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做产品到做服务:《清明上河图:宋朝的一天》主创团队揭秘
四又 | 2024-06-19
收藏

2024年6月19日,在BIBF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展区内,几位精心装扮的小姐姐走上舞台,她们身着宋代服饰,以生动形象的表演还原了宋朝百姓的生活场景。无论是街头卖花的商贩,还是穿梭于巷陌的送外卖小哥,都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繁华的宋朝市井之中。这一幕来自以“从‘做产品’到‘做服务—《清明上河图:宋朝的一天》融媒体出版与传播”为主题的活动现场。

图片12.png

不久前,河南美术出版社和“与辉同行”董宇辉就《清明上河图:宋朝的一天》一书达成合作,创造出5分钟销售1万余册的佳绩。本场分享会即以此为切入点,分享成功经验。活动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副社长李娟主持,总编辑康华和畅销书作家田玉彬出席。

图片13.png

近两年来,由河南美术出版社精心打造的原创融媒产品“读懂中国画”丛书得到了业内的高度认可。《清明上河图:宋朝的一天》是“读懂中国画”丛书的明星产品,也是河南美术出版社在融媒体出版与传播领域的成功尝试。在活动过程中,与会嘉宾不止一次提出在当今出版业融合发展的时代,“一切以读者为中心”的出版理念尤为重要,更是出版转型的关键所在。

分享会现场,田玉彬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验和体会。他说,“为读者服务”是自己的写作理念,他将这个理念应用到研究和写作中,就自然形成了“超细读”的方法。所谓“超细读”,就是对古画精心修复打磨,让读者前所未有地看清古画的细节;就是对画中每一个细节做仔细考察,不让读者错过每一处精彩。

“超细读”被田玉彬看作“读懂中国画”丛书取得巨大成功的法宝之一,他的新书《韩熙载夜宴图》也即将出版上市,在新书中,他也运用了AI技术来解读古画中的细节。“这些细节甚至可以让读者对古画产生一些高于作者的认知,也可以让读者和作者之间产生互动交流”。而另外一个“法宝”便是他主动以一个创作者的身份与读者进行一对一交流,他在书中留了个人微信号,让读者可以随时找到他。“我的工作不仅是研究和写作,还包括回答读者的问题、与读者交流读后感。我非常重视与读者互动,这让我能为读者不断改进服务”。

李娟分享了在《清明上河图:宋朝的一天》的出版过程中,作者、编辑、营销、发行互相赋能、整体发力共同服务读者的经验。通过强化线上线下联动,优化内容生产和营销渠道的有效衔接,在图书出版前后快速搭建营销矩阵,与国家级、省部级、行业头部平台合作,尤其是今年4月底和“与辉同行”董宇辉的合作更是将该书影响力推向了新高度,创造出5分钟销售1万余册的佳绩。这种先传后编、边传边编的出版新模式是河南美术出版社“以科技赋能传统出版”的探索。

今年以来,河南美术出版社还以该书为依托,打造沉浸式研学游课程,全面深度服务各个群体的读者,也为传播、转化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新思路。康华总编认为,如今出版人的工作重心已由之前的做“产品”转变为做“服务”。在数字技术和新媒体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出版人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和完善服务方式,以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这种服务意识在《清明上河图:宋朝的一天》的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她强调在选题策划环节,出版社通过设计“你最想了解哪幅名画”为主题的调查问卷了解读者需求;在编审阶段,针对目标用户,通过随文标注、繁难字注音、生僻词注释等手法为读者扫除一切阅读障碍;在文图初次设计排版后,通过邀请不同背景的读者代表进行“试读”,及时调整、优化书稿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康华总编说,是团队用心、贴心的服务,使该书赢得了读者的信任和喜爱。这本书不仅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还出版了英文版、韩文版、中文繁体版等,提高了国际影响力。

图片14.png

作为“读懂中国画”丛书的策划者,康华还介绍了这套丛书已出版的五个品种,分别是《清明上河图:宋朝的一天》《洛神赋图:曹植的爱情》《虢国夫人游春图:大唐丽人的生命瞬间》《千里江山图:大宋的颜色》《富春山居图:画中之兰亭》。康华说,下一步河南美术出版社将继续秉承“为读者服务”的理念,推出“读懂中国画”的后续作品,《货郎图:小商贩肩挑大历史》《韩熙载夜宴图:南唐的倔强》已经列入出版计划,届时“读懂中国画”这个品牌将会更加闪亮。

供稿人:王双双
初审:戴佳运
复审:陈 麟
终审:张维特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