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青年诗歌创作 惊竹娇《晚来急》《君不见》分享会在陇举行
焦翊 | 2024-09-25
收藏

9月22日,由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和甘肃省新华书店西北书城主办,《飞天》杂志社、《青春》杂志社协办的“惊竹娇《晚来急》《君不见》分享会”在兰州西北书城举办。兰州大学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陈柏彤与20位兰州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受邀参加,包括来自泰国、越南、塞拉利昂和加纳的4位硕士留学生。

图片14.png

分享会以“网络文明下青年诗歌的创新叙事与传播”为主题,从具体的文本出发,探讨网络时代诗歌的传播方式与创新叙事问题。甘肃省作协副主席蔡强(笔名古马)出席并致辞。他肯定了诗歌对青年人的重要性,对此次活动寄予高度期待,惊竹娇与陈柏彤、甘肃女诗人离离、《青春》杂志总编辑李樯以讨论、对话的形式带来了精彩的分享与交流。活动由《青春》杂志社陆萱编辑主持。

图片15.png

与会嘉宾结合惊竹娇的作品,围绕“网络诗歌日常化”“什么是好的文学”以及“网络与文学的关系”等问题展开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惊竹娇的作品关注到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复杂的心理感受,他的文字很有灵性,在各大媒体平台引发了一系列互动,某种程度上也达到了文学启蒙的效果。         

惊竹娇表示,相对于第一部诗歌作品《君不见》,《晚来急》有较大突破,不仅在内容上加入了散文创作,而且整体的布局和风格更为凸显比较立体的自我。谈及写长诗的原因,他表示:“一方面为了证明自己,另一方面也想以独特的文笔将传统古诗的风韵呈现给当代读者。”他还表示,自己是由过去千千万万个诗人的碎片拼凑而成,始终在历史中寻求感受对应的瞬间。同时,他认为人是勇敢、真挚、善良、无畏的,在创作过程中会突出有关于“人”的积极特质。

图片16.png

(图片来自活动现场)

李樯认为,惊竹娇在《君不见》之后,开始有意识地走向写《君不见》时自己的另一面,去挖掘作为一个真正的诗人的一种可能性和努力。特别是《晚来急》中的《琵琶不行》这首诗,除了保存《君不见》的少年气、语言的新锐之气以外,也能看出他把古典文学传统的特质转化为当代诗歌的努力,是当代诗歌对古典文学传统的呼应和延续。

图片17.png

互动环节中,众多书迷就惊竹娇创作时的具体想法和心境与作者展开交流。

供稿人:焦 翊
初审:戴佳运
复审:陈 麟
终审:张维特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