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文景历史写作奖奖项揭晓 《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获首奖
2024-01-28
收藏

1月27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指导,世纪文景主办的第二届文景历史写作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东城区美后肆时举行。张向荣凭借《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荣获第二届文景历史写作奖首奖,《遇见黄东:18-19世纪珠江口的小人物与大世界》《李劼人往事(1925-1952)》《海贝与贝币:鲜为人知的全球史》等入选十强作品。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阚宁辉,上海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温泽远,媒体人、播客“中间地带”主播高海博,中西书局副总编辑李碧妍,历史作家、资深媒体人李礼,文史作者刘勃等初选评委,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北成,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暨历史系教授罗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许宏、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杨念群等决选评委,以及历史学者、香港城市大学教授程美宝,作家龚静染、澳门大学历史系教授杨斌、饮食人类学研究者曹雨等十强得主出席活动。

第二届文景历史写作奖评选活动自2023年8月31日启动,12月中旬从十强中选出首奖,诸位评委再次为“什么是好的历史写作”提供了一份颇具话题性的答卷。正如阚宁辉在开场致辞中所言:“如何在求真之路上让曾经的‘王官之学’更多地关照寻常百姓、黎民众生?这样一项珍贵而持久的技艺,如何在形式上更加多元,表达上更有魅力?这是文景历史写作奖不变的追求与目标。”

评委会代表罗新在致辞中分享了他近年来对国内非学术性历史写作的理解:“历史本身就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历史写作必须展示复杂性和多样性,只有这样,公众才能把书本上的过去与他们正在经历的当下联系起来,历史才可能为他们面对当下提供积极的帮助。”

首奖作品《祥瑞》,由五位决选评委在反复的考虑和讨论中慎重选出。评委会推荐语称:“《祥瑞》充分利用史料和学界成果,特别是整合了政治史、思想史与学术史的既有研究,不仅将王莽的事业与结局缜密有致地呈现出来,还相当成功地引申到汉朝的政治合法性危机和儒家理想的困境等更深层次的主题上。”

张向荣发表获奖感言,他表示:“历史非虚构”作为一种通俗写作,其本质是当前社会一些壁垒被打破后的反映:“无论是学科之间的壁垒、各色职业的壁垒,以及乡土和异域、历史和现在的壁垒,甚至同一个作者庸常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壁垒,都在持续不断地被击打,而击打壁垒的武器,就是对真实的追求。”

典礼现场,决选评委与世纪文景公司总经理、总编辑姚映然共同为十强作者颁发纪念奖牌。程美宝发表了主题演讲“有话想说”,以书写黄东这个珠江口的小人物为切入,讲述了她在历史研究中宏观与微观的思考。

龚静染、吴铮强、张明扬、黄博、张向荣及初选评委刘勃,以“故事的讲法:历史写作的真实性与文学性”为题展开第一轮对话。杨斌、曹雨、陆大鹏、康昊及初选评委沙青青,以“交错的世界:物与人的历史书写”为题展开第二轮对话。


第二届“文景历史写作奖”十强作品(以出版时间排序)

01

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

世纪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8月

读史者一般都会留意两汉之际种种突兀的历史变化,但有关这一时期历史的现代写作却鲜见佳作。《祥瑞》充分利用史料和学界成果,特别是整合了政治史、思想史与学术史的既有研究,不仅将王莽的事业与结局缜密有致地呈现出来,还相当成功地引申到汉朝的政治合法性危机和儒家理想的困境等更深层次的主题上。全书写作成熟,叙述能力超强,富于感染力,是一本兼具学术性和公共性的历史好书。

02

遇见黄东:18—19世纪珠江口的小人物与大世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9月

黄东,一位生活在珠江口的普通百姓,起初混迹在广州十三行商管区,后来阴差阳错前往英国讨生活。程美宝从小人物命运窥见大世界幕布的转换,重思18、19世纪之间的历史缺口,以及中国在当时世界中的角色。她的写作,既体现出历史学家精湛的技艺和宏大的关怀,也有侦探小说家一般高超的叙事技巧。作者将自己追索黄东的经历交错在叙事中,既示范研究过程,又推动思想深化,可谓引人入胜。

