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跨学科思维,让孩子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科学家的思维方式:给孩子的24堂思维启蒙课》新书分享会在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图书大厦举办,人民邮电出版社、中关村图书大厦官方视频号等平台同步直播。
该书作者人工智能学者、工科博士高庆一与现场嘉宾、家长和学生读者们分享了跨学科思维、探月工程、科学家的思维方式等精彩内容。在书分享会现场,活动主持人江山、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大鹏、中国科学院植物学博士史军与作者一起,热烈探讨了前沿科技与青少年科学教育启蒙话题。
作为嫦娥五号发射任务的亲历者和直播主持,高庆一以轻松的讲解,分享了“月球背面到底有什么?”“月球背面的信息如何传回地球”“1G到5G的通信技术是如何发展?”“中继卫星如何工作”“探测器登月一共分几步”等前沿科学知识,并邀请更多小朋友进行了互动。高庆一提到,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科学项目,其实都是跨学科思维的集中体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到总结方法,归纳出科学的思维方式。
对谈环节,史军谈到了自己写作科普文章的初衷——做些纯粹的事、把植物学当中“好玩的事”分享给大众,把大众以为自己明白、但其实不明白的事进行有体系的科普。王大鹏从科普研究者的角度,介绍了一本科普书出版的艰辛过程,以及青少年、成人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活动期间,江山介绍了人民邮电出版社的编辑在策划制作《科学家的思维方式:给孩子的24堂科学思维课》中采用的新技术、书的多种阅读方法,以及亲子共读的正确打开方式。对于年级较小的孩子,可以由家长先理解,再复述给他们,甚至彼此之间可以探讨、争论,加深亲子之间的感情。
值得一提的是,新书分享会之前,人民邮电出版社·智元微库与高庆一共同在中关村图书大厦三层策划了一场限时展览“去科学家大脑看一看”,展板图画、文字均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制作。
供稿人:王双双
初审:戴佳运
复审:陈 麟
终审:张维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