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大辽河》首发式在北京举行
2024-01-15
收藏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1月11日下午,长篇小说《大辽河》首发式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成功举办。此次会议由辽宁省委宣传部指导,辽宁出版集团主办,春风文艺出版社承办。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白烨、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何向阳、水利部宣传教育中心纪委书记唐晓虎、辽宁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应中元、辽宁出版集团董事长张东平、辽宁出版集团总经理陈闯、辽宁出版集团纪委书记常湘文、辽宁出版集团副总经理单英琪、辽宁省新闻出版影视作品内容审读审看中心主任李丹歌等领导和专家,及《大辽河》的作者、著名作家津子围出席活动。活动由辽宁出版集团副总经理王雪主持。

长篇小说《大辽河》由辽宁出版集团春风文艺出版社于2023年12月出版,以“我”对辽河探寻之路为主线,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发生在辽河流域的平民故事,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书写辽河流域生态环境与人文社会的变迁,发掘悠长时空隧道中中华民族的基因密码和“活化”精神,努力促成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三者统一。作品已经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中国作家协会定点深入生活项目、《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3年12月月度好书推荐、2023年12月文工委文学好书榜等奖项。

辽宁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东平在致辞中说:“《大辽河》是‘第二个结合’重大论断引领下创作的以中华民族文明探源为主题的长篇小说,是一部真正对人民大众有深沉情感和温暖关怀的诚意之作。”集团将借此次《大辽河》的出版,坚定文化自信,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将中华文明源头的璀璨荣光,转化为辽宁出版人内心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继续发挥原创文学图书出版优势,努力在文学出版领域展现更大的担当作为,谱写新时代辽宁出版的辉煌篇章。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白烨在发言中指出,《大辽河》是一位优秀作家的重要创作,从题材上讲,对于辽河的书写具有填补空白的价值,是文明的史诗,辽河的大传。《大辽河》的写作具有创新意识,全书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宋体字的故事线,一条是仿宋体字的纪实线,从写法上是一种创新,这种写法与讲述辽河故事,叙述辽河文明非常契合,这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

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何向阳在发言中指出,《大辽河》是作家一步步走出来的作品,用脚丈量出来的作品非常珍贵,是一部有底气的书。辽河在作家笔下展开了非常丰满的肌理,人类从远古至今的痕迹被展现得非常好。尤其是写法上,完全是一种艺术的写法,是一种有我的写作,“我”是辽河的见证者、亲历者、书写者,“我”的写作在作品中,唤醒了辽河的风雅颂,在长河的书写中带着一种冷峻,带着一种打探。《大辽河》是一种布莱希特式的写作,作家在如何去写、如何去呈现上下了很多功夫,大家不要被“大辽河”所迷惑,这部作品不是对知识的梳理,而是一种文艺的创造与再造,是一部非常用心之作。

《大辽河》的作者津子围表示,打开一条河流的方式很多,《大辽河》是其中的一种方式。作品主要在四个方面做了努力,一是辽河文明探源。一条河流就是一部人类文明史。中华文明断代工程提出: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辽河首次被提到中华文明起源的高度。辽河流域是农耕文明、游牧文明与渔猎文明交会地,一体多元,风云际会,生生不息。二是平民视角。考察一条河流就不能离开它的历史,这部小说中的人物,都是从辽河历史中走来的平民百姓,烧炭工、制玉人、柳编蒲编工、农人、流人、水利技术员等,通过为普通人立传,献出真正对人民有深沉情感和温度的诚意之作。三是形式探索。《大辽河》运用了跨时空和跨文体写作,文物考古、民俗学、非遗传承,甚至植物学、建筑学、分子人类学等对辽河的“当下”现实进行“考古”。四是文明传承。红山文化最早放射出的文明曙光,不同的文化交流、碰撞,催生了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形成,一直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小说中的人物都用亲属的称谓,二叔、老舅、三表姐、二姨,无论古今,我们都是一家人,每位主人公都象征辽河流域的一条支流,体现礼制传承的龙凤玉佩在书中若隐若现,贯穿始终,最终聚焦到新时代崭新的精神和生活样貌,以期回答文明源流的内在逻辑和历史必然。

活动最后,辽宁出版集团总经理陈闯向水利部代表、水利部宣传教育中心纪委书记唐晓虎捐赠了《大辽河》。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