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12月27日上午,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举办开放仪式,下午正式对公众开放。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位于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内,即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大文化设施。
北京城市图书馆又称“森林书苑”,总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藏书能力达800万册,阅览坐席约2400个。中国传统的“赤印”意象和新型公共空间设计完美结合,超高通透的玻璃幕墙让自然与建筑融为一体,馆内两座书山宏大绵延,兼具大空间与小场景,打造“临山间 于树下 勤阅览”的阅读雅韵。
一、面向未来,构建集知识传播、学习共享、城市智库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多元文化综合体。
北京城市图书馆以“亲民 特色 智慧”为目标,挖掘馆藏资源、智慧展示、空间场域的价值,结合专业服务与文旅体验,融合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满足人民群众学习知识、感知艺术、体验创新的多维文化需求。
北京城市图书馆坚持以人为本、科技赋能、管理创新,倾力建设少年儿童馆、非遗文献馆、古籍文献馆、艺术文献馆4个特色资源主题馆,以及元宇宙图书馆、24小时图书馆、休闲服务区、文化交流区等多元服务空间,打造出世界最大的图书馆阅览室、国内藏量最大的智能化立体书库、国内首家综合性非遗文献阅览空间、国内面积最大的少儿室外阅读活动空间和国内专业化艺术文献馆。
北京城市图书馆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典籍文化为宗旨,开设北京市典籍博物馆、中华经典传习所和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等主题空间,展示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跨越时空的鲜活生命力,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北京城市图书馆依托丰富的纸质图书、数字资源及黑胶等特色视听资源,开展普惠性“社会美育”服务及活动,引领市民发现美、欣赏美、创作美。北京城市图书馆将充分发挥馆藏和馆员的深厚底蕴,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发挥平台作用,成为政府、市民、社会各界沟通交流的桥梁。
北京城市图书馆将赋予市民全新的文化体验,塑造契合时代发展和城市品格、推动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文化新地标。
二、科技赋能,创意先行,打造“以人为中心”的新一代智慧图书馆。
北京城市图书馆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图书馆管理、服务场景深度融合,重塑协同、共享、融合的业务管理平台,实现对图书馆建筑、业务、资产、人员、服务等全要素管理,探索智慧图书馆建设和服务的新样本。
文化连接科技,实现个性化、精准化、智慧化服务。北京城市图书馆以数字技术为依托,构建更加立体的用户画像,为读者推荐合适的图书与活动,从“人找书”化为“书找人”;提供座席、文献、设备、活动等全要素预约入口,方便读者规划行程,实现“一览资源,一键预约”;推出首位数智馆员“图悦阅”,经由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训练,她能更精准地满足不同读者的信息查询、书籍导航、阅读指导等个性化需求;投放机器人馆员巡航在馆内乃至绿心公园,招手即停,有问必答,自助借阅;配备智慧桌面,读者轻松触达各种阅读服务,包括送书到桌,并为每位读者自动调整到喜好亮度的“专属书灯”;建设国内单体藏书量最大的智能书库,可存放715万册图书,15分钟内可精准定位取书,并由机器人配送至库本阅览区;打造初代元宇宙图书馆,构建超越想象的虚拟与现实交融的阅读世界,数字孪生技术将实体场馆复刻至云端,读者穿行线上的平行世界,可体验、参与线下馆内的展览、活动,也可与线上世界的读者、馆员、专家交流互动,尽情探索知识的无垠边界。
