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京作家日”五周年活动亮相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
穆宏志 | 2024-06-24
收藏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6月22日,由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北京老舍文学院和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2024年“北京作家日”开幕式暨北京市文联优秀文学作品翻译工程五周年成果发布及项目签约仪式在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现场举办。

图片14.png

活动现场

今年是“北京作家日”品牌活动五周年,恰逢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作家日各项活动吸引了国内著名作家、评论家,以及来自33个国家的汉学家、出版社代表参加。开幕式上,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陈宁,中图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李红文,中图公司总经理助理雷建华,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教授、北京作协主席李洱,北京文学期刊中心主任师力斌,北京作协驻会副主席、北京老舍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周敏,中图公司海外业务中心主任王宇燕,作家代表阿乙、葛竞、龚应恬、韩小蕙、刘庆邦、刘震云、宁肯、乔叶、石一枫、徐小斌、徐则臣、文珍、星河,海外汉学家、翻译家、出版人及学者代表莫楷(美国)、罗一人(墨西哥)、夏海明(西班牙)、玛荣(法国)、白鑫(埃及)、阮丽芝(越南)、哈卢克·赫普顿(土耳其)、阿尔瓦罗•毕萨马(智利)、徐爽(法国)、吉来(土耳其)、米娜(英国)、安德烈•卡多佐(巴西),以及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智利、阿根廷等多国青年汉学家等出席。活动由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马迟主持。

开幕式以一段回顾视频拉开序幕,视频展现了“北京作家日”五年来的“高光时刻”。自2019年筹备以来,“北京作家日”已成为北京文学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五年来,35位北京作家的41部作品与海外出版社签约,覆盖 18 个国家的13种语言,总计约735万字。通过线上线下结合,49个活动、2059分钟的视频内容在海内外7大社交平台播放,覆盖6大洲49个国家,累计点击量超738万次,并获主流媒体如新华社、人民网等广泛报道。《老舍文集》等北京文学优秀作品也随北京文学海外交流活动,成功进入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馆。

图片15.png

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陈宁致辞

陈宁在致辞中表示,经过5年的深耕,“北京作家日”打通了从内容翻译、文化交流、公共阅读、市场合作到宣传推广等全流程的完整链条,初步形成北京文学“海外朋友圈”,建成了一个“北京文学走出去”的闭环。围绕今年的活动,她提出了几点希望与期待:一是希望通过“北京作家日”活动,能够进一步推动北京文学的发展,激发作家们的创作热情,涌现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彰显人民心声的优秀作品;二是期待“北京作家日”能够成为文学交流的桥梁和纽带,通过交流互鉴,共同推动世界文学的繁荣发展;三是北京市文联是所有在京作家的“家”,期待“北京作家日”能够成为作家心中最贴心、最温暖的节日;四是期待汉学家和翻译家加强与北京作家的交流与合作,通过精准的翻译、生动的解读以及积极的推广,让北京文学在全球范围内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图片16.png

中图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李红文致辞

李红文在致辞中表示,五年来,中图公司与北京市文联、北京老舍文学院携手,通过与海外汉学家和出版社的紧密合作,“北京作家日”不仅成为了北京文学的响亮品牌,更成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除此之外,合作范围还拓展到北京文学艺术系列图书走进世界知名图书馆、北京国际文学院院长创新交流会、“悦读北京,书香世界”海外出访等项目,促进北京作家作品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值此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第三十届之际,中图公司将从新起点、新高点出发,与北京市文联、北京老舍文学院、作家、汉学家、翻译家、中外出版人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共同探索北京文学的无限可能。

图片17.png

作家宁肯发言

图片18.png

作家乔叶发言

图片19.png

法国青年汉学家玛荣发言

图片20.png

英国青年汉学家沈如风发言

图片21.png

意大利东方文物出版社社长安德烈·马塞洛尼发言

在成果发布环节,首先,宁肯、乔叶、玛荣(法国)、沈如风(英国)、安德烈•卡多佐(巴西)作为参与北京市文联优秀文学作品翻译工程的作家、译者以及海外出版人代表,讲述了北京文学“走出去”成果背后的故事。他们表示,翻译工程项目为多方搭建了一个共赢平台,促进北京文学走出国门、走进国际,也让海外读者更好地感受北京、感知中国。

图片22.png

北京市文联优秀文学作品翻译工程五周年图书成果发布

随后,陈宁、李红文、雷建华、周敏,作家宁肯、乔叶、石一枫等共同为《我这一辈子》阿拉伯文版、《我这一辈子》日文版、《我和我的命》俄文版、《蒙面之城》捷克文版、《她》意大利文版、《世间已无陈金芳》意大利文版、《诗歌植物学》法文版、《北京作家短篇故事集》法文版8部今年新出版的多语种新书揭幕。

