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著作丛编(1920—1927)》用文字带读者游红色武汉
耿天维、黄丹妮 | 2024-09-29
收藏

9月28日,“书香长江”阅读周·武汉书展暨第19届华中图书交易会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办。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著作丛编(1920—1927)》,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田子渝为读者带来一场精彩讲座——“跟党史专家读‘早期文本’,游红色武汉 ”。

湖北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章雪峰表示,1920年至1927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要时期,而武汉正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镇之一,拥有丰富的党史资源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感谢田子渝带领我们以文字丈量脚下的土地,在阅读中寻访武汉这座英雄城市的红色印记,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图片19.png

田子渝在讲座中表示,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也是一座红色文化名城。红色与革命、进步两个关键词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正是因为革命和进步,武汉才成为红色文化名城。武汉在近代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区、华中地区新文化运动的集散地,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重要城市之一,在大革命时期是赤都。正是这些革命与进步的伟大事件,造就了武汉这座华中红色文化的大都市。

图片20.png

图片21.png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著作丛编(1920—1927)》为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与湖北大学重点合作的大型出版工程,获得教育部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五届“湖北出版政府奖”。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著名党史研究专家田子渝教授、徐方平教授及团队经过30余年搜集、整理,形成了这一宝贵的研究成果。丛编以2800余万字、45卷的规模汇集了大量“早期传播”著作的珍本、善本和孤本,系统、客观地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著作的情况,完整呈现了历史文本的本来面貌,为理论界、党史界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提供了扎实的原始实物。其出版,是推进经典著作宣传普及的重要举措,是利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科研成果。

供稿人:王双双
初审:戴佳运
复审:陈 麟
终审:张维特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