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蜀道丛书”首批成果发布,聚焦蜀道文化传承与发展
奕婼 | 2025-01-11
收藏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1月10日,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广元市委、广元市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中共广元市委宣传部、四川巴蜀书社有限公司、广元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广元市档案馆单位承办的“‘中国蜀道丛书’首批成果发布暨馆地战略合作启动仪式”在2025北京图书订货会举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馆长王金龙;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长王元勇;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青;广元市政协副主席刘自强;广元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陈洪;《蜀道研究》期刊执行主编郭洪义教授等出席。活动由广元市档案馆副馆长樊华主持。

wps_doc_0(5).png 

刘自强介绍,广元素有“川北门户,蜀道咽喉”之美誉,是古蜀道上的璀璨明珠。广元市已出台加强蜀道翠云廊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的决定,成立蜀道文化研究中心、蜀道文化研究会,召开蜀道文化年会等,全力推进蜀道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还将持续深入挖掘蜀道文化的丰富内涵与当代价值。

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编辑雷华在致辞中指出,新华文轩从2023年10月起,开始组织实施涵盖众多出版门类、集大成的“蜀道文化出版工程”,全面挖掘发挥蜀道多重价值和意义,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创新。2024年7月至今,新华文轩旗下巴蜀书社联合广元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围绕蜀道各类珍稀文献的整理、研究、出版,打造“中国蜀道丛书”精品图书,丰富蜀道文艺创作、文旅产品供给,努力以巴蜀文化之光为中华文明添彩。

王元勇指出,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馆肩负着传承历史文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神圣使命,省人民政府文史馆参与发起“中国蜀道丛书”的编纂出版工作,旨在进一步推动蜀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与地方资源的优势互补,共同谱写文化繁荣的新篇章。

王金龙对活动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并简要介绍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历史沿革、职能定位、组织架构、主要成果等有关情况。他表示,蜀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深入挖掘、研究和传承,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将充分结合自身优势,对蜀道研究给予关注。

陈洪在发言中指出,数千年来,蜀道之史志、舆图、行纪、诗词、书画、碑刻,浩若烟海,其内容之繁、数量之巨,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无比丰富的史料宝库。 编纂“中国蜀道丛书”对于深入挖掘、传承和弘扬蜀道文化,推动相关领域学术研究,促进文化传承和文旅融合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巴蜀书社总编辑白雅介绍了《蜀道游记文献补编》《中国蜀道珍稀方志丛刊·第一辑》的出版情况,表示今后将以这两套新书的出版为契机,继续与广元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合作,就蜀道文献的搜集整理影印,蜀道珍稀文献的点校整理,历代蜀道舆图、山水画、老照片的整理研究等,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创新。

王金龙与刘自强签署了《蜀道文化研究合作馆地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明清宫藏蜀道档案选编》编研出版;巴蜀书社社长王祝英与陈洪签署了《“中国蜀道丛书”编纂战略出版协议》。

wps_doc_1(5).png

wps_doc_2(6).png

活动现场,“中国蜀道丛书”首批成果《蜀道游记文献补编》和《中国蜀道珍稀方志丛刊·第一辑》正式发布。《蜀道游记文献补编》是在已出版的《蜀道游记文献集成》基础上,补充收录国内外所藏有关蜀道游记文献28种。其中包括稿本、抄本和珍稀的刻本文献,时间涵盖宋、明、清和民国,是考察宋代以来蜀道沿线府州县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的重要参考资料。《中国蜀道珍稀方志丛刊》集中收录国内外所藏古蜀道沿线府州县相关珍稀地方志文献。第一辑主要收录的地方志有《(正德)四川志》《(乾隆)汉州志》《(乾隆)直隶绵州志》《(乾隆)昭化县志》等,还收录了《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上未曾记载的方志——《(道光)广元县志》。

wps_doc_3(3).png

(一审:王新雪,二审:王双双,三审:张维特)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