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出版社推出王干新作《论王蒙》
2023-12-01
收藏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11月28日,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人民出版社、文艺报社共同主办的王干新作《论王蒙》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人民艺术家王蒙,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邱华栋,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人民出版社副社长任志强,《文艺报》副总编辑刘颋出席座谈会。著名作家刘震云、曹文轩、梁晓声,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院长管峻等10余位专家学者、作家参加会议。座谈会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主持。

作家、评论家王干的新作《论王蒙》是庆祝王蒙从事文学创作70年的献礼之作,共计14章、20万字。作品论评结合,用“共和国的文学星链”来比喻王蒙的文学创作,总论其文学价值,同时从价值论、时间论、女性论、意象论、语言论、新小说观论、现代性论以及与汪曾祺的异同论等八个方面对其进行剖析,并将关注点延伸到王蒙的创作之外,力求将真实立体的王蒙呈现给读者。

会上,王蒙在致辞中表达了自己对文学和人生的独到见解。“既要承受生活,又要享受生活,这是我对生活一以贯之的态度”,他谈到,作家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者,对中华文化的坚决认同和对新文化、新文学的努力创造,是必不可少的两项重要因素。广大创作者要认识和理解中华文化的巨大力量,掌握中华文化的“看家本领”。他表示,自己70年来始终处于活跃的创作状态,未来也将继续坚持创作,向人民奉献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邱华栋表示,王蒙的文学创作贯穿了新中国的历史,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既做人民的学生,也做生活的歌者,用笔墨描绘民族复兴、讲述“国之大者”,热爱人民、热爱创造,始终与人民在一起,主动把最鲜活的时代经验、最新锐的艺术技巧随时吸纳到自己的创作中。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要以王蒙为榜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贡献新的文学力量。

任志强谈到,早在十年前,人民出版社就着手策划王蒙先生著作系列,之后又策划了王蒙先生研究系列,《论王蒙》一书是王蒙先生研究系列的一本。作者王干从1988年开始了研究追随王蒙先生的历程,到现在已经35年。《论王蒙》一书系统梳理了共和国人民艺术家王蒙先生70年文学创作以及人生历程和生活。作者一方面以重点作品标识出时间节点,从文学角度深入王蒙先生思想,考察其文学世界的生存路径;一方面以社会生活为切入,向读者展现了多种身份叠加、经历丰富、多姿多彩的王蒙先生。论述既有宏观史论的视野又有微观文本的支撑,观点新颖,论证富有学理,文字学理兼备,可以说是新时代王蒙研究的代表性著作,对研究范式具有开拓性意义。

任志强还介绍,除了《论王蒙》之外,王干还与王洪合作了《王蒙这十年》一书,可以说是《王蒙八十自述》一书的续篇。今年是王蒙先生的90华诞,王蒙先生依然思维敏捷、理论不错,心系文化建设,格外关心青年作家的成长,热心于文化传承与发展。今年已进行了30多次演讲,游历了10几个城市。高龄少年的王蒙先生,创作井喷的王蒙先生,为作家们树立了楷模,也为评论家们提供了研究典范。

刘颋在发言中说,今年是王蒙创作70周年,面对他2600万字的创作成果产生了难以数计的研究成果,在众多研究成果里,《论王蒙》是一个非常厚重的成果,也是王干的王蒙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从《王蒙王干对话录》开始,王干的王蒙研究一直没有中断过。这是一个富有新意和创新的研究,比如他探讨王蒙意识流的创作,大家都认为他是意识流的创作,但是王干另辟蹊径,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从意识流到意向流,他做了非常富有学术创作的辨析的探讨。当代文学研究尤其是当代文学理论都在呼吁理论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理论也在呼吁传统文论的当代转化,《论王蒙》就是一项非常成功的案例。刘颋表示,《文艺报》始终关注当代文学创作现状,关注和反映创作和理论的动态发展,关注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的最新成果,“这是《文艺报》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曹文轩认为,王蒙先生用70年的时间创造了一座辽阔的文学原野,这原野上有森林、草地、河流,还有丰饶的耕地。王干对这片原野崇拜至极,迷恋至极,犹如一只鸟,长久地盘旋于其上空,将这片原野的风景尽收眼底。不只是盘旋,更多的是将这片原野作为栖息之地、赏析之地,或树上树下,或顺流而下,或走马,或流连于各种作物。一本《论王蒙》,足可以看出他对这片原野的了解。这里既有宏观性的俯视,又有微观性的凝视。“这是一张关于王蒙文学原野的地图。如果我没有预测错的话,关于王蒙研究的鼎盛时期还未到来,而那天终究是要到来的,因为丰富的、独特的、可以经得起无穷解读的文本在,植被上乘的王氏文学原野在,而当这一天到来时,王干的《论王蒙》必定会是这门研究的重要文献。”

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谈到,写当代人、论当代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容易是由于资料充分,也由于可以经常性进行一些采访对话,这是容易的地方。不容易的地方是你在看当代人的时候缺少历史的距离感,你缺少空间透视,往往陷入到局部。”吴为山说他曾有幸为王蒙先生造相。雕塑王蒙先生应称为“造相”而非“塑像”。因为这是一个既有客观认知,也有主观体验的过程。其中,有“复现”,更有“创造”。在吴为山看来,王蒙先生的性格复杂又一以贯之:集深沉、从容、果敢、冷静于一身,强烈的忧患意识中不乏乐观幽默。王蒙先生的经历也算是跌宕:有坦途,也有沟坎;既走阳关大道,也走过羊肠小径;经历过众星拱月,也遭遇过门庭冷落。如此有滋有味、有起有落的人生,其“心”,必然丰富无比;其“相”,必然不同凡响。

参会的其他专家一致认为,王蒙是共和国的一面镜子,他的作品反映和囊括了他一生的经历,同时也折射了新中国数十年的风雨历程。《论王蒙》以王蒙为原点,对王蒙的文学创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梳理和阐释,并由此拓展延伸到当代文学70多年来的发展轨迹,行文和结构都有独特的创新之处,对当下的文学研究具有深刻的启发性。王干不仅是王蒙的读者和研究者,更是王蒙文学理念的践行者,王干的研究与王蒙的写作互为映照,具有特别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研讨会最后,作者王干对与会专家表示感谢。他谈到,王蒙为包括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在内的新中国文学创作开辟了广阔道路,探索了多重路径,王蒙的文艺批评也为当代文学理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王蒙照亮了当代文学史,当代文学史也照亮了王蒙,自己将再接再厉,持续关注王蒙的相关研究。(郑杨)

《论王蒙》王干著/人民出版社 2023年11月版/88.00元/ ISBN:9787010259932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