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一直流传着“凤岗文有杨官璘,武有黄友”的传奇故事,这激发了作家为名人立传,挖掘本土文化的创作冲动。周镇明的《一代象棋宗师杨官璘》,被认为是我国第一部象棋大师人物传记,其在谱写大师传奇人生的过程中,系统梳理了20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以来的中国象棋史,对我国象棋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并对凤岗镇打造“象棋之乡”,加强地域文化建设起到重要作用。新作《老虎山》继续以凤岗镇为叙事空间,以黄友等“小鬼班”少年的精神成长史,钩沉东江纵队南粤抗日的历史画卷,作家由此实现了重述凤岗一文一武人物传说的构想。
一、少年英雄形象的诗性建构
《老虎山》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凤岗红色文化的想象性再造,将个人的成长与民族国家的兴盛荣辱相勾连,在叙写东江纵队“小鬼班”少年精神成长史的过程中,再现了中国人浓郁的爱国情怀、民族精神。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彻底改变了黄友等“小鬼班”少年的命运,使他们在目睹家园被毁、山河破碎,亲历亲人、乡民惨遭杀害的切肤之痛后,毅然决然地参加游击队,以报国仇家恨,将日军赶出中国,重建家园。周镇明采用日常化、民间化的新历史叙事方式,以国仇家恨铺陈“小鬼班”少年的精神成长史,叙写东江纵队南粤抗战的历史图景,从而经由对历史的诗性建构,塑造了黄友、傅天聪、李查理、尹林、赖志强等少年英雄形象。
黄友们的成长是在亲历残酷战争后,于家园意识、国仇家恨等催化下实现的,与民族国家的生死存亡同频共振,并以其日常性、民间化的叙事方式,使人们长期被遮蔽的“私性”得以敞亮,丰富着我国革命历史小说的叙事内核, “弥合了个人与时代的界面,在反映乡土中国宗族文化、人伦观念的同时,展现出少年英雄精神成长的多维面向,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为真实、立体。
二、以传书史,描摹小人物生活的常与变
《老虎山》在为凤岗民族英雄立传,重述其抗日传奇故事的过程中,以少年英雄的精神成长史,侧面反映东江纵队南粤抗日的历史画卷,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的血泪史。日军的大肆侵略迫使“小鬼班”少年奋起保家卫国,谱写英雄传奇,因而其精神成长具有“民族寓言”的性质。小说借次要人物之口反复强调,倘若没有战争,他们将还是在父母膝前撒娇的小孩。战争却以非常残酷的方式,迫使他们成为革命战士、民族英雄。小说还通过某些土匪、汉奸的命运浮沉和心路历程,体现出被历史裹挟的小人物的无奈、酸楚与悔恨更为鲜明地体现出覆巢之下无完卵的时代悲剧,映照出人性的多面性、复杂性。
《老虎山》一书以13岁的黄友的少年视角,详尽描绘了凤岗绚丽多彩的春节习俗,再现了岭南独特的地域风俗、民间文化。并以颇具狂欢化色彩的舞麒麟传统,与残酷战争场景的对照性叙事,在进一步铺陈黄友们的精神成长,透视乡土中国的生命形态与精神底色的过程中,深化着中国人的家园意识、爱国情怀,实现对传统文化、红色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历史的现代重构。
(申霞艳: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志珍: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