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2024年5月22日上午,长篇报告文学《城市春晖》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研讨会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北岳文艺出版社和四川文艺出版社承办。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作协原副主席、中国文联原副主席、民盟中央原副主席张平,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徐剑,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总编辑孟绍勇,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出版业务部副主任董润泽,山西省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会长、秘书长焦团平,北岳文艺出版社党总支书记、社长、总编辑郭文礼,四川文艺出版社党总支书记、副社长(主持工作)冯静,北岳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刘文飞,以及《城市春晖》作者陈新等与会。徐剑、何向阳、程绍武、李晓东、潘凯雄、杨晓升、李青松、黄传会、李朝全、师力斌、张子影、崔庆蕾、饶翔等专家学者参与研讨。研讨会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梁鸿鹰主持。
孟绍勇在致辞中指出,《城市春晖》作为反映习近平总书记公园城市理念的报告文学作品,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又一次努力尝试,是文学反映现实、讴歌时代的真情表达,是作家与出版、出版与出版携手合作的重要成果。
徐剑当天视频参会,他认为《城市春晖》这部作品文笔非常生动和优美,切入的角度别具一格,让人耳目一新。这部书写国家众多公园城市的建设,尤其是着重书写成都这一座山水画境般的城市的历史韵味,是陈新创作的一个高度。
张平认为《城市春晖》以独特的眼光和多维度的视角,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记录了成都从古老到现代、从传统到创新的蜕变过程,深入描绘了成都这座城市在城市和进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杰出成果、辉煌的业绩,以及生机勃勃、热情似火的独特美丽,展现了一幅绚丽而又多彩、古老而又年轻、壮丽而又温情、理性而又欢悦的城市画卷。《城市春晖》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更是了解成都这座城市的重要窗口,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成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历程,感受成都人民的勤劳智慧开放包容精神,以及独特的文化魅力。
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认为《城市春晖》是一部立意非常独特的报告文学,是一部填补公园城市建设这个题材空白的作品。这部作品提供了一个美丽中国的成都样本,是公园城市的缩影,也是美丽中国的缩影。成都人的生活方式、处世哲学、文化的传承,对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可兹借鉴的能量和精神层面的因素。作品从成都一个小切口开始书写,又不终结于成都,打开视野,描写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杭州、重庆、武汉、合肥、太原等诸多城市建设实践,对中国式现代化文学的书写记录非常有价值。
《中国作家》主编程绍武认为《城市春晖》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公园城市的概念和理念的落实,也从公园、文化的角度阐释书写成都,不仅呈现了一个城市的外部景观,更蕴含了历史、人文、建筑、自然的信息,甚至有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的信息,非常有特色,让人对成都充满了向往。作品视角独特,通过几个外国年轻人的角度看成都,写成都,写他们特别喜欢成都,喜欢到中国来生活和学习,以及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非常有特点,非常有价值,书写了中国故事,展现了中国形象。《城市春晖》从社会治理、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的角度,生动展示了中国公园城市建设在宜居宜业、人城境业和谐发展和谐统一的实践,向世界提供了中国式的经验。
中国作协社联部主任李晓东认为作品《城市春晖》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文学,是成都叙事的重要收获,作品从扬雄、杜甫、李白、苏轼等入手,把成都的文化脉络梳理了一遍,这是当代成都文化建设非常重要的成果,同时也是生态文学创作非常重要的成果,是生态文学和报告文学题材的有机结合。
中国出版集团原副总裁潘凯雄认为作品的主要内容围绕“公园城市”理念展开,把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学术型的话题与报告文学进行融合书写,是一部很有特点也很有难度的非虚构作品。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杨晓升认为作品题材新颖,视野开阔,是一部为成都的公园城市建设讴歌和立传的厚重之作。作品从成都的历史、现实、地理、地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美食、民俗、生态、城市规划等多视角全方位呈现了成都独特的城市风貌和公园城市建设发展与成就,将成都的魅力浓墨重彩一一呈现出来,同时借用小说的结构与笔法,避免了作品结构和叙事上的单调,使内容和行文显得错落有致、摇曳多姿,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李青松认为这部作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作为一个重要的标志,通过公园城市建设实践来告诉世界,中国在为世界的碳达峰、碳中和做出自己的贡献,用文学的语言勾画描述了在城市里人与自然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展示了未来城市可能具备的品质。同时这部作品写作手法新颖,在符合情境和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大胆运用小说手法,始终围绕人与城市的关系向前推进,从容不迫,收放有度;使用时空交错手法和反衬手法,将国内外的场景、历史与现实交错,同时通过描写两个外国人对成都对中国的热爱,反衬成都的魅力和美丽中国的吸引力。
