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日历 2025》发布会成功举办
孙珏 | 2024-12-16
收藏

对谈合照.JPG

2024年12月13日下午,由殷墟博物馆主办、小象汉字承办、安阳市三叠层博创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协办的“从文字知殷墟,从殷墟看中国——《殷墟日历 2025》发布会”在殷墟博物馆一楼大厅顺利举行。殷墟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馆长赵清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殷墟博物馆执行副馆长何毓灵,殷墟博物馆副馆长郭卫兵,复旦大学图书馆古籍部副研究员、海宁王国维研究会顾问、王国维先生的后人王亮,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考古学博士崔宗亮,小象汉字主理人、主编刘良鹏,安阳新华书店总经理郭辉,及安阳殷墟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市级文博单位共60余人出席发布会。

殷墟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馆长赵清荣.JPG

赵清荣为本次发布会致辞。她强调,殷墟博物馆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殷墟遗址重要讲话精神,探索以商文明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新径,从文创单品到各类科普活动,竭力拉近公众与商文明的距离。此次精心筹备的《殷墟日历 2025》,便是这一探索旅程的关键节点,这不仅是一本日历,更是一份文化邀约,期望它伴随大众开启2025年的晨曦暮霭,使每日翻阅成为触摸历史温度、汲取文化滋养的契机,让商文明于日常点滴里鲜活存续,融入时代精神长河,唤起心底那份对华夏根脉的深沉眷恋与守护热忱。

殷墟博物馆副馆长 郭卫兵.JPG

郭卫兵对《殷墟日历 2025》作了详细介绍,他表示,殷墟文物种类繁多,从内容甄选伊始,编纂团队便遵循严苛标准,秉持“经典性、多元性、故事性”准则筛选素材。除了有甲骨文、司母戊鼎这类标志性瑰宝,还深入挖掘诸多鲜为人知却独具价值的文物故事,如甲骨背后的祭祀秘闻,玉器中蕴含的工艺革新,力求全景勾勒出殷商社会风貌,从王庭政令到市井烟火,从宗教祭祀到手工匠作,每日一页,都是历史画卷的关键组成。希望它能成为公众的贴心文化伴侣,在时光流转中,携手共赴殷商探秘之约,解锁更多华夏文明之谜。

小象汉字主理人 刘良鹏.JPG

刘良鹏代表出品方进行了分享。他阐述了团队怀揣对汉字文化与殷商文明的敬畏之心,与殷墟博物馆携手,历经资料梳理、创意构思、反复打磨等诸多环节,才将这本独具匠心的日历雕琢成型,期望以此为大众呈上一份可赏、可读、可藏的文化珍品,开启全年文化陪伴之旅。

刘良鹏也对日历的出版方中国中福会出版社的鼎立相助表示了由衷的感谢。

日历揭幕2.jpg

分享环节过后,赵清荣、何毓灵、刘良鹏、郭辉共同为日历揭幕。

复旦大学图书馆古籍部副研究员、海宁王国维研究会顾问、王国维先生的后人王亮.JPG

紧接着,来自文化世家的王亮对此次日历的发布表示祝贺,未能亲临现场的罗振玉孙女罗琳及刘鹗曾孙刘德隆也送来了祝福,对《殷墟日历 2025》以创新形式赓续文化脉络给予高度评价。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殷墟博物馆执行副馆长何毓灵.JPG

随后的嘉宾对谈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殷墟的发掘一直在进行中,常在考古一线的何毓灵为大家分享了殷墟考古的最新成果,我们期待着与这些珍贵的成果能够在每年都会推陈出新的《殷墟日历》中见面。

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考古学博士崔宗亮.JPG

崔宗亮则分享了在殷墟之外全国关于商文明考古及出土文物的现状及成果。一众学界大咖围坐论道,围绕“从文字知殷墟,从殷墟看中国”主题畅所欲言,为众人呈现一场知识与智慧交织的学术盛宴。

最后,发布会在以“一座微型纸上殷墟博物馆”为主题的互动问答环节中圆满收官。现场观众踊跃提问,从日历知识点详解到殷商文化深度探究,嘉宾们一一耐心解答,台上台下互动频繁,氛围热烈融洽。

