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7月27日上午,《无国界医生手记》在山东济南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现场举行分享活动。无国界医生救援人员张凯淇、黄媛分别做相关主题分享,让现场的读者进一步深入了解无国界医生背后的故事,走进冲突、疫病、灾难的救援一线,感受《无国界医生手记》里那些伟大而又平凡的点滴。
从卢旺达到阿富汗,从也门海岸到海地,从西非埃博拉疫区到缅甸孟加拉边境的难民营……半个世纪以来,“无国界医生”出现在众多人道危机现场。2012年,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国内第一本由无国界医生救援人员集体创作的《无国界医生手记》。12年后,这本书迎来重新出版。此次,新版《无国界医生手记》又亮相第三十二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
山东小伙儿张凯淇,曾前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难民营并在那里开展工作。之后他又去到塞拉利昂以及基里巴斯,他用最生动的语言为大家讲述他的项目经历,能让大家在活动现场身临其境。
内科医生出身的黄媛曾在非洲工作了4年多,并亲历过埃博拉疫情的爆发。她分享了她加入无国界医生之后,去到斯威士兰进行艾滋病和耐药性结核的临床治疗和研究的故事。
作为无国界医生北京办公室传播主管,也是《无国界医生手记》特约编辑魏保珠对张凯淇、黄媛一同两位一线救援人员的分享进行了总结,并和他们一同接受现场观众的提问。
魏保珠从2007年加入无国界医生办公室工作以来,一直在负责组织的传播工作,她也因此得有许多机会见证从中国内地出发的前线救援人员在项目上的成长,听到他们的一手故事。
她表示,在无国界医生北京办公室工作多年,每每听到人们谈起《无国界医生手记》,心弦都会为之触动,尤其是当她知道有人在大学时代读到这本书,从而萌发了加入人道工作的志向,并在工作几年后真的加入了无国界医生的前线工作时。
几年来,多次听到读者反馈,希望重印这本书,希望看到更多无国界医生的故事。于是,推出了新版的《无国界医生手记》,保留了一些曾经让读者为之痛心、揪心、振奋的过去的故事,也增加了11篇新的故事,作者来自北京、山东、广东、湖北、上海、新疆……让人一窥就来自人们身边的救援人员的风貌,他们的文字或严谨理性,或活泼张扬,或温婉。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潘晓山介绍,2024年版的《无国界医生手记》,反映了过去十多年,我国的一线救援人员参与无国界医生国际项目的经历。他希望这本手记能在所有读者的接力中,不断更新下去。
无国界医生(简称MSF)是一个独立的、专事人道救援的国际非营利团体。成员皆遵守医疗道德,遵循不偏不倚和中立原则,不分种族、宗教、信仰和政治立场,为身处困境的人群以及天灾人祸和武装冲突的受害者提供紧急医疗援助。每年,包括中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的三千多位救援人员,联同在项目当地聘请的四万多名当地员工,在约70个国家救伤扶危。
《无国界医生手记》一书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初版于2012年,记录了无国界医生救援人员在人道行动中的见闻和感受。此次修订再版的《无国界医生手记》,对过去的内容进行了整理,也新增了更多来自中国的救援人员的故事。
(初审:刘思怡,复审:张中江,终审:张维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