文化连接创意,创造多元融合、趣味盎然的沉浸式文化场景。超挑高的山间阅览区用一座书山展示知识文汇和数字图景,读者在仰望间感受文脉传承的震撼。孩子走进“魔法图书馆”,用智慧手环可开启“知识星球”“自然密码”“故事熊”“沉浸场”“梦想森林”等互动场景,学习知识、触摸科技、感受文学,手环记录的阅读轨迹和成长故事,都幻化为每个孩子专属的阅读森林。北京拥有独树一帜的文化脉络,三千年建城史、八百七十年建都史都将浓缩在“燕都印迹”的数字长卷中,读者“一眼千年”阅尽北京城的前世今生;首都图书馆747幅珍贵馆藏的旧京戏报在“首图有戏”场景中动起来、亮起来,开创了文献资源数字应用的新范式;“声游北京”首展将唱响金代至今近800年的珍贵歌谣。艺术激发灵感、促进思考、休憩心灵,“黑胶殿堂”还原百年前复古旋律,谭鑫培的《洪洋洞》《卖马》、四大名旦唯一合作灌制的唱片《四五花洞》等珍贵馆藏将悉数亮相,高解析度自动演奏钢琴首次引入图书馆,让读者在大师级演奏中沉浸书海。
三、普惠共享,推动“终身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让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终身学习已是必然。提升公众的阅读意愿和阅读能力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公共图书馆是没有围墙的大学,为从零岁开始的所有年龄段的公民创造丰富的学习机会,激发每个人的学习意愿,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是学习型社会生态的核心组成。
北京城市图书馆将在全市率先提供免押金办证服务,读者可免费借阅中外文图书和期刊、视听光盘、少儿中文图书,最大外借数量达30册、件,位列全国省级馆第一,让所有读者零门槛借阅书籍。开通覆盖京津冀三地读者的“送书到家”网借服务,更提供百余个数据库、400余万册电子书、近5万种电子报刊多平台线上服务,数字资源总量达600TB,永不打烊的云中图书馆是全媒体学习时代的知识宝库。北京城市图书馆将全面启动“摇篮书香计划”,向全市新生儿免费发放第一张读者证、第一本书、第一份书单、第一张书签,满含书香的新生礼物陪伴孩子茁壮成长。北京城市图书馆将提供1000种“终身阅读书单”纸电一体免费阅读资源,并通过线上平台分龄分级开展包含启蒙共读、通勤阅读、深度阅读等社群活动,让阅读和学习成为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增添生命的诗意与光芒。
北京城市图书馆将立足自身,主动联合中小学校、高等院校和其他社会机构,构建覆盖全民的终身学习生态系统,促进人人全面发展、充分发展、自由发展、终身发展。
四、全民阅读,千场阅读活动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北京城市图书馆的阅读活动坚持普惠与分众相结合,以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人文社科、艺术鉴赏、城市生活为选题领域,充分挖掘馆藏资源,每年开展1000场以上活动,以“讲+体验”“讲+展览”“讲+交流”“讲+研学”“讲+演出”等多元融合形式,让全民阅读多姿多彩、深入人心、熠熠生辉。
“森林阅读季”将于春秋两季面向少儿读者举办名家讲堂、森林故事会、童心舞台、绘本戏剧、cosplay、图书漂流等活动;“书林隐语”围绕《牡丹亭》和《山海经》两大主题打造沉浸式阅读,通过解谜体验、实景探索等形式为读者带来年轻化、趣味化的阅读体验;“京城博谈”“科创研讲”“职业专谈”“大家领读”将邀请各界名家举办百场知识分享型活动;“百部经典传习课”邀请专家系统讲授《论语》《诗经》《史记》《红楼梦》等经典典籍,同步开展线下授课与线上资源发布;“典籍里的非遗”邀约读者体验“品茶、读书、看戏”的雅韵生活;“我们的节日——非遗陪你过大节”将在春节等7个传统节日安排表演、技艺、雅集等不同形式的非遗活动。
北京城市图书馆不仅是知识的殿堂,也为城市文化生活提供可欣赏、可社交、可分享的丰富场景,是人人践行终身学习的平等开放平台,更是致力于探索与城市发展和谐共生的有机生命体。
记者从首都图书馆获悉,北京城市图书馆山间阅览区是世界最大的单体图书馆阅览室,面积2.18万平方米,已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