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12月21日晚,第二届“芙蓉文学双年榜•芙蓉文学盛典”在长沙铜官窑隆重举行。当天揭晓了第二届芙蓉文学双年榜上榜作品。陈彦《星空与半棵树》、叶舟《凉州十八拍》等20部作品入选。
本届芙蓉文学双年榜•芙蓉文学盛典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指导,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中南出版传媒集团主办,芙蓉杂志社、中共长沙市望城区委宣传部、长沙市望城区铜官街道承办。
阎晶明、贺绍俊、欧阳江河、谭桂林、王春林、孔令燕、梁彬、汪惠仁、马萧萧、龚旭东等终评委,上榜作家陈彦、阿来、王跃文、叶舟、艾伟、鲁敏、老藤、蔡测海、孙郁、罗伟章、肖勤、陶丽群、马累、陈年喜、汗漫、刘年、郑小驴、胡续冬家属周舒等出席盛典,湖南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胡革平,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贺砾辉,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编辑、总经理杨壮,相关单位相关领导及150位湖南青年作家代表莅临典礼现场。
陈彦《星空与半棵树》等20部作品上榜
御国风而来,倚小雅而生。《芙蓉》杂志40余年来,跨越时间和山海,以涓滴细流汇成文学之河。
此次“芙蓉文学双年榜”评选历时近一年,经过作品推荐、初评、复评、终评多重环节,最终评选出20部上榜作品。
长篇小说陈彦《星空与半棵树》、王跃文《家山》、鲁敏《金色河流》、葛亮《燕食记》,中短篇小说集艾伟《演唱会》和蔡测海《假装是一棵桃树》,散文集孙郁的《寻路者》和阿来《西高地行记》,以及诗集马累《向晚》、胡续冬《一个拣鲨鱼牙齿的男人——胡续冬诗选》入选“芙蓉文学双年榜•芙蓉文学图书榜”榜单。其中,陈彦的《星空与半棵树》荣膺桂冠。
长篇小说叶舟《凉州十八拍》、老藤《草木志》,中篇小说陶丽群《净脸》、肖勤《海边的向日葵》,短篇小说郑小驴《衡阳牌拖拉机》、罗伟章《芦苇》、东君《山雨》,散文陈年喜《缝衣记》、汗漫《盐城记》,以及诗歌刘年《记事或歌谣》入选“芙蓉文学双年榜•芙蓉杂志榜”榜单,其中叶舟的《凉州十八拍》为桂冠作品。
严苛评选捍卫文学价值
作为芙蓉杂志社特别策划的大型文学品牌活动,“芙蓉文学双年榜”每两年举办一届,致力于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当代文学评价体系,为中国当代文学呈现湖南维度。严格的评选流程,透露出芙蓉杂志的价值取向和文学坚守。
活动组委会透露,“芙蓉文学图书榜”和“芙蓉杂志榜”评选过程非常严格,在作品推荐环节,“芙蓉文学图书榜”邀请推荐专家39人,推荐图书125本;“芙蓉杂志榜”邀请推荐专家16人,推荐作品69部(组)。初评环节,“芙蓉文学图书榜”邀请权威评论家、学者共15人担任初评专家,评出50部复评候选书目;“芙蓉杂志榜”邀请初评专家4人,选出51部复评候选篇目;8月10日,“芙蓉文学图书榜”9位复评委及“芙蓉杂志榜”5位复评委在提前阅读、讨论的基础上,线下会议现场打分选出了两大榜单各20部入围作品。十月霜华,在生长粮食、草木与文学的清溪村原野,第二届芙蓉文学双年榜进行终评,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与其他14位终评委一起,共同评选出第二届芙蓉文学双年榜上榜作品。
据介绍,目前图书榜“桂冠作品”奖金最高50万元,其他9部上榜作品均为10万元;杂志榜“桂冠作品”奖金10万元,其他9部上榜作品均为2万元。
上榜作家感言:回到山川大地和芸芸众生
当晚,恢弘的交响歌舞应和着铜官窑千年历史在舞台上演,温暖浪漫的芙蓉盛典之夜正式展开。盛会之上,上榜作品依次揭晓,作家代表轮番发言,共同探讨文学本质与生活现场的关联——即与时代互动,关注现实生活,描摹其中变化和变迁。
上榜作家陈年喜说,自己人生有两个“场”,老家峡河的曲调、民生、看得见看不见的风雨与气色,深深刻进了骨头里,成为了生命和文字的底色;而另一个“场”,是十六年的矿山工作,异域山川、不避生死讨生活的人群,巨大的自然,渺小的生命,那些故事与细节,教授给他生命的众多课程。”