海军创作室作家黄传会讲道,陈新是一个有经验的报告文学作家,作品的亮度在于陈新巧妙地写了四个外国人,从这四个人的故事开始一直贯穿到底,最后阐述成都这座城市怎样建设公园城市的,点明美丽中国成都为蓝本,这一部分内容写得很扎实。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李朝全认为《城市春晖》对公园城市理念进行文学阐释,有很鲜明的现实意义,是很好的有现实针对性价值的作品。作者试图对公园城市理念做一种文学的阐释,书中很多内容具有前瞻性的价值,为世界的城市治理、城市建设提供了一种中国方案,确实体现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和中国价值。其次叙述视角和人物的选取独特,外国人对中国充满好奇、陌生、神秘,用他们“第三只眼睛”进行非常有意思的充满趣味的打量,看中国的生活和中国的美景,视角很好。作家对自己笔下的城市充满了热爱,深情地描写成都这一公园城市示范城市的世界性意义,描绘了一个美好生活的图景。
《北京文学》主编师力斌认为把公园城市的主题纳入文学范畴是有难度的,但作者勇于创新,充分占有资料,研究、打磨、裁剪、构思,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值得肯定。作品从全球化的视野来看待现代中国、美丽中国的建设,虽然主题是写成都的建设,但思考的问题还是中国现在的城市乃至美丽中国怎么样建设这样宏大的主题。同时,作品比较好地把跨国的爱情故事、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政府的城市规划、历史上的人文盛景等诸多内容融于一体,在整体的面貌、气质、叙述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秘书长张子影认为作品有三个明显特点:一是那种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小人物传达大主题;二是由点到面,风景、生态、科技、历史、人文,星星点点,闪闪烁烁,以点带面,进行多维度和多层面的呈现;三是从当下去映照历史,或者用历史上的那种苍凉、悲壮来映照当下的阳光、明媚,呈现成都的一种舒适的自如状,这部作品体现得比较好。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杂志执行主编崔庆蕾认为这是一部有亮点有特点的作品,它是新时代美丽中国的典型样本。作家运用了多重的视角,包括外国人的视角、建设者的视角,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日常生活等多个维度来书写成都的建设,是非常有特点的一部作品。
这也是一部有生长性的作品,书写正在进行、展开进行时态的内容,而非完成时态的事件人物,具有开创性;而且有实践的品格,作品展现了成都公园建设的样貌和如何建设的过程,其中建设者的故事、建设的具体方案和细节,这些都对城市建设非常有借鉴价值,有介入现实的可能性。此外这部作品在世界视野当中建构了真实可信的中国形象,作品描写了几位外国友人发生的非常精彩故事,通过他们的视角展示中国在他们心中的印象。这部作品在讲述好中国故事,塑造可信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层面的意义。
《光明日报》文萃版副主编饶翔认为这部作品从个体到整体,从区域到全域甚至到世界,整体的构思非常宏大,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其中有关于公园城市的理论的提出号召,到整个城市的领会学习,再到贯彻落实的过程,也有很多关于公园城市理论的领会和阐发,既激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接通了传统和现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系统工程。
郭文礼表示,《城市春晖》这部报告文学作品不仅回溯了中国公园生态悠久的历史传统,也展示了国家在现代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卓越成就。该书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时代的一种见证。它向整个世界展示了一个欣欣向荣、生态宜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中国,从这个意义上说,已经超越了作为一部文学作品的意义。
冯静认为,《城市春晖》不仅仅是一部书,它更像是一面镜子,照见了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进程和成就,也为中国未来的城市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探索。全书资料翔实,主题突出,既回溯了传统,又立足当下,更追望未来,不仅写出了历史的厚重感,也展现了现实的紧迫性。
面对专家们的点评,作者陈新表达了真挚的感谢,表示之所以书写公园城市建设,一是为了展示习近平总书记自公园城市建设理念首提以来,以成都为圆点辐射全国城市在公园城市建设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二是进一步宣传公园城市建设理念,倡导公园城市建设之人城境业皆宜之风尚。
研讨会最后,北岳文艺出版社党总支书记、社长、总编辑郭文礼做总结发言,感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对《城市春晖》这本书给予了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和指导。他认为主题出版是出版工作的重中之重,会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在主题出版领域、生态文学方面加强专题研究,打造更多文质兼美、市场影响力更大的优秀主题好书,为推动我国出版高质量发展和文化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据悉,《城市春晖》已入选山西省2023年出版物重点选题、四川省2024-2025年度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四川省作家协会2022年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成都市文联2023年签约作家作品、成都市作家协会2023年度重点扶持作品、成都市互联网文化协会2023重点扶持作品、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晋版好书”。
(初审:刘思怡,复审:张中江,终审:张维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