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之风吹拂,让科普之花绽放。“2023首都科普三十书”阅读分享会系列活动自2023年12月16日启动以来,历时42天,40余小时,共推出30余部优质科普好书,组织31场线上、线下活动。活动形式丰富,科普理念前沿,融合阅读、聆听、观看等多种形式,引领市民以科学的视角探索万物之奥秘。作为“2023首都科普好书”系列推广活动的重要活动之一,“2023首都科普三十书”阅读分享会联合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知乎、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北京图书大厦、国家动物博物馆、百万庄图书大厦、三里河阅读空间、地图主题书店等众多空间及平台,吸引众多专家学者参与,读者反响强烈。
亮点一:全媒体科普传播
作为一场精湛的科普阅读盛宴,“2023首都科普三十书”阅读分享会不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科普图书图文内容,更将一系列精彩的涉及视频、音频等形态的全媒体科普内容进行了传播,这些内容不仅包括国内知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著作,还涵盖了儿童喜爱的科普作家们的经典作品和最新力作。这些科普图书和全媒体内容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扩散,包括线上平台、社交媒体、电视广播以及线下活动等,为科普爱好者们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2023年12月16日至2024年1月26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动北京广播电视台、知乎、北京图书订货会、国家动物博物馆、北京市规划展览馆、首都图书馆、北京图书大厦、百万庄图书大厦、东城区第一图书馆、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inbook新华书店、国图书店、Pageone北京坊、三里河阅读空间、悦闻书院、地图主题书店、平谷师承产业园以及数十家出版机构,为科普读者们“承上启下”得演绎了“23·24”的别样科普魅力!北京广播电视台全程跟踪活动报道,在12个重点时段进行针对性宣传,同时还在北京新闻广播新媒体上进行多角度、多种类的广泛报道,并在北京广播电视台相关视频号、抖音、微博等全平台分发推广。
《科普时报》每周对“2023首都科普三十书”阅读分享会活动图书进行专刊推介;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等多家媒体发布活动专题报道。
1月6日-7日,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迎来了三场风格迥异的线上直播活动,《大国重器》作者之一姚智恺,为读者分享创作选题背景和对科普领域的展望;新京报书评周刊记者刘亚光对话《莎士比亚的科学:一位剧作家和他的时代》译者斯韩俊;《动物大爆炸》作者李剑龙、绘者牛猫逗趣分享动物知识。这些中青年科普代表,他们不仅拥有独到的科普见解,更将科普转化为创作和生活的一部分。正是他们风趣幽默的创作风格,使得科普内容更加多元和丰富。他们已经成为了中国科普推广的中坚力量,引领着科普事业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媒体的日新月异使得科普阅读的推广方式亟需创新。为了增强科普在社交媒体中的影响力,更需要将科普内容、产品、活动等在多个平台和领域进行全媒体推送,使科普知识在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中更加流行。通过这种方式提升科普的社会影响力,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引领移动互联网科普的新潮流。
亮点二:四条科普路线“见真章”
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传播科学知识的媒介正呈现出多样化和丰富性。这种趋势在科普内容及形式的创新上尤为明显。为了更好地将这些科学知识融入公众生活,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2023首都科普三十书”阅读分享会围绕四条科普阅读专享路线——“强国之路”“科技之路”“博物之路”“创意之路”,在全市范围内举办了30余场线下活动,更加着重于引导大众关注科普阅读,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并使不同年龄段和认知阶段的读者都能深入感受到科普的魅力。
“强国之路”——深入了解中国的科技强国之路,感受科技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在此系列活动中,众多在国家重要科学领域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受邀分享他们的见解和研究成果。2023年12月30日下午,钱三强研究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科学技术史系教授刘晓同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副总编辑徐国强做客北京图书大厦,就《钱三强往来书信集注》一书为读者带来了一场主题为“来鸿去雁见精神”的分享;2024年1月6日下午,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李雷线上直播对话《大国重器》作者之一姚智恺,分享创作选题背景;1月7日下午,《计算的脚步》作者、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元卓和竞技世界数据产品、游戏AI领域专家陆源,以计算装置的进步和计算技术的发展为主题给北京图书大厦的现场听众们分享了书中的精彩内容;之后,《了不起的中国科技》系列图书作者之一金蓉,为读者带来了一场主题为《筑梦南极——南极科考的故事》的讲座,向大家介绍南极科考队员的故事;1月13日上午,在北京图书订货会2号馆二层“大家读好书”区域,《星耀中国:我们的嫦娥探月卫星》的作者张正峰和赵洋为读者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嫦娥舒袖,筑梦月宫》的分享,让观众对中国的探月事业有了更深入、更具体的了解;1月21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经济与管理系教授蓝虹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为读者讲述《含泪远去的海岛——碳中和的故事》。