03

李劼人往事(1925—1952)

商务印书馆,2021年10月

人物传记是历史写作最古老也最有生命力的形式之一。《李劼人往事(1925—1952)》还原了李劼人经营纸厂27年的风风雨雨,不仅重塑了这位作家鲜为人知的生活世界,也为四川乃至中国近代经济史、社会史挖掘了新材料。大量的未公开信函、讲话录、电文以及田野调查和口述采访,为我们展示了小说家身份之外的、作为商人的李劼人,及其所处的纷纭万端的时代。

04

海贝与贝币:

鲜为人知的全球史

甲骨文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11月

在中国当代的历史写作中,全球史是一片正在开发的新视域。《海贝与贝币》从一种海洋生物着手,以全球史的视野和方法讲述了早期世界的交流与互动,并将中国的上古史有机融合,展现了物质文明宏大视野下的一些松散又微妙的历史链接。无论选题角度、理论思考还是叙事组织,《海贝与贝币》无疑是国内近年全球史写作的标杆之作,令人称道。

05

一嚼两千年:

从药品到瘾品,槟榔在中国的流行史

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6月

食物的流动也许是人类交流互动中最平民化的传播。《一嚼两千年》围绕“槟榔”这一兼具知名度与区域性的食物展开,话题饶有趣味又贴近生活。在系统考证流变过程及同类物横向比较之外,曹雨结合自身背景,在小范围内对槟榔进行了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多学科结合的考察,更为传统单一物品的物质文化史写作增添了一股温情新风、一抹中国味道。

06

神风与铜钱:

海岛日本遭遇世界帝国,1268—1368

光启书局,2022年9月

忽必烈东征是影响中世东亚世界走向的大事件,《神风与铜钱》由此着笔,却又超越常规军事史讲述,重新审视13—14世纪东亚的政治、文化和商业交流。日本用“神风”抵御了忽必烈大军,而蒙古用“铜钱”及其所代表的东亚海洋商业在此后的时间里征服了日本。康昊将最新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生动的公共历史写作,为进入这段历史提供了友好而鲜活的多元路径。

07

罗建功打官司(1914—1940):乡绅权势、宗祧继承和妇女运动

启真馆 | 浙江大学出版社,2022年9月

一部从微观视角展现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的作品。以罗建功这个小人物为故事线索,通过长达二十多年的家族遗产继承纠纷,折射出中国从传统宗法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诉讼制度的剧烈变化,及其对个人的冲击,尤其是宗法制废除以后,女性获得财产继承权所引发的家族内部矛盾。吴铮强从看似琐碎的片断信息中,把握了时代的大脉搏。

08

德意志贵族:一个群体的生活、历史与命运

世纪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10月

《德意志贵族》结构清晰、文字洗练、内容详实,呈现了德意志贵族阶层的历史变迁及其近代转化,同时也对其文化趣味、行为方式和身份意识等进行了细致介绍。可以闲读,亦可以作为工具书常备手边。这类题材不算新潮,但极见功力。于国内世界史领域的原创公共写作而言,本书亦是值得鼓励的尝试。

09

如朕亲临:

帝王肖像崇拜与宋代政治生活

山西人民出版社,2023年1月

关于北宋政治史的论著汗牛充栋,关于北宋图像的研究同样不胜枚举,而《如朕亲临》独辟蹊径,将政治史、社会史、艺术史相结合,通过“御容像”以及对其背后权力结构的探索来勾连宋史的叙述脉络,足见黄博厚重的学养积累和敏锐的问题意识。结合重大历史节点往复闪回的写法,使本书充满影视剧般的画面感。

10

入关

读库 | 新星出版社,2023年4月

清军入关时期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早已为人熟知,但《入关》写出了新故事和新意境。聚焦于中间地带的“辽人”,张明扬充分利用相关领域的学术成果,以剪裁得当的史料、流畅的文字、明快的节奏、克制的议论,将明末辽东地区的风云变幻娓娓道来,也让读者代入其中,体察各方人物的抉择与命运,展现了历史的复杂性。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