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泉长篇非虚构《光焰摇曳:变革与守望的梁启超》出版
侯默 | 2024-11-07
收藏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作家汪泉所著的长篇人物传记(非虚构)《光焰摇曳:变革与守望的梁启超》日前正式出版。

《光焰摇曳》打破以往多面、全面书写梁启超的传统,只选择梁启超的变革与守望两个视角,不断切换,呈现了梁启超光辉而复杂的一生。这是作家选择的独特视角的成功,也是梁启超的性格和成就两方面的独特再现。

“变”,贯穿了梁启超的一生,也贯穿了这部长篇非虚构。作品精心摹写了梁启超从尊师(康有为)到反师,从拥袁(袁世凯)到反袁,从联孙(孙中山)到反孙,从保皇到反复辟的复杂社会变局下跌宕起伏的变革人生。同时,该书将他持守学术研究作为另一条线索,贯穿始终。梁启超一生涉及哲学、史学、文学、图书馆学、社会学、经济学、财政学、法学、教育学、宗教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无论是在云诡波谲的政治斗争中,还是在逃亡奔命的异国他乡,他始终持守学术的光焰,以文字铸就了国内外众多华人的精神底色,知道他临终前,在《辛弃疾年谱》中写下了最后一行字:“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为公死,凛凛犹生。”这个“生”字,就是他写的最后一个字,也是其对中国文化贡献的暗谶。他一生所著文字1400多万字,可谓是学术的持守者。“变”与“守”成就了他光焰万丈的人生。

《光焰摇曳》既充分展现梁启超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巨大贡献,也不回避其局限性,文本与时俱进。爱国图强是梁启超的精神力量,维新求变、图强救国是梁启超一生基调,也是文本的思想基调。由于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镇压,也由于中国新兴资产阶级弱小和先天不足,维新变法夭折,只能以梦呓和泡沫锒嵌维新的光环。后期的梁启超最终没有走上如孙中山所倡导的革命道路。反而尊孔崇儒,变本加厉鼓吹君主立宪,反对暴力革命,成了时代的落伍者。这种摇曳不定的光焰在作品中得到了恰当的呈现。

该书作为长篇非虚构,面对一个巨人,既要强调文学性,还原尘埃中的梁启超,文字力求轻松优美,再现历史场景,也要强调其历史的严谨,不逾规矩,尊重历史事实。同时,严谨书写其文化贡献,将其学术精神贯穿在其恰当的人生经历书写中,雅俗共赏,重新塑造一个学术和思想兼备的巨人形象,为岭南文化自信增色添亮。

该书部分章节《光焰摇曳:流亡日本期间的梁启超》曾发表于《中国作家》2023年第9期,文学批评家刘茉琳曾在《文艺报》(2024年8月10日)发表题为《烛光中的坚定书写》的书评。正如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授所说:“‘拍碎双玉斗,慷慨一何多。满腔都是血泪,无处着悲歌。’汪泉的《光焰摇曳》写梁启超流亡日本,不仅写出了善变之因、善变之果,还写了善变之苦。虽情感节制,但能读出汪泉心中有一种英雄主义的悲壮在涌动,字字动容。”

作家简介:汪泉,中作协会员,广东省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曾获中国小说学会短篇小说征文奖、敦煌文艺奖、黄河文学奖、梁斌小说奖、澳门文学奖、中国长诗奖、佛山文学奖等。先后在《解放军文艺》《传记文学》《西北军事文学》《中国作家》《作品》《小说月报(原创版)》《四川文学》《鸭绿江》《飞天》《广州文艺》《延安文学》《特区文学》《佛山文艺》《鄂尔多斯》《微型小说月报》《读者》等期刊发表小说等若干篇。出版有长篇小说《沙尘暴中深呼吸》《西徙鸟》《枯湖》《白骆驼》《随风而逝》等,中篇小说集《阿拉善的雪》,短篇小说集《托钵记》,长篇历史文化散文《湘子桥畔:乡书乡音乡情》《画说杭州》,长篇人物传记《闲云出岫望黄公》等。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