作家叶舟动情讲述了自己的姓名、出生地与湖湘大地的渊源,“我的出生地在兰州城内一条并不起眼的街道上,它恰巧就叫一只船。事实上,这个街道跟湖南有关。当年左宗棠抬棺西行,在兰州城驻扎地周边种满了柳树。后来,战事开启,死伤惨烈,按照当时的习俗,士兵们在暂放遗骸的义园中央搭建了一座巨大的木质帆船,船头指向湖南老家。那时候,西北人将这个地方称之为:一只船。让我本人有了叶舟这个名字。”
老藤在《草木志》的创作过程中,试图通过题材的开拓、思想的探索和手法的创新推动探讨文学的时代性。他表示“文学创造性的体现,不是用力踩着油门往前冲,而是机智地折返。文学时代性的体现,不是一门地唱高音,而是用心处理好穿透力极强的低音。”
一部《家山》,既是对历史长河的人文发现,更是对原乡故土的深情回望。盛典之上,王跃文仔细回望乡土之中奔腾的中华文化血脉,“我努力挣脱关于过往人事的既定概念,笔触回到真实的山川大地和芸芸众生,回到被历史名词定义过的岁月,那些岁月必定还另有面相。”
“写作对生活的意义”是桂冠作品得主陈彦反复思索的主题,他感慨,“在写作中,为那些不容易看见的身影,拨亮一盏照耀的灯;更为那些可能进入不了故事的人群,找到引人入胜的情节和细节。每个人都仰望过星空,但每个人都得顾及脚下半棵树的生存实际,我想这就是伟大的现实,也是伟大的现实主义。”
风雅如歌,花开盛世。岁华可读,人生当颂。
站在新时代中国文学的新征程上,未来的《芙蓉》将与作家、读者携手,以深阔的姿态重构文学想象,让辽阔的书写回应时代主题,与中国文学共同开启属于新时代的文学远征。
附:第二届“芙蓉文学双年榜”发榜词
芙蓉文学图书榜
长篇小说集
桂冠作品:陈彦《星空与半棵树》(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5月出版)
半棵树,望星空,看似寻常的故事折射了人生命运的转承与社会生活的变迁,融入了乡村与城镇、人间与自然、大地与宇宙的诸多深厚意蕴。生活化的故事,戏剧性的叙事,彰显炉火纯青的艺术手法、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心系天下的人民情怀。
王跃文《家山》(人民文学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2022年12月出版)
以浓郁的风俗世情描写,展示乡土中国现代化转型的百年变局。激情礼赞民众的实干精神,精准描叙积跬步以成千里的变革成就,深刻观察与揭示民心的流向,显示出历史反思的时代高度。总体性观照和想象性虚构的精彩呈现,把乡土叙事史诗传统的建构推上新的境界。
鲁敏《金色河流》(译林出版社,2022年3月出版)
《金色河流》是一条映射着改革开放辉煌和艰辛的历史之河,也是一条穿过物质世界追问有与无的哲理之河。作者以优雅的文字表达了对物质与物质创造者们的尊重与爱慕。主人公以其有情有义,实现了对物质和精神的真正“拥有”,并横渡生与死的金色河流,抵达善的彼岸。
葛亮《燕食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7月出版)
粤方言的适度穿插征用,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嵌套杂糅为一体的叙事方式设定,几近流光溢彩的精细饮食描写,深刻人性洞察基础上人物形象的刻画与塑造。凭借以上种种,作品所最终打造出的,正是一部以饮食书写为中心的日常生活史诗。
中短篇小说集
艾伟《演唱会》(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
以微妙的笔触切入人性的深海,以精准的目光聚焦生命的创痛,以万花筒的镜像照出人间的犄角旮旯;在残损中展现完美,在残酷中照出深情。作品一如既往地显示了艾伟纤毫毕现的高超手艺,以及执着于完美精神的“一根筋”。
蔡测海《假装是一棵桃树》(湖南文艺出版社,2023年10月出版)
用文学唤回和照亮童年记忆,是对新文学自叙传传统的致敬,也是为自我精神时空所做的坐标确定;人与自然互为主体的物人之道,昭示着从童年发现到宇宙发现的天启智慧;灵性充盈、趣味盎然的独特语体,洞察生命的透彻与机智,重振了当代文学个人心史的叙事方式。
散文集
孙郁《寻路者》(百花文艺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
