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给30+读者的写作课 《三十岁以后的写作课:从故乡开始》出版
陈麟 | 2024-08-01
收藏

你有没有过写作的梦想?有没有想过,非专业出身,在社会摸爬滚打多年的自己,也可以重新拿起笔,成为一个作家?近日,一本由广东人民出版社·乐府文化编辑室出版的小说集——《三十岁以后的写作课:从故乡开始》正式推出。这本书由著名小说家何大草主编,由来自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的十二位作者,共同完成。从何大草老师的写作和教学心得、同学们的作品,以及课堂笔记三个维度,呈现了一堂专门面向成年人的写作课。

图片6.png

在很长的时间里,社会中有一种普遍的质疑,人们怀疑“中文系培养不出真正的作家”“写作,是一门没法教授的技能”,但本书的编者何大草老师说,“那要看谁来教”。

何大草老师,中国著名小说家,出版有长篇小说《春山》《隐武者》《拳》《刀子和刀子》等。现任樱园何大草写作工坊指导老师。作品曾获十月文学奖、百花文学奖、四川文学奖。

在本书中,何大草老师将几十年来写作及写作教学的经验倾情相授。构成本书的十二篇作品,正是成都“樱园何大草写作工坊”十二位学员真实的学习成果。

何老师曾说:学习写作,任何年龄都是正好的时候。起步晚的人,一旦上手,专注于此,也能不断提升,直到把佳作呈现给世人。

写作工坊的同学们,既是在“樱园何大草写作工坊”跟随何大草老师学习写作的同学们,也是默默生活着的普通人。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的本职工作与文学和写作无关。他们都是30+的年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传奇。他们之中,有人做过律师、售票员,有人是医生、设计师、金融从业者,也有人是全职妈妈,退休职工……他们用肉身与时间,在对社会的介入和认识中,切实地形成真实的“自我”,经历真正的“人生”。

他们相信:人生阅历,是写作者的第一素材。三十岁前后,是生命旅途中重要的节点,可能唤起内在力量的二次觉醒。而写作,是这个过程的一种自我发现甚至疗愈的路径。

在何大草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对经典作品进行精微阅读,并汲取自己的人生阅历,以“童年—故乡”为主题进行创作,在一次次课堂的精心打磨中,呈现出十二篇鲜活质朴、情味满满的小说作品,恰到好处地安放身为成年人的过去与当下。

往事已了,人已长大。但十二篇由作者过往真实血肉构成的作品,仍倔强地、浓烈地释放着从前的气味。这是缅怀,也是隔着时间的重新审视,我们的人生与记忆,只有和文字一起,才有可能获得永久的生命力。

《三十岁以后的写作课:从故乡开始》不仅是一堂给30+读者的写作课,也是一段通过写作发现自我的旅程,是一本从土地上生长出来,切实跨越了地域、年龄、职业的,饱含情感与生命力的小说集。

供稿人:陈 麟
初审:戴佳运
复审:陈 麟
终审:张维特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