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手可及的未来科技——科学家与科幻作家的跨时空碰撞》新书发布
晓雪 | 2024-04-25
收藏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科幻是人类对未知的渴望,而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可知、可感、可及的科幻场景已经从科幻走进现实。那么,未来科技将何去何从?哪些未来科技可以走进现实,哪些又纯粹是想象呢?

4月21日,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策划出版的《触手可及的未来科技——科学家与科幻作家的跨时空碰撞》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礼堂举办新书发布会。来自中国前沿科技领域的一线科学家,与各个时代科幻作家的想象力,进行了一场精彩“对话”。

图片113.png

主办方供图

该书顾问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中国科普作协科幻与科学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刘兵,中国科普作协编辑出版委员会主任颜实,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教授包爱民,北京君和创新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吴坚忠,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总编辑苑嗣文出席了发布会。发布会由CC讲坛主编富宇主持。

颜实表示,该书的出版展示了科学与文学融合的可能性,这种跨界合作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实践,让读者能够从科学原理出发,同时又不失想象力和创意,为科普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从整个人类发展历史上看,科技的发展大都是从一个幻想到现实的演变过程,其中科幻作品提供了创新的灵感,而科学家的持续探索和实验则将这些幻想逐步变成可能,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也是本书所揭示的最重要的内容。

刘兵认为,长期以来,在许多人的心目中,科幻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对科技未来发展的预言。一些在科幻作品中的“预言”虽然还未在现实的科技发展中得到实现,或只有部分实现,但仍然影响着人们对未来发展的看法。该书以2023世界科幻大会“科幻作品中的十大未来科技”评选结果为切入点,结合了科幻想象和科学研究前沿现实,对于公众在未来科技发展方面的了解和思考,是有重要价值的。

苑嗣文指出,科幻与科技密不可分,尤其是“硬科幻”,有着坚实的科学基础,启发甚至奠定了一些科技的理论基础。《触手可及的未来科技——科学家与科幻作家的跨时空碰撞》一书邀请我国前沿科技领域的一线科学家,针对即将涌现、已经涌现的改变人类命运的未来科技的科学基础进行理性分析,将科幻想象与科学家深入浅出的论述完美融合,是科技与艺术、科幻创作者与科技工作者的一次奇妙结合,让读者看到“硬核科技”领域中更多的中国智慧和经验,弘扬我国的科技自信和文化自信。

《触手可及的未来科技——科学家与科幻作家的跨时空碰撞》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指导,CC讲坛主持创作,以2023年世界科幻大会评选出的“科幻作品中的十大未来科技”为基础,邀请中国前沿科技领域的十一位一线科学家,与各个时代科幻作家的想象力,进行了一场精彩的跨时空碰撞。

图片114.png

全书分为十部分,每部分先介绍科幻作品中未来科技出现的场景,然后邀请科学家针对即将涌现、已经涌现的改变人类命运的前沿技术展开讨论。科学家们对科技在现实研究中的发展情况、实现的可能性、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展望,特别是对于科技发展可能带来的伦理争论也有论及,极具前瞻性,让读者可以看到“硬核科技”领域中更多的中国智慧和经验。

供稿人:晓 雪
初审:戴佳运
复审:陈 麟
终审:张维特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