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2月28日晚上8点,“好文学好朋友”,余华、苏童、程永新将聚首与辉同行直播间,一起深度聊聊中国文坛举足轻重的《收获》杂志与当代文学写作之间的故事。当日直播间下单订户将获得独家订阅礼——程永新主编的亲笔信样张+余华《活着》手迹纪念样张+苏童《妻妾成群》手迹纪念样张。
上世纪80年代的江浙沪,有3个年轻人走上了文学的道路。他们因文学而相识,因文学而结交,因文学而立身,40年过去了,他们也成了文学道路的一部分。余华,苏童,程永新,被岁月淘洗过仍然初心不改、仍然天真自然惹人爱。仍然在一起走,仍然是好朋友,仍然在相护守望着文学家园,与现在的年轻人一起创造着好的文学。他们仍然不断提及和谈论一本名叫《收获》的文学杂志。那是故事开始的地方,也是故事最多的地方。
余华说:“我和《收获》有着唇齿相依的关系,我有四分之三的作品都是首先在《收获》上发表的。如果我新创作了什么作品,第一个想发表的地方就是《收获》。”
苏童这样评价《收获》对于他写作的意义:“《收获》这样的文学刊物就是文学青年心中的巅峰,一面红旗要能插上去的话,他能兴奋几个月。或从此有一个强烈的暗示,我成功了。”
而程永新说:“英雄不问出处,我们希望《收获》是大海。”
作家与《收获》的故事,总是讲也讲不完。那不仅是一代写作者的世事沧桑,更是与千千万万文学爱好者共鸣共情的人生回想。余华的洒脱率性,苏童的温文尔雅,程永新的条分缕析,加上董宇辉的睿智灵动,他们是会坐下一起聊聊好文学的理想,还是会谈谈那些如今已成当代华语文学经典作品的幕后故事?好友相见,一定会流露真性情,是干脆展开唇枪舌剑,为文学而争论一番,还是会沧海一声笑,笑谈一本文学杂志是如何影响了几代作家与读者?敬请期待“与辉同行”抖音直播间2月28日晚上8点,“好文学好朋友”,深度聊聊《收获》杂志与当代文学写作。
本次直播由《收获》杂志社、“与辉同行”直播间共同推出,抖音“大有学问”以及“抖音全民好书计划”特别支持。“大有学问”是由抖音、今日头条、西瓜视频发起的名人名家知识活动,曾多次携手余华、俞敏洪、蔡国强、马未都、冯唐、史国良、吴晓波、刘同、李银河等文化艺术领域的权威专家、名人作者,创作“有获得感”的直播和视频内容集。“抖音全民好书计划”则持续发挥平台“全域兴趣电商”特色,助力名家、出版社和图书知识作者发展,让更多新书和好书到读者身边。
本场嘉宾介绍
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省杭州市。3岁时随父母迁居至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调入海盐县文化馆工作,1989年调至嘉兴市文联任《烟雨楼》编辑,1993年定居北京进行职业创作。至今已经出版长篇小说6部,以及一批中短篇小说与杂文、随笔,其作品被翻译成40余种语言出版。余华的作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首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2005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第十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作家(2013年)、第二届中国版权金奖(2018年)等重要文学奖项。 苏童:1963年生于苏州,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驻会专业作家、江苏省作协副主席 。代表作包括《园艺》、《红粉》、《妻妾成群》、《河岸》和《碧奴》等。中篇小说《妻妾成群》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并且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获提名第6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蜚声海内外。2015年8月16日,苏童《黄雀记》5部作品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自八十年代成名以来,苏童一直以充沛、稳健的创作姿态活跃于当代文坛,是最受读者欢迎,也是国内外评论界最为关注的作家之一。 程永新:1959年生于上海,高级编审,现任《收获》主编。负责编发的众多作品频获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及国际国内各种奖项。著有长篇小说《穿旗袍的姨妈》《气味》、中短篇小说集《若只初见》《到处都在下雪》、话剧《通往太阳之路》《我们这些人啊》(与人合作)、散文集《八三年出发》以及中国第一部“个人文学史”《一个人的文学史》,主编《中国新潮小说选》,担任大型电视片《上海建筑百年》的总策划、总撰稿。曾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编辑奖、第四届“中骏杯”《小说选刊》奖·中篇小说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