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近日,人民美术出版社“艺术影响世界”系列图书推出福州大学服装与服饰设计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袁燕的新作《美美与共:海上丝路之土生华人“峇峇、娘惹”族群服饰研究》。该书依托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研究成果,主要以文献史料、历史考古和视觉图像考证为依据,对东南亚一带“峇峇、娘惹”族群服饰个案进行了深入挖掘。
11月16日下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国家海洋博物馆主办的“人美学术论坛·第四期”活动在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成功举办。活动特邀袁燕作为主讲嘉宾,国家海洋博物馆科研科普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朱辞作为主持人,就“和合之美:融合多元的‘峇峇、娘惹’服饰文化”之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讲座现场
国家海洋博物馆科研科普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朱辞主持
福州大学服装与服饰设计系主任、副教授袁燕主讲
朱辞首先介绍了由国家海洋博物馆、亚洲文明博物馆及土生文化馆(新加坡国家文物局)共同主办的展览“峇峇娘惹的世界”,该展览展出了来自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和土生文化馆的120余件(套)文物,从“土生人”肖像、居家用品、服饰穿着、婚俗用品及建筑风格等方面向观众讲述了峇峇娘惹文化。
他提到,袁燕教授的《美美与共:海上丝路之土生华人“峇峇、娘惹”族群服饰研究》一书,阐释了中国服饰在域外他国文化艺术中的交流与互鉴,实地考察、探究了中国服饰在海上丝路沿线的传播、互融与共生,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与国家海洋博物馆“峇峇娘惹的世界”展览的主题十分契合,都多角度地呈现了“峇峇、娘惹”族群的文化元素。
讲座中,袁燕提到,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使相关学术研究也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中国作为海洋大国,我们既有璀璨的内陆农耕文化,又有开放包容的海洋文化。我们的沿海先民们向海而生,他们乘风破浪勇于探索。在两千多年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中,华人华侨因各种原因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落地生根,形成最具有中华文化代表性的“峇峇、娘惹”族群以及极具中国传统服饰美学的“峇峇、娘惹”服饰。
她从“乘风破浪的中国人:‘峇峇、娘惹’族群源流”“融合多元:‘峇峇、娘惹’族群生活风貌”“发展演变:娘惹装的样式演变及特征”“异常华美:‘峇峇、娘惹’的婚礼服”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重点阐述了“峇峇、娘惹”服装的起源,分析了“可巴雅”起源的“中国说”。
讲座现场
现场提问环节,观众踊跃参与,袁燕和朱辞就“峇峇、娘惹”文化与现场观众展开了深入讨论和详细解答,并分享了他们在文物考古研究方面的宝贵经验。持续一个小时的讲座,带领观众跨越重洋,深入了解了一段融合了中华文化与南洋风情的独特服装史,现场气氛热烈。
活动现场,袁燕与南开大学英才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俐俐、服饰收藏家展开讨论
人美社学术中心副主任、《美美与共:海上丝路之土生华人“峇峇、娘惹”族群服饰研究》责任编辑胡姣介绍,“人美学术论坛”是该社推动学术出版与交流的有力举措,旨在进一步推动学术交流与互动,提升学术品牌的传播力、影响力,为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搭建更好的平台。人美社陆续推出了“人美学术文库”“极简中国艺术史系列”“艺术影响世界”“艺术通识讲座”“中国传统造物文化普及丛书”“这才是艺术”等出版物。
“人美学术论坛”宣传海报
其中,“艺术影响世界”系列主要致力于反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如陶瓷、漆艺、绘画、书法、服饰等对其他国家艺术和生活产生的影响,着力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时代精神、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供稿:张聪聪 一审:戴佳运 二审:陈麟 终审:张维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