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今年是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卓越的文化战士、杰出的出版家和新闻记者邹韬奋逝世80周年。“他短暂的一生是追求光明的一生,为人民大众鞠躬尽瘁的一生,处处闪现着耀眼的光彩,给我们留下了可贵的纪念。”8月13日,由上海韬奋纪念馆(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立信会计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共同举办的以“弘扬韬奋精神,做好新时代高质量出版”为主题的座谈会现场,上海韬奋纪念馆党支部书记、部长赵书雷在主持时说道。
活动现场
两新书首发,弘扬韬奋精神
此次座谈会不仅是对邹韬奋先生逝世80周年的缅怀,更是对韬奋精神时代意义的进一步探讨,对新时代出版工作的深刻思考和实践探索。《热爱人民——邹韬奋的为民情怀》、“三联书店往事”第一辑《书店灯光》两书在座谈会首发。前者由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挥著、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围绕邹韬奋“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核心理念,展现了他从文化熏陶到成为民众喉舌,再到坚定共产主义战士的历程。后者由韬奋纪念馆编、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据悉,“三联书店往事”系列取材于老三联人在《联谊通讯》这部三联内刊上的文章,将分三辑出版。
新书首发仪式
上午的座谈会在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召开。韬奋基金会理事长刘伯根、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吴宝安、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权衡等领导嘉宾分别致辞,表达了对韬奋精神的崇高敬意和对出版事业的殷切期望。
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立信会计出版社的创始人潘序伦是邹韬奋的挚友,他们不仅同为圣约翰大学的校友,而且共同响应中国共产党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和民主运动。潘序伦还担任过《生活》周刊的会计师,以自己的“立信”精神,支持邹韬奋和《生活》周刊的爱国壮举、社会信用。
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龚心瀚在致辞中表达了对邹韬奋先生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怀念。他提出,出版人应以邹韬奋、潘序伦等老一辈出版人为榜样,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服务社会,满足财会人员的现实需求,全面服务于经济发展的社会实践。
现场图书陈列
继承发扬韬奋精神,推动出版专业化发展
座谈会上,与会嘉宾就如何继承和发扬韬奋精神,推动出版行业的专业化发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陈挥以“弘扬韬奋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为题,深入分析了韬奋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他建议把“韬奋精神”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二批)。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周蔚华探讨了"韬奋精神中的非理性因素及其当代价值",他强调了激情、信念、意志力等对当代出版人的价值,认为这些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人类独特品质。
嘉宾合影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董事长、社长王焰以"践行韬奋精神,大学出版社专业化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为主题进行分享。她提到,只有基于价值理念与目标的专业化出版,才能坚持长期的专业化坚守,聚焦有限资源,在专业领域做深做透,提升优势出版物的核心竞争力,并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上海三联书店总编辑黄韬讲述了韬奋精神在出版行业的实践和影响。
邹韬奋、潘序伦塑像揭幕
下午的座谈会在立信会计出版社举办,由该社社长、总编辑华春荣主持。立信会计出版社两位创办人潘序伦、邹韬奋的塑像在会上揭幕。
塑像揭幕仪式
座谈会上,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杨力强调了邹韬奋作为立信会计出版社创始人之一的重要贡献,并回顾了先生一生为救国运动、民主政治和文化事业不懈奋斗的历程。他指出,邹韬奋和潘序伦作为中国近代出版的先驱,他们的家国情怀和服务社会的精神,是立信会计出版社成长之路的精神财富和不竭动力。
座谈会现场
立信会计出版社党总支书记赵新民在发言中详细回顾了邹韬奋与潘序伦两位先生的深厚友谊和共同奋斗的历史,以及他们在中国会计出版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参加此次座谈会的还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 韬奋基金会副理事长、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阚宁辉, 上海市委宣传部出版处处长毛小曼, 韬奋基金会上海办事处主任曹俊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丁言昭,清华大学出版社原总编辑吴培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陈华栋,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社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传媒研究院院长刘东风,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南京大学出版社原社长金鑫荣,清华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邱显清,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黄瑚等。
供稿人:张聪聪
初审:戴佳运
复审:陈 麟
终审:张维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