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童年 绿色奇迹——专家共话新时代儿童文学的主题书写
贾秋 | 2024-07-10
收藏

《童年树》是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的塞罕坝精神为创作主旨,以“六女上坝”等真实事件人物为创作原型,讲述第一代塞罕坝孩子的童年生活的现实主义儿童文学长篇小说。该书将塞罕坝孩子的鲜活生命历程娓娓道来,从侧面展现了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用青春与奋斗,创造荒原变林海这一“人间奇迹”的伟大过程。

在《童年树》的发布座谈会上,作者保冬妮和与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童年树》的文学价值,并结合该作品,从不同的维度对现实主义儿童文学的时代书写与生命思考分享了各自的感悟。

——编者

聚焦塞罕坝“林二代”的童年生活

(保冬妮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童年树》作者)

保冬妮分享了创作《童年树》的缘起、历程和感悟。

她谈到,自己喜爱塞罕坝且曾多次上坝拍摄鸟类,但从未想过创作关于塞罕坝的儿童文学长篇小说,是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多次执着的邀约打动了她。

30年的媒体从业经历,使她更愿意在第一线看到、接触到,才能想到、写到,感谢出版社给予充裕的时间让她能够深入塞罕坝机械林场,走进林场职工的家庭,去听他们讲述关于塞罕坝的故事。

在多次的、漫长的采风和采访过程中,她发现塞罕坝英模们身后的孩子是失语的。没有任何人讲述过塞罕坝“林一代”的孩子——“林二代”的故事。“林一代”青春光芒的背后,难道没有动人的生活吗?难道他们的爱情没有结果吗?

她最终找到了写作的理由——为塞罕坝的孩子发言,在塞罕坝精神的宏大背景下,去讲述他们的童年生活。作为塞罕坝“林二代”的同龄人,她也在创作《童年树》的过程中得到了成长,找到了更深厚纯粹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为小孩子写大文学”之典范

(海飞  中国出版协会原副主席、中国少儿读物工作委员会原主任、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原主席)

海飞率先高度评价了《童年树》的文学价值和出版意义。

他指出,以虚构类的长篇小说的形式来讲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极具创作难度的,而要写给孩子看,还要让孩子愿意看、看得懂、记得住,则更是难上加难。但保冬妮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童年树》是写给孩子的有伟大时代精神的大文学作品,真正做到了陈伯吹先生说的“为小孩子写大文学”,成功地以儿童文学的形式反映了伟大的塞罕坝精神。而且,《童年树》是近年来数十部有关塞罕坝的文学作品中,唯一一部儿童文学长篇小说。

保冬妮对书名和书中人物名的设定很是巧妙精彩——书名《童年树》融合了人生与树生的多重意蕴,书中小主人公们的名字“小琳”“大柱”“松果儿”等都与树相关。叙述故事的视角也别具一格,聚焦“林二代”和“林四代”的童年代际沟通,让祖孙两代在时间的回廊中深入彼此的童年趣梦。

《童年树》是中国当下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少有的动情而深刻地讲述生与死意义的优秀作品,书中讲述的植物的生死、动物的生死、人物的生死,让人读后会动容,会意犹未尽,会怅然若失,更会触动对生命更深层次的尊重和思考。

海飞还谈到阅读《童年树》时的亲身感受:一气读来,《童年树》有一种浑然一体之美,保冬妮似乎调动了她全部的文学力量,让读者能透过她笔下那些灵动、清秀、诗意的文字,看到自然的色彩,听到自然的声音。

优秀的少儿主题出版作品经得起时间的淘洗,他相信美好文学的力量,相信《童年树》是一部留得住的作品。

令人惊奇、惊艳、惊叹的童年之书

(冯臻  《儿童文学》杂志主编)

冯臻则从作品创新和儿童文学语言表达的角度,给予了《童年树》积极且充分的肯定。他认为《童年树》是“三惊”之作——一部读来令人惊奇、惊艳、惊叹的儿童文学小说。

惊奇在,保冬妮十余年来主要从事绘本的创作工作,《童年树》可以说是她在现实主义儿童文学创作方向上的处女作,如果说她的绘本作品如百花盛开的青草地,那么《童年树》就犹如生于其上的一棵挺拔青松。

惊艳在,这棵《童年树》长得枝繁叶茂,它的文笔鲜活灵动,细节扎实生动,情致亲切自然,对儿童心理和情趣的把握和描述深入、精彩,有散文化的叙事、诗歌化的抒情,也有恰到好处的思想阐述。

惊叹在,虽然保冬妮之前没有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创作经历,但她从长期的高品质的绘本创作中积累的丰富的艺术经验和美学特征,都“迁移”到了这部作品当中,真正将儿童文学小说的艺术特点和艺术魅力散发出来,读来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童年树》在大文学、大主题、大精神方面的结合生动巧妙,在少儿主题出版上做出了艺术创新的探索,更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去关照了生命与自然的关系。

鲜活而深厚,准确且科学

(张丹  北京大学博士、中科院博士后、自然教育专家)

张丹从塞罕坝人工森林的世界价值和时代意义出发,对《童年树》鲜活而深厚的儿童文学呈现形式,以及准确且科学的自然生态描写予以了高度评价。

她表示《童年树》用震撼心灵的故事,从另一个维度为孩子们讲述了什么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什么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什么是理想与信念;什么是持之以恒的生态文明建设。

书中几乎每一章节都论及了对应的生物学知识,大到生态系统和食物链,小到鸟类和昆虫,微至花草果菌,仿佛为小读者们展开了一幅塞罕坝独有的宏大的生态图谱。这样准确而丰富的细节呈现和保冬妮个人长年的贴近自然的创作积累是分不开的,书中的每一处生物数据都是真实考究的。

六十一甲子,于人而言无疑是漫长的。但对于创造了荒原变林海这一人间奇迹的塞罕坝机械林场职工而言,六十年又是极短暂而不可思议的。是《童年树》中那批农、林、机械专业的大中专生们,以科学知识为指导,用艰苦创业的精神,开启了这一奇迹篇章。这对于当下的孩子而言,是极具指导意义的。

供稿人:许立昕

初审:戴佳运

复审:陈 麟

终审:张维特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