这场发布会不仅是《殷墟日历 2025》的首发盛会,更是一次全民参与的商文明深度交流契机,预示着新一年里,这本日历将引领大众开启一场精彩纷呈的商文明日常探索之旅,助力华夏古老文明在新时代绽放全新光芒,持续书写文化传承壮丽篇章。

《殷墟日历2025》 1280透明底立体图.png

《殷墟日历2025》

从文字知殷墟,从殷墟看中国

殷墟博物馆首次推出官方年历

《殷墟日历 2025》,是殷墟博物馆首部全方位呈现殷墟出土文物的主题日历。以“从文字知殷墟,从殷墟看中国” 为编选核心主旨,以殷商都城 “大邑商” 为主轴,内容从璀璨夺目的青铜美玉到巧夺天工的竞艺百工,沿着礼乐、书数和骑射等丰富主题徐徐展开,更佐以刻辞卜甲中甲骨文字的神秘魅力,借助近三百件珍贵文物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商文明的独特风采。

翻开这本日历,仿若打开一座纸上微型博物馆,就此踏上漫步历史长廊之旅,共同开启一段跨越时空的奇妙文化征程。在这里,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中华文明那深厚的文化底蕴,即便历经三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依然如熠熠星辰,时刻影响着当下的生活,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

【作者介绍】

殷墟博物馆:

殷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经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是中国考古学圣地,中国考古学家的摇篮。殷墟是中华文明探源的原点和基石,为探索中华文明的根脉、理解与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理论与物质文化基础。

殷墟博物馆坐落于殷墟之上,馆藏以殷墟出土文物为主,是我国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大专题博物馆。

小象汉字:

国内知名汉字教育品牌,致力于为学习者提供“高效且富于美感”的汉字产品。

【图书亮点介绍】

穿越千年,触摸商朝脉动

这是殷墟博物馆首次推出的商文明主题日历,其中近三百件殷墟出土的文物,有部分更是首次亮相于大众视野,价值非凡。一年 365 天,日历内容精彩纷呈。从精美的青铜美玉,到展现能工巧匠智慧的各类工艺品,仿若一幅生动的商代社会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它沿着礼乐、书数和骑射等主题脉络,深入挖掘,更巧妙地借助刻辞卜甲上甲骨文字那神秘而古老的魅力,为我们全方位、立体式地展现了商代文明的全景风貌。

甲骨流光,殷商遗梦。甲骨文发现125周年献礼

甲骨文作为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成体系文字,宛如一座承载着丰富社会生活信息的宝库。在日历中,精心选取了多片弥足珍贵的甲骨,并辅以详细的释文讲解。它从甲骨文这一独特视角出发,深入阐释时令节气相关内容。如此一来,我们既能清晰地看到古今文化之间那千丝万缕的联系,更能深切体悟到文字绝非仅仅是简单的符号,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关键所在,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与记忆,是连接古今华夏儿女心灵的纽带。

致敬考古学家,重温发掘震撼现场

殷墟发掘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中国考古学发展的壮丽史诗。这贯穿百年的发掘历程,犹如一幅气势恢宏的画卷,而这幅画卷的绘就,离不开多位考古学家倾尽心血所贡献的智慧与不懈努力。在日历之中,那些重要的考古发现节点以及具有深远影响力的考古学家都得以呈现。透过这些珍贵的信息,我们仿若能随着老照片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奇妙之旅,瞬间回到百年前那令人震撼的考古现场,亲身体验那每一次重大发现所带来的热血沸腾与心潮澎湃。

匠心设计,审美享受

这本日历是由荣获中国 “最美的书” 奖项的设计师精心操刀设计的。其整体设计以商朝高度发达的青铜器为蓝本,巧妙地将青铜艺术的独特魅力融入其中,精准再现了国之重器那令人赞叹的厚重质感,每一页都仿佛承载着历史的沧桑与岁月的沉淀。

(供稿:孙珏 一审:戴佳运 二审:陈麟 终审:张维特)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