既是对文化寻路者精神律动别具特色的重新考察,也是对现代知识分子心灵历程与审美追求的再度探究。作品打通传统与现代,接续今天与未来,笔墨儒雅温润,还原了复杂时代的文化风貌,令一群在历史深处的文人重获生命,为人们重新认识和评价百年风云提供了新视角。
阿来《西高地行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3年6月出版)
行走是阿来与大地、祖国、同胞缔结精神联系的方式。踏勘地景、博物格物、辨识风习和旧事,自第一步到无限远无穷远。发明新知、再造世界,作品以“西高地”之丰饶可能打开和想象中国。
诗集
马累《向晚》(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3年1月出版)
充溢着来自土地的沉实与虚缈,弥漫着故乡赐予的旷远与亲近;人间烟火中透示着生存的感念,生命咏唱中生发出形而上的追问。温暖的怀旧伴随着深情的注视,灵魂的出离反推着精神的还乡。
胡续冬《一个拣鲨鱼牙齿的男人——胡续冬诗选》(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3年9月出版)
世界与自我的悖论,真实与荒诞、价值与虚无、美善与隐恶间的骑墙与摆荡。锋利的戳穿夹带着敷衍的缝合,诙谐的出逃混合着轻逸的抵达。作为“70后”智性写作的代表人物,胡续冬体现了这代诗人所企及的文化高度。
芙蓉杂志榜
桂冠作品:叶舟《凉州十八拍》(刊期:2022年第5期、第6期、增刊)
一部具有史诗品格的大作品,人物众多,气势恢宏,塑造了凉州子弟的义勇刚烈和满腔热血。情节大开大阖,浑然一体如巨型交响乐:一曲凉州词,感天家国情。
长篇小说
老藤《草木志》(刊期:2023年第6期)
以植物书写乡村人物,构思精巧,比附自然,既有乡土文明根脉,又有鲜明时代特征;极富北中国的地域性,如绚丽的荒原之花在北中国傲然绽放。以无可替代的创造性,书写了边地书、风物志和新人传。
中篇小说
陶丽群《净脸》(刊期:2022年第1期)
少有人关注过的净脸者,实为临终灵魂安慰师与尘世人心净化者。以沉静、节制、温润的笔调展现肃穆无尘的生活状态与孤独中充满悲悯的内心萌动,张力十足。隐忍而从容,苍茫而苍凉,呈现出生命的坚韧、尊严、庄重与升华。
肖勤《海边的向日葵》(刊期:2023年第2期)
饱满呈现时代一隅的真实样貌,人性的幽暗与光亮,在女医生与抑郁少年的相互扶持与照护中熠熠生辉;灵魂的救赎,于起伏涌动的情节中静水流深。以曲折的故事和丰满的叙事,洞见人性幽微,呈现普通百姓的命运与烟火日常。
短篇小说
郑小驴《衡阳牌拖拉机》(刊期:2023年第4期)
“衡阳牌拖拉机”既是乡村生活的具象存在,又是时代变迁中成长、蜕变与逃离的象征。它既象征着外部力量对固有秩序的冲击,更预示着乡村内部鼓荡膨胀的欲望。作品以颇具地域特色和青春感伤的叙事笔调,完成了一场对消逝在时光尽头的少年生活与故乡记忆的文化书写。
罗伟章《芦苇》(刊期:2022年第5期)
展现独特生活表象下悖逆滋长的爱与不懂爱的悲剧及人性真相,在爱情婚姻悲剧的背后,蕴含令人深思的人性命题;在形而下的外壳里包藏形而上的追问与反思;留白精彩,叙述方式深具匠心,具有洋溢着小说技巧与艺术意味的诗与思品质。
东君《山雨》(刊期:2022年第2期)
像一座氤氲在江南烟雨中的古屋,也似一幅被时间包浆的古画,浮散着一股悠远清冷、静谧古雅的气韵与力量。作家则似一位坐在祖屋旧居中的说书人,一丝一扣地将隐埋在时光背影里的人与事,精描细刻,一一道来,彰显着对世道人心、历史文化的深锐思考与感知。
散文
陈年喜《缝衣记》(刊期:2023年第5期)
无意于巧构,却在非虚构的粗粝讲述文本中呈现了作品意义上的叙事巧构。缝补的采矿工服里,层层叠叠地烙上了真实的个体生命记忆和时代记忆。难得地克制了苦命倾诉可能带来的偏狭,在还原生活面目的同时留住了温情。
汗漫《盐城记》(刊期:2022年第1期)
知性密度与情怀底色的融合,文史知识在东方情怀下的一次有序聚集。以入世品格和诗章气概有序勾勒了我们之所从来,也隐隐暗示了我们之所将往。
诗歌
刘年《记事或歌谣》(刊期:2023年第5期)
颇富辨识度的刘年之诗,诗风清新、简洁、智性、开阔。平而不淡、清而不浅的语言,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自然转化,不乏奇思和异想,充满禅意和童趣,是湘人的灵慧之气与沧桑山川的合金,是诗人的悲悯之心与纷繁生活的结晶。
(初审:刘思怡,复审:张中江,终审:张维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