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8日是昆曲入遗23周年,著名昆曲艺术家柯军新书《铭记:柯军昆曲印话》在昆山发布,该书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与昆山当代昆剧院联合出品,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陆军等嘉宾出席了发布活动。
柯军现任江苏省演艺集团总经理、江苏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南京印社副社长。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奖”、江苏“紫金文化奖章”获得者。《铭记》是他继《说戏》《素昆》《念白》之后推出的第四种昆曲题材图书。作为一位杰出的昆曲表演艺术家,柯军多年来还浸淫于篆刻艺术。
在《铭记:柯军昆曲印话》中,他走前人未走之路,创造性地将昆曲与篆刻两种非遗艺术形式相结合。图书分曲目、曲词、曲话、曲牌四大板块,收录了昆曲六百年、百戏之祖、牡丹亭、西厢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等昆曲关键词和经典语话为内容的两百余方印。每方印下附有印文的由来、昆曲艺术知识、印人创作心境、印章边款等,全书以独特的编创方式带领读者从传统篆刻的角度走进昆曲的世界,了解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宝。
柯军在本书主题印章“昆曲回家”下讲到:在我的生命中,有两个家园。一个是昆山,生我养我;一个是昆曲,塑我成我。40多年前,我从昆曲的故乡、我的故乡昆山出发,为昆曲而去。不管走到哪里,将生命中这两个最重要的归属地联结起来,始终是我的所念所想。2015 年昆曲故乡终于有了自己的昆剧院:昆山当代昆剧院,认祖归宗,接续文脉,名正言顺。2017 年10月,“昆昆”创建两周年之际,邀请全国八大昆曲院团、55位昆曲表演艺术家中秋“回家”团圆,连演八场“昆曲回家——大师传承版”《牡丹亭》,轰动一时,无论是在昆山本地文化史乃至国内昆曲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是时,作为活动的策划者之一,我刻下了“昆曲回家”这枚印。《铭记》,首先是献给昆曲的,当然也就是献给昆山的。作为昆曲人、昆山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昆曲回家”,铭记我心。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女士题签“印从昆曲”概括了柯军《铭记》数百方昆曲主题篆刻作品的艺术特点。本书装帧设计由“世界最美的书”获奖者、设计师曲闵民操刀,古朴的装帧形式配以柔和纸张,充分展现了传统艺术的质感。著名书法家辛尘、庄天明为本书撰写了序言,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徐利明、著名作家莲子撰写了跋文。
辛尘评价柯军:捉刀耕石于凌晨深夜、假日病中,构思画稿于会议间隙、 巡演旅途。四十年坚持不懈,百忙中刻印数万,醉心金石,一至于斯。而其立于戏曲艺术之巅,以昆曲滋养篆刻,以篆刻弘扬昆曲,印从昆出,以印铭昆,诚可谓大智慧、真印人也。
当天,昆山市人民政府举办的昆曲入遗23周年系列活动还包括经典昆曲折子戏演出、昆曲数字人“昆小生”“昆小旦”的发布、昆曲主题邮局正式揭牌、第二十七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获奖节目奖牌颁发等。《铭记:柯军昆曲印话》在期间发布显得别具匠心,它不仅向读者展示了昆曲的独特魅力,也在刀笔之间呈现了篆刻艺术的精粹。一如柯军在自序中所言:简约而深刻,写意而克制,是昆曲的美学特质和艺术品格。用昆曲独特的情境激发出篆刻奇特的构思, 寻求昆曲与篆刻相融,将是我毕生追求和实践的“印从昆出,以印铭昆”。
昆曲与篆刻的首次结合,200方印,一本书带你领略传统艺术的博大精妙。
《铭记:柯军昆曲印话》收录了柯军围绕昆曲刻制的200枚印章,印文内容从昆曲曲目、曲词、曲话、曲牌四大板块出发,囊括了牡丹亭、西厢记、沉江、花似人心向好处牵、恰三春好处无人见、百戏之祖等昆曲标志性语话。同时书中收录了柯军篆刻时的心境、印文的由来、印章边款等,带领读者从传统篆刻的角度走进昆曲的世界,了解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宝。
本书将昆曲与篆刻完美结合,市面上无先例;图书装帧由“世界最美的书”获奖者曲闵民设计;邀请中书协主席孙晓云女士题词,著名书法家辛尘、庄天明撰序,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徐利明做跋;不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十分难得。
供稿人:张丽霞
初审:戴佳运
复审:陈 麟
终审:张维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