2023年12月30日,钱三强研究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科学技术史系教授刘晓分享《钱三强往来书信集注》
2024年1月6日,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李雷(左)线上直播对话《大国重器》作者之一姚智恺(右)
1月7日,《计算的脚步》作者、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元卓(左)和竞技世界数据产品、游戏AI领域专家陆源(右)分享《计算的脚步》
《了不起的中国科技》系列图书作者之一金蓉分享《筑梦南极——南极科考的故事》
1月19日,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经济与管理系教授蓝虹分享《含泪远去的海岛——碳中和的故事》
1月21日,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经济与管理系教授蓝虹分享《含泪远去的海岛——碳中和的故事》
“科技之路”——走进科学的前沿,感受科技的魅力,激发对未来的无限想象。此系列活动汇聚了众多在前沿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专家,他们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2023年12月16日下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作者黄磊在北京图书大厦一层做了主题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科普版”的分享活动;2024年1月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中心工程师邢路达在地图主题书店为读者带来了一场主题为“深时中的生命”的分享;同日下午,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李雷、新京报书评周刊记者刘亚光云连线译者斯韩俊,共同探讨《莎士比亚的科学:一位剧作家和他的时代》;1月13日,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金牌阅读推广人李峥嵘做客三里河阅读空间,她鼓励现场的小读者们保持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勇于探索未知领域;1月26日下午,医学博士、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谭先杰在东城区第一图书馆做了一场关于《话说生命之宫》的讲座。
2023年12月16日,黄磊分享《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2024年1月6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中心工程师邢路达分享《深时之美:从宇宙星尘到人类文明,跨越45亿年的地球故事》
1月6日,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李雷、新京报书评周刊记者刘亚光云连线译者斯韩俊,共同探讨《莎士比亚的科学:一位剧作家和他的时代》
1月13日,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金牌阅读推广人李峥嵘分享《科坛趣话 科学、科学家与科学家精神》
1月26日,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谭先杰分享《话说生命之宫》
“博物之路”——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和生物的多样性,激发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保护意识。2024年1月7日上午,科普作家、生态摄影师张瑜在北京图书大厦为读者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寻常小动物的非常故事”的分享,现场解读《那些动物教我的事:一位自然观察者的博物学札记》;1月14日上午,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野性中国”工作室创始人奚志农于北京坊Pageone书店三层为大小读者们分享了《生命的灵动:中国生物多样性影像20年》的故事,他在活动现场分享了摄影心得和创作故事,让观众们更好地理解他与生灵之间的平等对话,并引发了大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思考;同日下午,一场有趣的手工活动在三里河阅读空间上演,《世界上不可思议的果实种子图鉴》责任编辑孙晓梅为小读者们讲解书中有关种子传播方式的科普知识的同时,还准备了35份制作种子标本框的材料包,教授小读者们如何用漂亮的果实种子做出一个精美的种子标本框,让果实种子更好地美化我们的生活;1月2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动物博物馆科普与宣传部科普讲师单少杰、中科院动物所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张劲硕、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郭耕、上海外国语大学波兰语专业教师、译者毛蕊在国家动物博物馆报告厅共同出席了《抓住十二只喜鹊的尾巴》的分享活动;同日下午,中科院动物所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张劲硕在国图书店(北投购物公园店)为读者解析《蹄兔非兔 象鼩非鼩》。
2024年1月7日,科普作家、生态摄影师张瑜分享《那些动物教我的事:一位自然观察者的博物学札记》
1月14日,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野性中国”工作室创始人奚志农分享《生命的灵动:中国生物多样性影像20年》
1月14日,《世界上不可思议的果实种子图鉴》责任编辑孙晓梅分享现场