图片23.png

作家刘震云发言

图片24.png

作家石一枫发言

图片25.png

土耳其汉学家吉来发言

图片26.png

越南汉学家、芝文化股份公司总经理阮丽芝发言

图片27.png

土耳其红猫出版社社长哈卢克·赫普顿发言

图片28.png

法国丝路出版社社长索尼娅·布雷斯勒发言

在项目启动环节,参与翻译工程五期项目的作家代表刘震云、石一枫,汉学家代表吉来(土耳其)、阮丽芝(越南),以及海外出版人代表卢克·赫普顿(土耳其)、索尼娅·布雷斯勒(法国)围绕北京文学的海外译介、出版与传播分享了各自的观点,表达了对北京文学进一步“走出去”“走进去”以及“传出去”的共同期待。

图片29.png

北京市文联优秀文学作品翻译工程五期项目签约仪式

图片30.png

北京文学期刊中心与土耳其红猫出版社签署出版合作备忘录

在领导和与会嘉宾的见证下,作家代表与中图公司海外业务中心主任王宇燕分别就老舍《我这一辈子》、邹静之《九栋》、刘震云《一日三秋》、马伯庸《太白金星有点烦》、韩小蕙《北京这座城》、徐小斌《海火》与海外出版社代表共同签署版权协议,北京文学期刊中心与土耳其红猫出版社就《北京文学》精选作品土耳其文翻译出版共同签署出版合作备忘录。2024北京文学作品翻译推广工程五期项目共有9部作品入库,除以上7部以外,石一枫《漂洋过海来送你》法文版、《北京作家短篇故事集》法文版已在今年4月巴黎图书节期间完成签约。参与五期项目的外方出版社有:智利罗姆出版社、意大利东方文物出版社、越南芝文化股份公司、黎巴嫩蒂法福出版社、美国21桥出版社、土耳其红猫出版社、法国友丰出版社、法国丝路出版社。

“北京作家日”五周年纪念牌颁发仪式

为纪念“北京作家日”五周年的卓越成绩和中外各界人士为此的共同努力,活动现场,陈宁、李红文、雷建华、周敏为作家及汉学家代表颁发“北京作家日五周年”纪念牌,徐则臣、吉来(土耳其)也代表作家、翻译家、汉学家为陈宁、李红文颁发纪念牌。以此为新的起点携手共进,续写中外文学文化交流新故事。

中外嘉宾共同启动2024“北京作家日”活动

陈宁、李红文、刘震云、哈卢克·赫普顿(土耳其)、莫楷(美国)共同为2024“北京作家日”开幕。

图片36.png

“中国故事 世界文学:跨文化中的北京故事”的对话活动

开幕式活动后,现场举办了“中国故事 世界文学:跨文化中的北京故事”的对话活动。活动由作家李洱主持。中国作家刘震云、乔叶、石一枫与土耳其汉学家吉来、美国汉学家莫楷、墨西哥汉学家罗一人开展深入交流,以跨文化的的视角进一步探讨了北京文学、北京故事在全球语境下的意义与内涵。

专场音乐会现场

下午,由中央民族歌舞团推出2024北京作家日“人民的非遗”专场音乐会在北京市文联老舍剧场举行。节目囊括了世界级、国家级20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集中演绎了汉族、壮族、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京族、羌族、苗族、傈僳族、哈尼族、彝族等特色鲜明的音乐舞蹈作品,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美美与共的和谐画卷,为现场中外嘉宾献上了一场中国文化视听盛宴。参加“北京作家日”活动的作家、汉学家、国际文学院教授、院长,以及来自北京舞蹈家协会、北京音乐家协会的会员代表近300人观摩了演出。演出前,与会人员参观了中国民族民间乐器展,多位民族声乐艺术家用一段段精彩的演出片段,为来宾带来了沉浸式的文化体验。本场演出及展示活动也是北京市文联“风韵北京”国际民间文化交流品牌项目。

图片39.png

专场音乐会前中外嘉宾观看中国民族民间乐器展

图片40.png

中外嘉宾合影纪念北京作家日5周年

据悉,“北京作家日”品牌活动围绕“北京文学 让世界看到 北京作家与世界对话”主题,让越来越多的作家、学者、汉学家、海外出版人等参与,以自己的方式讲述北京文学、传播北京故事,让更多的海外读者有机会了解北京、了解中国。2024“北京作家日”以五周年为契机,精心策划了形式多样、内容多元的系列品牌活动,主要包括“译·北京——北京文学与世界对话”“访·北京——北京作家与汉学家代表体验北京”“阅·北京——多国汉学家推荐北京文学作品”“读·北京——北京作家朗读名篇名作”等。通过开展研讨对谈、译介推广、海外读者交流、文学名篇诵读等30余场系列活动,集中展现北京市文联优秀文学作品翻译工程五年来的辉煌成果;通过举办品牌活动、创新平台建设、实现版权输出,推动北京文学在世界文学的舞台扩大影响,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书写更加精彩的“北京故事”。

图片41.png

2024“北京作家日”活动合影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供稿人:穆宏志
初审:戴佳运
复审:陈 麟
终审:张维特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