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上海人民出版社“叔本华的生存智慧与叔本华家书”座谈会在天府书展现场举行。座谈会邀请3位来自四川的知名学者: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何俊、四川大学哲学系博士余玥和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华少庠,他们从各自的专业出发,与读者畅聊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和生平轶事。
叔本华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哲学的开创者,现代人生哲学的开山鼻祖,对后世的哲学家、心理学家、作家、音乐家等影响深远。自2001年始,上海人民出版社一直致力于叔本华作品的出版,20多年来编辑出版了叔本华的著作、手稿和随笔3个系列,共计30多本书,是叔本华的作品传入中国百年来,对他的著作最全面的引介。其中,由韦启昌先生翻译的叔本华成名作《附录和补遗》(全2卷),以及《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2卷)均是首次译为中文。同样是由韦启昌先生翻译的《人生的智慧》自2001年出版以来已畅销20多年。韦启昌先生在20多年中,独自翻译了200多万字的叔本华著作,被誉为“国内叔本华翻译第一人”,他的翻译作品被读者赞誉为“韦译叔本华”。他翻译的《叔本华全集》将于2025年出版。与此同时,上海人民出版社陆续推出了德国美因茨大学叔本华研究所哲学博士、叔本华研究专家齐格飞主编、翻译的叔本华手稿系列,已经出版的有《叔本华暮年之思》《霍乱之书》等。
在座谈会上,何俊向读者详细介绍了他正在翻译中的《叔本华家书》。这部书信集共收录214封书信,时间跨度长达50年,从1799~1849年,客观记录了叔本华家族的历史。他首先介绍了书信的流传与整理情况,强调了这些书信的价值。随后他分类介绍了书信的不同内容,涉及商务信函、遗嘱,以及谈论家族流言、教育思想、文化和时事等方面,真实地反映了叔本华家族成员的鲜明个性和日常生活情况,以及叔本华家族缓慢衰落的过程,特别是反映了叔本华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与父母有着各种情感纠葛的儿子,体贴的兄长,管理家庭的当家人。《叔本华家书》将于2025年出版,为叔本华著作的中文版再添佳作。
余玥向读者介绍了叔本华的伦理思想,指出只有基于同情的善良才是真正的道德行为;从同情出发的伦理学的基本原则是不伤害别人,尽量帮助每一个人;这个基本原则对应的两大基本美德是公正和仁爱。公正表现了同情的否定性质,即不能忍受他人的痛苦,迫使自己至少不去伤害他人。一个人的道德水平是由利己、恶毒、同情这三者在他的性格中的比例决定的。同情占的比例越大,他的道德程度越高。同时,余博士还向读者分析了即将出版的《叔本华家书》中的叔本华的凡人形象与人们对叔本华“刻薄”的刻板印象的差异。
华少庠介绍了叔本华的生存智慧及其在AI时代的价值,他认为叔本华的哲学能够给当代人的生活提供意义和启示,他还分享了叔本华的人生智慧为何能够给处于困惑和无助中的朋友提供前行的力量。
座谈会现场的读者提问踊跃,上海人民出版社向读者赠送了精美画册《叔本华与梵·高:箴言与绘画》。
此次天府书展,上海人民出版社特别带来了最新出版的、印制精良的皮面画册《叔本华每日箴言》,让现场读者先睹为快。它以叔本华的年谱为主线,从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叔本华原著,即韦启昌翻译的《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2卷)、《附录和补遗》(全2卷)和《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以及齐格飞翻译的叔本华手稿《叔本华暮年之思》《霍乱之书》中,选编了365句叔本华箴言。这些深刻的箴言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叔本华人生智慧的精华,用朴素而睿智的文字阐明了叔本华对孤独、庸俗、精神、物欲、友谊、婚姻等的认识,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简单轻松地进入叔本华思想世界的方式。
供稿人:王新雪
初审:戴佳运
复审:陈 麟
终审:张维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