1月2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动物博物馆科普与宣传部科普讲师单少杰(左一)、中科院动物所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张劲硕(右一)、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郭耕(右二)、译者毛蕊(左二)分享《抓住十二只喜鹊的尾巴》
1月20日,中科院动物所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张劲硕分享《蹄兔非兔 象鼩非鼩》
“创意之路”——激发大小读者们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在30余场科普阅读分享活动中,大部分活动都是对孩子们更有意义的。2023年12月23日-2024年1月13日期间,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共举办了五场解读《看文明:200个细节里的中国史》的分享活动,真正做到了“俯下身子”给小读者们科普书中的内容;2023年12月30日,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副主任、中国宇航出版社副社长曹晓勇在北京图书大厦为小读者们展示了《中国空间站立体书》的魅力;同日下午,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员王宸(笔名)携《大江大河全景手绘百科》现身悦闻书院,为小读者和家长朋友带来了一场主题为“长江黄河里的中华文明密码”的分享;2024年1月1日下午,《天空的旅程 陪你一起看星星》的分享活动在百万庄图书大厦成功举办;1月6日上午,小读者们随国家自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高源共读了《呱呱旅行社》,并且亲手制作了青蛙折纸,把《呱呱旅行社》的主人公——可爱的“雨蛙老板”带到了面前,活动现场留下了一片此起彼伏的“呱呱”叫和一阵阵欢声笑语;1月7日下午,北京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又迎来一场线上直播活动,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李雷云连线《动物大爆炸》作者李剑龙、绘者牛猫,爆笑演绎动物知识大科普;1月9日,中国农业出版社编辑霍佳蕊携《稻花香里话丰年:一粒米的时空旅程》一书来到了北京承师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结合书中内容为孩子们科普中国稻米文化和自然奥妙,现场气氛热烈;1月20日下午,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郭耕再次来到首都图书馆,为孩子们讲解“科学大师课”;1月21日上午,金牌阅读推广人汪佳玉来到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in book新华书店,带来关于《如何造一座山:只需简单9步和1亿年!》的分享。
2023年12月23日,《看文明:200个细节里中国史》主讲人陶然进行主题内容讲解
2024年1月6日,《看文明:200个细节里中国史》主讲人陶然进行主题内容讲解
1月13日,《看文明:200个细节里中国史》主讲人牛玥进行主题内容讲解
2023年12月30日,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副主任、中国宇航出版社副社长曹晓勇分享《中国空间站立体书》
2023年12月30日,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员王宸(笔名)分享《大江大河全景手绘百科》
2024年1月20日,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员王宸(笔名)分享《大江大河全景手绘百科》
1月6日,国家自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高源分享《呱呱旅行社》
1月9日,中国农业出版社编辑霍佳蕊分享《稻花香里话丰年:一粒米的时空旅程》
1月20日,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郭耕分享《讲给孩子的科学大师课》之《鸟人话鸟》
1月21日,金牌阅读推广人汪佳玉分享《如何造一座山:只需简单9步和1亿年!》
亮点三:科普专家范围广、更接地气
在这次引人入胜的科普盛宴之旅中,“2023首都科普三十书”阅读分享会聚焦于社会热点和实用的生活知识,为读者呈现了丰富多样的科普风格。科普阅读不再单调乏味,而是充满文艺气息,引人入胜。活动不仅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长知识,还深入探讨了社会生存与人类发展的思想哲理。众多科普大家的亲临现场,让粉丝们激动不已。场场异彩纷呈的活动不仅吸引了成年人,还激发了孩子们对未知世界和科学边界的探索欲望,让他们在参与中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
活动现场图
活动现场图
活动现场图
活动现场图
活动现场图
"2023首都科普三十书"阅读分享会汇聚了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科普作家和资深编辑等,致力于向公众推广科普阅读。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副主任曹晓勇、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元卓、中科院动物所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张劲硕、“野性中国”工作室创始人奚志农、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郭耕、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中心工程师邢路达、钱三强研究专家刘晓、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谭先杰、生态摄影师张瑜、刘慈欣《三体III》科学顾问李剑龙等,给读者朋友们“植入”了一段段精彩盎然的科普记忆!
一起领略首都科普好书的风采,探索科学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