程的开始,不是源自于“龙卷风的裹挟”,也不是一场“误入”。而是为了自己的目标,坚定地踏入了森林,在旅程中实现了自我的成长。我希望芦花能够在成长的路上学会坚定,坚强,不被命运的洪流所裹挟。 ”
正如著名作家约瑟夫·坎贝尔所言,英雄的成长都遵循着同样的模式,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启程、启蒙、回归。也即英雄之旅。本系列丛书,也是遵循着这一英雄成长模式而设定,其剧情设定是与国际接轨的。而再仔细研读本书,读者朋友也会发现,本书的精神内核是非常中式的。比如本书的冒险发生地——是一座古老森林。这座森林——因为林中到处可见各种大小的胖头鸟,所以也被称作“胖头鸟森林”。这里像桃花源一样与世隔绝,却又自得其乐。像主人公芦花这样的外来客,一旦进入这里,时间将会恒定在那一刻,不会遭受痛苦和疾病。镌刻在中国人血液里,对于“桃花源”这一美好精神家园向往的记忆,会在看本系列书的时候,被唤醒。一位漫评人称赞道:这部作品让我们返璞归真,品味那些遗失的美好和纯粹,寻找那个勇敢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