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0日下午,由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出版集团主办,花城出版社、花城文学院承办的王十月长篇小说《不舍昼夜》新书首发式,在花城文学院隆重举行。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向欣,广东省出版集团副总经理许永波,广东省作家协会文学部主任魏微,花城出版社社长、总编辑,《花城》杂志主编张懿,《作品》杂志社社长、总编辑、本书作者王十月,作家、广州市文艺报刊社原社长鲍十,评论家、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贺仲明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忠实粉丝参与了首发式,活动由花城出版社副社长邓如主持。
《不舍昼夜》侧重表达对生命的理解、态度以及思考
《不舍昼夜》是王十月积蕴十五年、致敬《西西弗神话》的诚意之作。小说以七〇后主人公王端午的人生轨迹为主线,书写从20世纪70年代至2023年近50年的时间跨度内个体生命的历程与时代变迁。小说探讨了关于人的成长,时间的流逝,以及命运的流变,探究人何以成为人。《不舍昼夜》入选了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
首发式上,嘉宾们对《不舍昼夜》高度评价,认为小说文字质朴,情感真挚感人,以小见大地反映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从物质到精神上的巨大变化,对于发展过程中人性的浮沉也有深刻的剖析和反思,是一部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平凡人奋斗,并且具有湾区特色和岭南风韵的佳作。
鲍十评价说:“《不舍昼夜》是一部具有现实主义底色,同时又运用了现代派文学技法的作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王端午的脑袋里住着他的弟弟,实际上是两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活动,有魔幻的色彩,也有超现实的色彩,这种形式增加了这个作品的表现力。”同时他认为:“作家好的作品、重要的作品,可能最终都要回到自身,不被一些飘荡的东西迷惑,站在脚下看这个世界,然后用自己的小世界来折射大的世界。忠于自己的生活,忠于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对于文学来说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贺仲明从评论家的角度点评了《不舍昼夜》:“这本书保持了王十月的风格,比如说很真诚、深情,文笔质朴。而另一方面,这个作品呈现出很多新的特质,比如作者对乡村的态度、对现实的态度有一种升华,更多去关注人的心灵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再执着于现实的生活。书中反复强调《西西弗神话》,更侧重表达对于生命的一种理解,对生命的态度,以及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这也是优秀作家一个非常重要的品质。现实肯定需要书写,但是一个好的作品不能仅仅满足于表现现实,反映现实,而应该有对现实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够启迪作家,才能感动读者,让读者从书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百余名粉丝到场,共赴文学盛宴
除了文学创作,王十月近年来也一直在新媒体上做文学相关的内容输出,并组织各种文学活动,这让他拥有了更多的、忠实的粉丝。《不舍昼夜》定稿后,他打印了一批试读本给粉丝们,并从百余条感言中精选了十余条放在封面上作为试读推荐。
《不舍昼夜》首发预告后,百余名粉丝从全国十余个城市专程赶到广州,共同见证了这部王十月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的首发。不少粉丝分享了对于《不舍昼夜》的阅读感受。来自天津的粉丝深情表达:“合上这本书,我感觉它就像对我的一声长长的劝慰。我的那段无望的时光好像渐渐远去。但是我知道,它还在前方埋伏着我,不一定什么时候就会出现。而这本书,给了我从容和底气。它让我知道,在那样的时刻再次到来的时候,我除了认输,除了自怜,还可以‘在注定失败的战役中,向自己的尊严致敬’。谢谢王十月老师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的作品。智慧和勤奋,给我们树立榜样,又给我们宽慰。” 来自江苏的粉丝表示:“《不舍昼夜》让我深刻明白了,广东的繁荣和开放并非一蹴而就,这段路程原来是那么的艰辛,这份精神又是那么的独特,才让广东走到了今天,成为令世界向往的地方。这是一部会让读者深深动容的小说,也必然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还有粉丝现场朗诵了小说中让她感动的片段,粉丝们的热情把活动气氛推向高潮,带来了一场难得一见的文学盛宴。
在最后的作者感言中,王十月感谢了出席首发式的领导、嘉宾、同事以及远道而来的粉丝们,并对《不舍昼夜》进行了解读。“青少年时期,因为我读了一些书,遇见了一些人,经历了一些事,因此在心中种下了一颗理想主义的种子,然后我怀着这个理想主义的种子走向世界,一路上风吹雨打,摇摇晃晃,这盏理想主义的灯随时都会熄灭,但是最终它没有熄灭。书中写的就是一个像我一样的平凡人的心灵史。这本书致敬的就是这样一些明知失败,但还要反复去做同一件事的悲剧英雄。文学最终打动人的,可能就是这样一些没有做出什么大事的失败者。”
图书信息
书名:《不舍昼夜》
作者:王十月
定价:69.80元
书号:978-7-5749-0279-4
内容简介:
一个普通人活着的记录,一部追问人之所以为人的生命之书。
著名作家王十月积蕴十五年、致敬《西西弗神话》的诚意之作。
《不舍昼夜》讲述了一个关于人的成长,时间的流逝,以及命运的流变的故事。主人公王端午出生于1970年代的一个小山村,小时候一次不经意的玩闹,弟弟不幸去世,王端午觉得弟弟的死与自己有关,从此弟弟活在了他的脑海里,成为他人生的另一面。从小热爱读书的王端午不甘走父辈的老路,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他辗转深圳、东莞、广州等地打工,度过了短暂、平凡,却不乏精彩的一生:他经历过居无定所的窘迫,体会过成功的快乐,品尝过爱情的甜酸……他的生命经由这些体验与他所走过的历史时间和历史事件完全融合为一体,成为一个小小的博物馆,这里面有时代声音的回旋,有人们内心沟壑的纵横,也有各式人物命运的漂泊和浮沉……
小说文字质朴,情感真挚感人,以小见大地反映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从物质到精神上的巨大变化,对于发展过程中人性的浮沉也有深刻的剖析和反思。
作者简介:
王十月,本名王世孝,70后小说家,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协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作协副主席、广东省作协小说创作委员会主任,《作品》杂志社社长主编。迄今发表出版长篇小说《无碑》《如果末日无期》《米岛》《收脚印的人》《活物》等八部,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数十种,《国家订单》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寻根团》获《人民文学》年度中篇小说奖、《人罪》获《小说选刊》年度中篇小说奖、百花文学奖,长篇小说《活物》获《中国作家》卾尔多斯文学奖、《父与子的战争》获老舍散文奖、《寻亲记》获冰心散文奖、《关卡》获在场主义散文奖,2012年入选娇子•未来大家TOP20,另获广东省第八届、第九届鲁迅文艺奖,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南粤出版奖等。作品译成英、俄、西、意、日、蒙等多种语言出版、发表。中篇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喇叭裤飘荡在一九八三》(国外播映名为《巴颜喀拉的雪》)由万玛才旦执导。
(供稿:徐立新 一审:戴佳运 二审:陈麟 终审:张维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